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因为小顺治养育小宝宝们的繁忙已经很少一起正经用膳的叔侄俩让宫人把他们的膳食一起送上来,清爽可口的开胃小菜,香气扑鼻的温补热汤,水灵可人的当地果物,滋补养生的家常炒菜烹制出来后色泽鲜红,颜色喜庆,成盘漂亮,做法简单又物美价廉,让人看着就胃口十足。
加了白胡椒粉和辣椒不仅去除了羊骚味而且下饭非常香的羊肉大虾;“春天的第一菜”韭菜搭配海里的大虾清炒出来的韭菜大虾;山东当地的新鲜小野菜炒鸡蛋,登州当地传统的名吃,具有鲜嫩个大、馅多皮薄特点的鲜鱼水饺……。
还有历史悠久的人工拉制面条,条细而韧,卤为“俗称加吉鱼”的真绸熬汤兑制,配以酱油、木耳、香油、八角、花椒等佐料,每碗标准一两面,具有独特的海鲜风味的蓬莱小面;用麦芽和玉米制作的麻渠大糖酥脆松软,甜而不腻。
小顺治给叔父和他自己先盛了两碗山药萝卜汤;睿亲王用着皇帝侄儿的孝敬,夹了一筷子炒花生米进口,感觉心里倍儿舒坦,“这个大花生用着好,听说出油也多,长的果子一窝一窝的喜人。”
“当地人称呼‘蓬莱一窝猴’,确实高产。”
小顺治想着他们的花生现在已经可以回出口到西方,心里欢喜。已经知道“经济作物”价值的睿亲王也是欢喜,“西方有很多适合我们这里生长的好作物,都可以引进来。”
“叔父说的对。美洲农业发达,作物多。登州一带地理形貌特殊,依山傍海,气候温和,一年四季都是雨水适中、空气湿润,和那边的气候很类似,一般都可以种植。”
提起登州的好处睿亲王很是赞同,“登州确实是个得天独厚的好地方,虽然饮用水不足但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各族百姓安居乐业……明天船停靠登州港,皇上带着小阿哥们下去逛逛,蓬莱仙山海岛名不虚传。”
“听叔父的,正好带着他们去看看大花生种植园,大樱桃培育园。”
“说起这个种植园,我又想起登州的葡萄酒,用着口感已经不必西方的葡萄酒差,就是比伊犁河谷一带的葡萄也不差,好像也已经出去做海贸了?”
“出去了两批。要侄儿说,单轮葡萄,肯定还是伊犁河谷那边的更甜。只是葡萄品种的改良,酿酒技艺的改进更为重要。”
睿亲王听着皇帝侄儿对于各项饮用品技艺改进的热爱,在心里微笑开来。叔侄两个小声地交谈,慢悠悠地品着当地美食,睡在上风口可还是在睡梦中因为食物香气的勾引慢慢醒来的小阿哥们迷瞪着眼睛一翻身。
没找到亲阿玛的怀抱,再一翻身,小鼻子翕动,然后一抬头一坐起,直觉性地想要朝香气和声音的来源处爬奈何他们还不能手脚并用利索爬行,小阿哥们慢慢睁开眼睛望着亲阿玛的方向,口水流下来。
早有准备的三位奶嬷嬷立即被吴良辅喊上来,端着他们的蛋黄泥、果泥、海鱼汤……看见鲜艳的辅食立马感觉到饿的小阿哥们大眼睛瞬间霍然发亮不用和亲阿玛一起用大菜,辅食也都是清淡得很,可至少是有点儿盐味的菜。
奶嬷嬷仔细耐心地喂他们,因为他们的配合和好胃口满脸笑容。小顺治和睿亲王发现小阿哥们自己用膳用的很好,都放下心来。
“说起来,我们没入关之前只是六部加都察院、理藩院的‘八衙门’,入关后多了通政司、翰林院、国史馆这些五司三院,今儿皇上又把都察院单分成三院,可叔父还是感觉不大够。”
小顺治听了忍不住笑出来,“大清国已经很大了,再加三个衙门也管不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登州,烟台一带。花生是宋朝就有,那个时候没有普及,是贵重物。大花生,大樱桃,历史上是清末民国的时候传入中国,然后改进品种。
☆、第67章 第 67 章
睿亲王也忍不住乐呵,不过他喝了一口汤之后一琢磨却又不乐意, “叔父只是这么一说而已, 要那么多衙门养那么多官员做什么?”
非常害怕大清也和各个朝代的末期一样官员多如牛毛净做亡国恶事的睿亲王细嚼慢咽地咽下嘴里的炒羊肉,语气慢悠悠, “兵法有云,‘兵在精不在多’。目前这些汉家文官们已经够懒了, 引得满蒙官员也跟着学偷懒……想当年他们没入关之前做事儿多勤快?”
兵法有云?突然感觉自己是“领兵大将”的小顺治一愣过后就是笑,“叔父提醒的是, 我们大清国的官员都还不够勤快, 当前的事务还没有发挥出他们的一半儿能力和精力, 应该多多的督促。”
“嗯。皇上明白就好。我们不能犯宋朝的错误,一个国家有一半儿的人都是官, 硬生生地吃垮国库。”
…………
闲着没事儿跟着启心郎看史书的睿亲王是真的担心,他们满人还不到汉人的一半儿,要那么多官员, 到时候朝堂上一大半都是汉人, 不得不防。不明白叔父所想但是同样觉得自己下面的臣工们都还有潜力可挖的小顺治笑着点头。
因为小顺治养育小宝宝们的繁忙已经很少一起正经用膳的叔侄俩让宫人把他们的膳食一起送上来,清爽可口的开胃小菜,香气扑鼻的温补热汤,水灵可人的当地果物,滋补养生的家常炒菜烹制出来后色泽鲜红,颜色喜庆,成盘漂亮,做法简单又物美价廉,让人看着就胃口十足。
加了白胡椒粉和辣椒不仅去除了羊骚味而且下饭非常香的羊肉大虾;“春天的第一菜”韭菜搭配海里的大虾清炒出来的韭菜大虾;山东当地的新鲜小野菜炒鸡蛋,登州当地传统的名吃,具有鲜嫩个大、馅多皮薄特点的鲜鱼水饺……。
还有历史悠久的人工拉制面条,条细而韧,卤为“俗称加吉鱼”的真绸熬汤兑制,配以酱油、木耳、香油、八角、花椒等佐料,每碗标准一两面,具有独特的海鲜风味的蓬莱小面;用麦芽和玉米制作的麻渠大糖酥脆松软,甜而不腻。
小顺治给叔父和他自己先盛了两碗山药萝卜汤;睿亲王用着皇帝侄儿的孝敬,夹了一筷子炒花生米进口,感觉心里倍儿舒坦,“这个大花生用着好,听说出油也多,长的果子一窝一窝的喜人。”
“当地人称呼‘蓬莱一窝猴’,确实高产。”
小顺治想着他们的花生现在已经可以回出口到西方,心里欢喜。已经知道“经济作物”价值的睿亲王也是欢喜,“西方有很多适合我们这里生长的好作物,都可以引进来。”
“叔父说的对。美洲农业发达,作物多。登州一带地理形貌特殊,依山傍海,气候温和,一年四季都是雨水适中、空气湿润,和那边的气候很类似,一般都可以种植。”
提起登州的好处睿亲王很是赞同,“登州确实是个得天独厚的好地方,虽然饮用水不足但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各族百姓安居乐业……明天船停靠登州港,皇上带着小阿哥们下去逛逛,蓬莱仙山海岛名不虚传。”
“听叔父的,正好带着他们去看看大花生种植园,大樱桃培育园。”
“说起这个种植园,我又想起登州的葡萄酒,用着口感已经不必西方的葡萄酒差,就是比伊犁河谷一带的葡萄也不差,好像也已经出去做海贸了?”
“出去了两批。要侄儿说,单轮葡萄,肯定还是伊犁河谷那边的更甜。只是葡萄品种的改良,酿酒技艺的改进更为重要。”
睿亲王听着皇帝侄儿对于各项饮用品技艺改进的热爱,在心里微笑开来。叔侄两个小声地交谈,慢悠悠地品着当地美食,睡在上风口可还是在睡梦中因为食物香气的勾引慢慢醒来的小阿哥们迷瞪着眼睛一翻身。
没找到亲阿玛的怀抱,再一翻身,小鼻子翕动,然后一抬头一坐起,直觉性地想要朝香气和声音的来源处爬奈何他们还不能手脚并用利索爬行,小阿哥们慢慢睁开眼睛望着亲阿玛的方向,口水流下来。
早有准备的三位奶嬷嬷立即被吴良辅喊上来,端着他们的蛋黄泥、果泥、海鱼汤……看见鲜艳的辅食立马感觉到饿的小阿哥们大眼睛瞬间霍然发亮不用和亲阿玛一起用大菜,辅食也都是清淡得很,可至少是有点儿盐味的菜。
奶嬷嬷仔细耐心地喂他们,因为他们的配合和好胃口满脸笑容。小顺治和睿亲王发现小阿哥们自己用膳用的很好,都放下心来。
“说起来,我们没入关之前只是六部加都察院、理藩院的‘八衙门’,入关后多了通政司、翰林院、国史馆这些五司三院,今儿皇上又把都察院单分成三院,可叔父还是感觉不大够。”
小顺治听了忍不住笑出来,“大清国已经很大了,再加三个衙门也管不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登州,烟台一带。花生是宋朝就有,那个时候没有普及,是贵重物。大花生,大樱桃,历史上是清末民国的时候传入中国,然后改进品种。
☆、第67章 第 67 章
睿亲王也忍不住乐呵,不过他喝了一口汤之后一琢磨却又不乐意, “叔父只是这么一说而已, 要那么多衙门养那么多官员做什么?”
非常害怕大清也和各个朝代的末期一样官员多如牛毛净做亡国恶事的睿亲王细嚼慢咽地咽下嘴里的炒羊肉,语气慢悠悠, “兵法有云,‘兵在精不在多’。目前这些汉家文官们已经够懒了, 引得满蒙官员也跟着学偷懒……想当年他们没入关之前做事儿多勤快?”
兵法有云?突然感觉自己是“领兵大将”的小顺治一愣过后就是笑,“叔父提醒的是, 我们大清国的官员都还不够勤快, 当前的事务还没有发挥出他们的一半儿能力和精力, 应该多多的督促。”
“嗯。皇上明白就好。我们不能犯宋朝的错误,一个国家有一半儿的人都是官, 硬生生地吃垮国库。”
…………
闲着没事儿跟着启心郎看史书的睿亲王是真的担心,他们满人还不到汉人的一半儿,要那么多官员, 到时候朝堂上一大半都是汉人, 不得不防。不明白叔父所想但是同样觉得自己下面的臣工们都还有潜力可挖的小顺治笑着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