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势力平衡,顾忌徐乾学一家在汉人士族之间的影响力,顾念他是顾炎武的外甥,始终没有对徐乾学一案下一个定论。
    因为始终没有定论,徐乾学案就成了历史上的有名的案例,“人治”和“法治”的古代学术讨论每次都提到他的名字,小顺治上辈子对此也有所了解。
    顺治十一年进太学,顺治十四年中探花。科举改革让徐乾学提前中了探花,成了当朝天子他本人的门生。
    小顺治想着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徐家“传是楼”,“教子有遗经,诗书易春秋礼记;传家无别业,解会状榜眼探花”,想着他点徐乾学为探花的那份考卷,文风文雅清新。
    徐乾学本人……人品不论,学问上是有才的。他在心里小小的感叹一声,没有儿子的顾炎武先生在他的几位外甥身上花费了很多心血,徐乾学能带领徐家在清初兴起,一大半的原因是顾炎武先生留下的各方恩泽余惠。
    想到顾炎武先生……他抬手按按眉心。
    听说顾炎武先生在大书法家兼“妇科名医”傅山先生的帮忙下纳了一房妾室,不知道自己的小蝴蝶翅膀能不能扇到他,让他有个儿子继承家业学业。
    想到儿子,他抬头看看自己的儿子们,嗯,乖巧可爱。
    乖巧可爱的小阿哥们发现亲阿玛的目光,迎着亲阿玛的笑容,眼睛发亮,坐起小胖身子一起喊了一嗓子,“半时啊阿玛。”
    阿玛批复折子半个多时辰,休息时间到了。
    儿子们如此关心,亲阿玛的笑容更大更暖。
    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脚喝了杯白水,用了一杯清茶,给自己和儿子们穿上厚衣服来到外头乾清宫的园子里,抬头看看天空,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欣赏欣赏盛开的梅花、菊花,养养眼睛……。
    “今年这株老梅开的花,比去年好。”皇上对着娇俏粉嫩的梅花夸奖了一句。
    “老梅。”
    对乾清宫的这株老梅都有着回忆的三位小阿哥一起伸着小鼻子嗅嗅梅花的香气,大阿哥跟着学了一句,想起自己的曾经已经可以做到心境平和。
    二阿哥伸着小胖手指着偏殿,“梅花插花。”
    亲阿玛听得明白,二阿哥觉得殿里的插花经过艺术叠加更好看,更有韵味。
    “梅花啊阿玛。”三阿哥拍拍自己红通通、圆滚滚的“灯笼服”,想要亲阿玛给他画一幅梅花的画儿。
    亲阿玛乐呵,“批复完折子,给你们画画儿。”
    三位小阿哥一起扑向亲阿玛,两个抱大腿一个最小的小么儿理直气壮地伸着胳膊求抱抱。
    被儿子们团团围住的亲阿玛开心地把三阿哥抱在怀里,蹲下身来挨个亲亲小额头,引得小阿哥们更是高兴地闹腾。
    一刻时的休息时间很快过去,小阿哥们继续玩他们的拼图,皇上继续批复他的折子。
    徐乾学和徐家兄弟,姑且留待观察。皇上心情大好、理智清晰,理清对这些“历史名人”的思路,认真、客观地看他折子。
    “……地丁合一,取消人头税,老百姓负担大大减轻,恐大清人丁增长过快……”
    皇上失笑,这就是历史上的康熙皇帝为何会因为顾炎武先生对徐乾学另眼相看,保护有加的一个原因吧。
    顾炎武先生的《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着作,伴随着他的游学天下流传天下,朝野倾慕之。
    顾炎武先生作为徐氏三兄弟的舅舅,自己没有儿子,不光给予外甥们经济上的资助,对他们的学业功课也悉心指点,包括他的许多治理国家的观点,廉耻的观点、养廉的观点、振兴经济的观点……。
    这些观点经过他的外甥们的传播,对康熙皇帝潜移默化,进而作用于时局,施惠于百姓。
    康熙皇帝知道顾炎武先生的养母在大清入关那年自尽身亡,顾炎武先生再顾念天下百姓也不会出仕。
    顾念着顾炎武先生在汉家文人圈子里的名望等等原因,把他的外甥提上来;又顾念着他的外甥把顾炎武先生的治国观点传播,于国于民有功,对他的外甥厚爱有加……。
    这就是历史上明末清初时期“错综复杂”的华夏社会的一角。时也运也命也,造化弄人。
    皇帝陛下把这些“感慨”甩出脑袋,打开旁边那堆关于这个新政策的实施对大清国农业、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
    华夏历史上的人口,虽然因为“人头税”带来的隐瞒人口问题,但总体上人口数千年缓慢的观点是对的。
    到了明朝有了明显增长,达到近两亿。随后的明末清初战乱灾荒等等,人口急剧减少,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人口恢复到1.5亿,乾隆时期人口的增长速度刷新此前历朝历代的纪录。
    作者有话要说:  天气变冷,小天使们注意保暖。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绯羽☆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章节目录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痒痒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痒痒鼠并收藏清穿之顺治爱美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