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拿什么让天下人认可?用什么让农、工、商之人心服口服?”
    “农人种地纳粮,商者走商交易货物,工者做工……。可他们也都读书,也都可以考科举做官。单纯的读书人……优势在哪里?”
    其他人都对国家有具体的用处,读书人自己?以前陈大人作为读书人之一,天生的优越感,根本不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可是现在大清国的蓬勃大发展,皇上的各种新政实施效果,他在工部跟着一个个国家工程的建造的实际感受,都让他情不自禁地反省。
    天下人凭什么自己辛苦做事,纳税纳粮供养着这些读书人?还让这些读书人骑在他们的头上耀武扬威?
    打小儿就是接受“读书人高人一等”的大家伙儿震惊。
    吕宫大人对陈大人的“瞪视”不在意,他听着陈大人的话小小的惊讶,“陈大人言之有理。读书人安==邦定国,教化世人,本是本分。可是很多人只是为了‘钱粮、女子’而读书,让世人为之失望。”
    “‘三年新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历朝历代老百姓对天下文官的总结。哪个朝代若是出来一个清官老百姓痛哭流涕地感恩戴德。可是当官之人拿着朝廷俸禄,受万民供养,做个清官本是应有之义。”
    众人……。
    都不敢自称“青天大老爷”的大家伙儿脸上都是五颜六色。胖官员因为陈大人和吕大人的态度硬气起来,挨个回瞪回去。
    甭管皇上的旨意如何,作为一个臣子跟着皇上的要求走就是。
    自诩是个忠臣的胖官员一脸骄傲。引得众人又齐齐瞪他。
    陈大人对于他们之间的眉眼官司视而不见,端起他的水杯喝了一口水,然后品了一口冒着热气的黑茶,语气乐呵,“某觉得豫亲王说得对,做官的人若是不能‘在其位谋其职’,不如回家种红薯。”
    当然他们种红薯也种不过农户。
    …………
    听懂了陈大人话里的“嫌弃”确实不会种红薯的大家伙儿都觉得很委屈。
    他们虽然也有小心思,可他们也很痛恨那些败坏了读书人名声的贪官污吏,士绅豪强。
    吕宫大人看看墙上挂钟上的时间,皇上的午膳时间应该快要结束,“有想法的人都去上折子听皇上裁决。吕某估计……‘其他人’也会上折子。”
    “其他人”……自然是北党那一伙人。
    明白吕大人言外之意的人群心满意足地散去。
    小船舱里只有他们两个,陈大人对着惯会“打太极借力使力”的老对头很是看不惯。
    吕宫大人笑眯眯地品着黑奶茶,然后又拿起另外一个小铝壶给自己加了一点儿砂糖。
    一个家,一个族供应着一个读书人,然后就指望读书人鲤鱼跳龙门,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弊端,是皇上最为忌讳的事儿。“他们”的提议不管皇上会不会同意,都会生气。
    他们何必去跟着讨没趣儿。
    不过陈大人刚刚能跟着他说话,还能说出那么一番话,确实是让吕宫大人惊讶。
    “陈大人刚刚的话非常吕某动容。读书人的未来……吕某最近在看一些西方文章,他们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让吕某颇有感触,‘……欲心若怡,必展其宏;欲想成功,必有其梦;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当年宋太==祖说‘与士大夫共天下’,然后士大夫就理所当然地高人一等,理直气壮地向老百姓伸手。何其悲哉!”
    陈大人心里一动,面色复杂。
    现在一些做官之人对一些官场陋习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也难怪日益站起来的农、工、商都对他们这般抵抗。
    皇上这些年对官场各种弊端一直是不遗余力地严打,对于各种贪污受贿懒政推诿一直是严惩不贷,多好的明君之举。然后他们就怨声载道,抱怨皇上对读书人“不仁慈”。
    皇上要怎么对他们“仁慈”?
    让他们把自己家收拾的金碧辉煌,然后国库里三两银子也找不出来?然后老百姓没吃没喝再被逼着造反,再改朝换代?
    “皇上经常说,‘人之常情’。其实这本也是顺理成章、人之常情的事儿。一旦人没有了约束,人性如此,谁不想高高在上?宋太==祖当年这个决定让大宋内部安稳了几百年,也不能说全无好处。”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估计皇上的下一个步骤就是直接废除这条老规矩。
    吕宫大人也有预感。时易世变,现在的老百姓不是大宋的老百姓,现在的官员也不是大宋的官员。尤其是他们还遇到了一位千古未有的“好”皇上。
    皇上自己克己奉公,不以自己的“皇上”身份对着大臣们生杀予夺,不用自己的皇权把百姓视为蝼蚁踩在脚底下。那么官员就要和皇上一样,大清的百姓也都要和百姓一样。想不通其中的道理用这个笨方法跟着皇上走。
    不过他想到刚刚那伙儿人不甘心的表情,吕宫大人难得的感叹起来,“世人皆贪婪。贪婪是人的本性之一。世人中的‘佼佼者’哪里舍

章节目录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痒痒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痒痒鼠并收藏清穿之顺治爱美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