除了关外、关外必须要大建设的几个地方外,还有那几个地方要特别注意,原因为何。”
    “写一个章程送上来,阿玛看看。再一个,有关于最近的宗族之事,也都写写你们的个人看法。”
    皇上简单地交代一番,父子一行人来到坤宁宫用晚食的时候,皇后娘娘发现孩子们的表情不对劲儿,看一眼皇上。
    皇上微笑,很自然地给媳妇儿夹一筷子她最喜欢用的菜。
    ……皇后娘娘望着自己碟子里的肉丁,轻轻瞪一眼皇上,心里的疑问被岔开。
    孩子们忍住不让自己笑出来,心里刚刚因着阿玛提到的事儿引起的阴影,消散了大半儿。
    一家和乐。
    睿亲王、豫亲王听说皇上要在他自己的地宫旁边建太后娘娘的地宫,惊讶,感叹一阵,也没有多说。
    倒是朝臣们对此的反应比较大。
    太后娘娘母仪天下,岂能有不去盛京和先帝合葬的道理?
    虽然他们都知道当年先帝和宸妃娘娘不得不说的故事,可太后娘娘是太后。
    就算先帝在时,太后娘娘按照满洲规矩,也是正妻之一,妻子单独立墓,于礼法不合。
    皇上意决,就差直接说,额涅百年后爱怎么安葬。
    有大臣揣度着皇上的意思,没等豫亲王开口,直接跳出来。
    “先帝和端文皇后在盛京好好的,太后娘娘不想去打扰也是情理之中,谁规定妻子必须附葬丈夫?”
    “妻从夫葬,千古道理。”
    “你也说了千古道理,我们华夏延续了几千年,要不要说说远古时期的墓葬规矩?说说商周时期的‘同穴异坟’,现在的‘同穴同坟’。”
    “莫要乱扯。出嫁从夫,与夫君合葬,乃女子的最终归宿。”
    “你才乱扯。现在民间寡妇再嫁多得是,你倒是说说和哪一个夫君合葬?唐时候也有女子回葬娘家,这是血亲。
    血亲之情,夫妻之情,怎么就有高低了?太后娘娘要留在京城怎么行不通?”
    …………
    皇上听着下面的人为了一件,在他眼里是自家家庭私事的小事儿,吵成一团,额头青筋突突跳,急欲爆发。
    跟着上朝听政的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低着头小脸紧绷。
    豫亲王发现皇上和孩子们的模样,心疼。
    反正他对先帝一丁点儿好印象也没有。
    “启奏皇上。”豫亲王大喊一声,等到殿上的声音都停了,接着说道:“太后娘娘的身后事,是国事,也是家事。”
    “论国事,太后娘娘母仪天下,功劳苦劳都有,单独安葬,完全当得。论家事,皇上和太后娘娘决定即可。”
    “臣附议。”
    “臣附议。”
    …………
    满蒙等其他民族的大臣们一个个站出来,汉家大臣也有三分之一站出来。
    三分之四,对比三分之二,此事议定。
    男女之事最引人好奇,太后娘娘的身后事更是牵扯到大清国人的神经,事情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来,大清国上下都是议论纷纷。
    谁也没想到一向对民间的言语争论不偏不倚的皇上,会让太后娘娘将来葬在关内。
    就连基本上都是一夫一妻吵吵闹闹过日子,“不问国事”的平民百姓,也都是张口结舌。
    很多老夫子对着京城的方向大声痛哭。
    “皇上啊,此举必然造成阴阳不平,尊卑失秩,伦理沦丧……”。
    很多年轻人琢磨着自己的小道道。
    当年叱咤风云的大唐女皇去世后,也是以皇后的身份“附葬高宗乾陵”……大清国的女子们,将来会比大唐、大宋时期还能蹦跶嗷。
    很多当家夫人默不作声。
    作为女子,生前面对丈夫的三妻四妾,心都操碎掉;死后还要妻子附葬,要同穴,要侧身屈肢,恭敬地面相丈夫,到地府还伺候着。
    为哪般?
    沉默的对抗最为吓人。
    大清国的男子都深刻地感受到这股排山倒海的洪流。
    男尊女卑几千年了又如何?三纲五常又如何?华夏人从母系走到父系,再到如今,皇上的意志明白着,个人谁能阻挡?
    皇上……
    皇上面对这一切,唯有沉默。
    苍天做证,他的初衷,只是不忍心看亲娘百年后去挤昭陵。
    皇后娘娘面对皇上冷不丁扔下的惊天大雷,既有诧异,也有意料之中。
    此刻面对皇上一脸“我很无辜”的表情,想笑。
    “华夏文化,对比生前幸福,更重视死后哀荣。废掉女子必须附葬丈夫才有身份认可的规矩,绑在女子身上的‘紧箍咒’一下子松了大半儿。”
    “那些打算着开始争权夺利的大臣们,也都乱了阵脚,先应付自家后院起火。”
    皇上……
    亲亲媳妇儿的额头,眉眼舒展,眼角带着勾人的笑

章节目录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痒痒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痒痒鼠并收藏清穿之顺治爱美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