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努力再努力地,让他上辈子的亲人,这辈子的亲人都过得更好。
    这幅夕阳下的海鸟图在小顺治这番自我激励的心情下,自然还是温暖的,活泼的。鳌拜眼见皇上画完了画儿,走上前来帮他收拾好。
    两个人坐在甲板上看落日,小顺治笑地了然,“可是不明白?”
    “奴才一个粗人,没读过多少书。”鳌拜赫然。论打仗,他闭着眼睛都会,可是论皇上讲来的那些道道,他却是越听越糊涂。刚刚听了多铎转述的皇上的话,他更是一头雾水,“咱们是华夏大国,大清国,不是满清?”
    小顺治笑得温暖鼓励,“说满清,从某种意义上也对。朕的意思只是想说,大清国的满族人,八旗人,不要把自己困在“蛮夷”两个字中,这就好比汉人把自己困在“上邦”的思想中一样。我们要兼容并蓄,容纳百家,百族,成就一个不低于大唐的盛世大国。”
    “这个国家里面,有满人,汉人,蒙古人,回人,藏人,有六十个和谐共处的不同民族,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做基础,有海外大国的大发展,大变革做对手。而我们都是大清国的子民,鳌拜是大清国的领兵大将,在保卫大清国的海疆,造福于国、民,尤其是沿海的汉人。”
    保护大清海疆是应该的,保护沿海汉人?和汉人打了这么多年,本能上还把汉人视为对手的鳌拜刚要张口拒绝,可他看着皇上眼里的赤诚,话到了喉咙口说不出来。等他们打完了倭国,确实是沿海汉人受益最高。
    ☆、第14章 第14章
    当然,现在东南沿海是他们大清的东南沿海,沿海的汉人也都投降他们满清朝廷。打完倭国,大清会更加的安稳,会更加的繁华。
    可是他明明只是听皇上的命令训练水师,攻打倭国而已。
    身份变化太大,还没到不惑之年的鳌拜感觉脑袋里迷雾重重,一个头两个大。恰好吴良辅过来请示,膳食已经准备好,君臣几个人也就不再说话,净手净面净心一起准备品尝这道历史悠久的苏浙名品“金齑玉脍”。
    金齑玉脍,大唐人初秋三品之一,东南佳味也,“共君无事堪相贺,又到金虀玉脍时。”北魏贾思勰所着《齐民要术》一书中详细地介绍了金齑的做法。金齑共用七种配料:蒜、姜、盐、白梅、桔皮、熟栗子肉和粳米饭。
    玉白的鱼肉搭配金黄的齑酱,酱内含米、栗、梅、橘等养生之物,无论色、香的哪一种,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和嗅觉感受,都恰似一个秋季的金风与白露。
    虽然现在大唐时期做鱼脍的刀法已经失传,虽然现在是春季不是秋季,但这都不妨碍小顺治动用他的美食知识把金齑玉脍弄出来。
    首先是当年吴郡献给隋炀帝的那道鲈鱼干脍。将切过的香柔花叶拌和在生鱼片里,再装饰上香柔花穗肉白如雪的鲈鱼肉没有一丝腥气,看起来和新鲜鲈脍一样、青翠欲滴的香柔花叶、紫红色的香柔花穗,颜色鲜艳夺目,口感鲜美异常。
    其次是小顺治上辈子百吃不厌的鲑鱼、金枪鱼、鲷鱼等鱼脍。把六种配料捣成碎末用好醋调成糊状,是为金黄金齑;将新鲜山葵洗净后用刨茸板刮擦成茸,或以鲨鱼皮作砂皮磨擦成茸,泥状的芥辣,现磨现用口味最好。
    柳叶形、杏花形、桃花形等等形状的绿色芥末酱和雅致的各色小饰物造型各异地摆放在红的、白的、粉的、、、新鲜生鱼片旁边,点缀、衬托着肥嫩嫩的海鱼肉美感翻倍。
    粉状的芥辣用水调和以后静放片刻,其刺激的辣呛味和独特的风味瞬间产生。以芥末籽研磨成粉,加入适量开水用纸封口,上蒸笼蒸过,这样做出的芥末看似小点心一样的好看,味道却是非常的强烈,可当场催人泪下。
    三四种酱料准备好,大家伙儿按自己的爱好自由选用。当然,除了鱼脍,当季最适合用的北极贝、象拔蚌、海胆等等也都有,鱼翅清汤、煎鲍鱼等热食也有几个。这个时候的海洋还没有一丝污染,近海的各种鱼类就足够鲜美,不需要和小顺治的上辈子一样必须远洋进口。
    方形、圆形、船形等形状的青花小瓷碟精巧精致,配以素雅的山水草木、梅兰竹菊图案;各种生鱼片被批切、摆放在对应的瓷碟里,让人越看越有食欲。开胃的小菜和美酒下肚后,食欲更是倍增。
    刀工精湛,做法一丝不苟不见油;色彩鲜艳却是犹如江南女子一样温柔似水、淡妆轻点,又如山水画一样井然有序、细致入微;器皿和菜肴互相搭配的美轮美奂;口感清淡,淡到极点却是极尽体现食材的原味之鲜,加上酱料的作用酸甜苦辣辛五味俱全。
    关键是跟着皇上一起用膳特别的入心入肺五脏六腑,全身的每一个毛孔、每一根神经都在专注、真诚地品尝那淡到极点的鲜美,而不是平时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的大快朵颐,为了果腹的狼吞虎咽,或者是家人聚餐时候的温馨这是一场纯粹的美食盛宴。
    秉持着小顺治说的现杀速吃的小窍门,君臣几个在满是禅意的乐声中,安安静静地品完了这顿丰盛精美的生鱼宴。
    被山葵酱

章节目录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痒痒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痒痒鼠并收藏清穿之顺治爱美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