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童依就认认真真地进行了反省。
宋时越只是拿她当张玫这个小孩子来对待,揉脑袋牵小手以及抱在怀里,都是因为他面对的是个孩子。
但童依知道真相,她不是张玫,只是个小粉丝。
粉丝是什么?
不就是以偶像为标杆,寻着他的光,成为更耀眼的自我。
但两者之间,注定需要保持月亮与星星的距离。一旦距离过近,一定会有一方受到影响和伤害。
而保持一个粉丝和偶像的距离的责任,落在了童依的身上,应该由她来保持。
轻轻拍了拍脸,她道:“确实是晒的。等会儿就好了。”
“没事就好。”谭梁说,“我不在家的这几天,都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宋时越怎么会来和师父一起作曲了呢?”
原来是向她打听这件事!
“爸爸生病了,所以喊越哥来帮忙的。”
“生病?”谭梁猛地瞪大了眼,“去医院了吗?做了检查了吗?医生……有说什么?”
看他如此紧张的样子,童依暗暗啧了一声。
你说这人坏也算坏,去偷窃张伦的曲子;说很坏又算不上,至少很关心张伦的身体健康。
整个人显得有点割裂。
“医生说是发高烧,打了针就回来,你不用太担心。”
“那就好。”
谭梁松了一口气,嘴角上扬,慢慢站起了离开房间。
他没有再继续打探宋时越的事情,这倒是令童依感到意外,她狐疑地跟了上去。
只见谭梁下了楼将行李箱拉回到自己的房间,随后开始整理一摞又一摞的曲谱。
他似乎很高兴,悠悠地哼着一些不知名的歌。
童依皱起眉头,完全不能理解他此刻为何会开心,搓了搓手臂,她背上包再度去宋爷爷家准备场地。
既然随时都有被暴露的危险,不如把天台演唱会的事情尽可能提前。
宋建国正好在绑竹竿,见张玫来了开心地说:“来了啊,帮爷爷去倒杯茶。”
童依:“好。”
她轻车熟路地进了屋拿起宋建国的大瓷杯到了一些凉茶,放到桌子上,好奇地看他手里的呈现一百六十度角的竹竿:“这是在做什么呀?”
宋建国嘿嘿一笑,带着童依上了天台,把竹竿稳稳地架在用石砖垒起来的墩子上,然后弯腰将防护栏上的黑色电线拿起来,绕在竹竿山,最后接上去一个灯泡。
他一边这样做还一边解释。话语里满是兴奋道:“我从三楼拉了个老长的插排过来,在这里装个电灯泡,等乖孙唱歌的时候我在楼下一按开关,这里就亮了。”
童依在一旁看着他干净利落的动作,忽而发现音响、话筒、麦架都已经被搬出来,就连角落处都多了不少红色的塑料凳,旁边倚着被分好数量的烟花棒。
天台舞台,在宋爷爷的手下已经快要竣工。
大物件、小细节,场景、道具……每一个角落都挤满了他对孙子的疼爱。
童依动容,衷心地夸赞道:“您做的真好,辛苦了。”
“嗐,这算什么辛苦。只要乖孙开开心心的就好。”宋建国乐呵呵地开始摆凳子,“他还是喜欢唱歌的,就是心里有疙瘩。咱这样一弄,肯定能把这疙瘩解开的。”
“……真的吗?”
“真的。我自己的乖孙我还不了解啊。再说了,他明明继承了我的好嗓子,不唱歌真的可惜了。”
童依被逗笑了,撸起袖子上前帮忙摆好地方。
“你笑什么!你这小娃娃是没听过我唱歌,不知道我的厉害!”
“那您唱两句来听听?”
“行,你听着——”
宋建国清清嗓子,开始唱歌,唱着童依听不懂的词,没听过的调,悠长又远久的曲调。
在他的歌声中,童依开心地弯起眼。
很快,观众席摆好了,她开始着手调试音响和麦克风。
忙活了好一阵,两人总算把一切都搞定了,宋建国带着童依下了天台,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拍了拍她的脑袋,说:“咱今晚就开场,我现在先去通知村里的人哈,你就在家里坐会儿,帮爷爷守屋子哦。”
童依有些惊讶:“就今晚?”
宋时越只是拿她当张玫这个小孩子来对待,揉脑袋牵小手以及抱在怀里,都是因为他面对的是个孩子。
但童依知道真相,她不是张玫,只是个小粉丝。
粉丝是什么?
不就是以偶像为标杆,寻着他的光,成为更耀眼的自我。
但两者之间,注定需要保持月亮与星星的距离。一旦距离过近,一定会有一方受到影响和伤害。
而保持一个粉丝和偶像的距离的责任,落在了童依的身上,应该由她来保持。
轻轻拍了拍脸,她道:“确实是晒的。等会儿就好了。”
“没事就好。”谭梁说,“我不在家的这几天,都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宋时越怎么会来和师父一起作曲了呢?”
原来是向她打听这件事!
“爸爸生病了,所以喊越哥来帮忙的。”
“生病?”谭梁猛地瞪大了眼,“去医院了吗?做了检查了吗?医生……有说什么?”
看他如此紧张的样子,童依暗暗啧了一声。
你说这人坏也算坏,去偷窃张伦的曲子;说很坏又算不上,至少很关心张伦的身体健康。
整个人显得有点割裂。
“医生说是发高烧,打了针就回来,你不用太担心。”
“那就好。”
谭梁松了一口气,嘴角上扬,慢慢站起了离开房间。
他没有再继续打探宋时越的事情,这倒是令童依感到意外,她狐疑地跟了上去。
只见谭梁下了楼将行李箱拉回到自己的房间,随后开始整理一摞又一摞的曲谱。
他似乎很高兴,悠悠地哼着一些不知名的歌。
童依皱起眉头,完全不能理解他此刻为何会开心,搓了搓手臂,她背上包再度去宋爷爷家准备场地。
既然随时都有被暴露的危险,不如把天台演唱会的事情尽可能提前。
宋建国正好在绑竹竿,见张玫来了开心地说:“来了啊,帮爷爷去倒杯茶。”
童依:“好。”
她轻车熟路地进了屋拿起宋建国的大瓷杯到了一些凉茶,放到桌子上,好奇地看他手里的呈现一百六十度角的竹竿:“这是在做什么呀?”
宋建国嘿嘿一笑,带着童依上了天台,把竹竿稳稳地架在用石砖垒起来的墩子上,然后弯腰将防护栏上的黑色电线拿起来,绕在竹竿山,最后接上去一个灯泡。
他一边这样做还一边解释。话语里满是兴奋道:“我从三楼拉了个老长的插排过来,在这里装个电灯泡,等乖孙唱歌的时候我在楼下一按开关,这里就亮了。”
童依在一旁看着他干净利落的动作,忽而发现音响、话筒、麦架都已经被搬出来,就连角落处都多了不少红色的塑料凳,旁边倚着被分好数量的烟花棒。
天台舞台,在宋爷爷的手下已经快要竣工。
大物件、小细节,场景、道具……每一个角落都挤满了他对孙子的疼爱。
童依动容,衷心地夸赞道:“您做的真好,辛苦了。”
“嗐,这算什么辛苦。只要乖孙开开心心的就好。”宋建国乐呵呵地开始摆凳子,“他还是喜欢唱歌的,就是心里有疙瘩。咱这样一弄,肯定能把这疙瘩解开的。”
“……真的吗?”
“真的。我自己的乖孙我还不了解啊。再说了,他明明继承了我的好嗓子,不唱歌真的可惜了。”
童依被逗笑了,撸起袖子上前帮忙摆好地方。
“你笑什么!你这小娃娃是没听过我唱歌,不知道我的厉害!”
“那您唱两句来听听?”
“行,你听着——”
宋建国清清嗓子,开始唱歌,唱着童依听不懂的词,没听过的调,悠长又远久的曲调。
在他的歌声中,童依开心地弯起眼。
很快,观众席摆好了,她开始着手调试音响和麦克风。
忙活了好一阵,两人总算把一切都搞定了,宋建国带着童依下了天台,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拍了拍她的脑袋,说:“咱今晚就开场,我现在先去通知村里的人哈,你就在家里坐会儿,帮爷爷守屋子哦。”
童依有些惊讶:“就今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