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回本钱得到助力,莫名其妙人就疏远了。
不但如此,见着他恨不得绕道走。让在上书房读书的其他宗室子弟,瞧他也眼神不对。
祸不单行的是,原本把他当儿子养的惠妃,不知怎的突然把在宫外的孙女们全部召进宫小住。
三个小格格,一人一间屋子,良贵人因此被赶出了惠妃的偏殿,随意搬去了一座没有主位的宫殿。
由此,良贵人、胤禩母子,和惠妃划开了一道分割线,不再并成一派。
第367章 兄弟交易
惠妃原本没想着放弃胤禩,她心里还蠢蠢欲动的做着皇长子登基的梦。
而胤禩,是她和明珠为胤褆选好的左膀右臂。
年纪小、生母卑微、年少聪慧,这是争夺储君之位时,最适合不过的帮手。
可光她和明珠一厢情愿不行啊,胤褆不配合,他们费尽力气也是白折腾一场。
惠妃一封封信往福州寄着,逼人回京的借口找了个遍,无论是以情动之还是以死胁迫,都得不到半点回应。
要说胤褆不孝顺,那也不是。
福州的土特产,胤褆发现一个就让人送回京一堆,样样不忘惠妃。还时常请大福晋入宫陪伴惠妃,替他尽孝心。
胤褆这样软硬不吃,惠妃闹了大半年,最后是彻底没办法了。
自古以来做母亲的,但凡有一丝疼爱子女,就没有一个能拗过子女。
惠妃只是后宫嫔妃,胤褆在前朝不配合,她想破脑袋争也没用,索性不管事了。
胤褆清静了小半月,眼见着亲额娘不把他往深宫漩涡里面拉,高兴的又让人送了一车福州特色玩意儿到京城。
惠妃望着几大箱没见过的玩意儿,听说每样都是儿子亲手选的,她最后一丝不甘也没了。
罢了,当个权王也好,瞧皇上那累死人的样儿,估摸着龙椅坐着也不舒服。
将胤禩、良贵人隔离开的主意,是胤礽怂恿胤褆提的。
没道理胤礽被不听话的熊孩子气着了,不去报复回来。
他直接书信写上:大哥胸有大志,不如早日回京。
胤褆能不理惠妃,却不能撕了胤礽的信。
使人一打听,知道问题出在胤禩身上,他气掀了桌。
虽然胤禩从小养在惠妃宫里,和惠妃、胤褆处的时间很多。但是,胤褆还是没法儿喜欢这个便宜弟弟。
小小年纪算计的太多,从骨子里就透着凉薄,胤褆一根直肠子,和胤禩天生处不来。
当然,这也不怪胤禩。
旁的皇子有生母护着,骄纵横行的,自然不用去想怎么讨好主位娘娘,好多拨些生活用度。
良贵人出身贱籍,哪怕美貌不凡,在后宫之中也没多大用处。
康熙生怕被言官说他好美色,所以宁愿多宠爱长相清秀但家世好的嫔妃,也不愿意多踏入艳丽绝色的良贵人屋里几次。
况且,宫里容貌姣好、家世不凡如宜妃的嫔妃,不在少数。
良贵人的尴尬身份,注定了胤禩不算计,便只能和生母一起过上捉襟见肘般的日子。
明明是天潢贵胄,谁愿意活着可怜。
胤禩要争,是活下去的本能,是爱新觉罗家特有的野心作祟。
但是,胤褆不乐意去给他当梯子,让他踩着自己往上爬。
所以,明知胤礽小心眼发作、报复胤禩,胤褆还是随了胤礽的心,让惠妃和胤禩隔开,别再搭理良贵人。
胤礽和胤褆之间的交易,以胤禩现在的能耐,还查不出来。
康熙对儿子们之间的小打小闹,只当看不见。
朝政之事够他忙的,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去管儿子。
左右有太子在,太子仁心,不会亏待兄弟的。
至于远近亲疏,连康熙自己都是个偏心的人,可没有脸去要求胤礽对兄弟们一碗水端平。
第368章 荣妃变心
深秋将近,胤祉第一子,在中午太阳正盛的时候,出生于阿哥所。
这是康熙的第四个孙子,确切来说,也是康熙的第一个嫡孙。
佛堂读经的惠妃,听到消息后,面无表情,就是手上的佛珠转的飞快。
“混账。”惠妃咬牙切齿的骂了一声,随后又恢复平静。
反正皇长孙这个位置早没机会了,随便那不孝子什么时候生儿子吧。
大福晋在府里对着账,许是被念叨多了,她突然打了个喷嚏。
一个人当家做主,日子滋润的大福晋,已经很久没有生病打喷嚏。
莫名来一下,吓得伺候的侍婢,急忙使唤人煮姜汤去。
不论怎样,胤祉嫡长子出生都是件让人开心的事。
尤其,是对董鄂海兰来说。
她和荣妃之间的婆媳矛盾,在这个大胖小子出生后,缓和了许多。
喜事往往成双结对,在胤祉给长子办满月酒时,乌拉那拉芳慧在宴席上被诊出了有孕。
胤禛在前院和兄弟们喝酒时,接到消息,傻的连酒
不但如此,见着他恨不得绕道走。让在上书房读书的其他宗室子弟,瞧他也眼神不对。
祸不单行的是,原本把他当儿子养的惠妃,不知怎的突然把在宫外的孙女们全部召进宫小住。
三个小格格,一人一间屋子,良贵人因此被赶出了惠妃的偏殿,随意搬去了一座没有主位的宫殿。
由此,良贵人、胤禩母子,和惠妃划开了一道分割线,不再并成一派。
第367章 兄弟交易
惠妃原本没想着放弃胤禩,她心里还蠢蠢欲动的做着皇长子登基的梦。
而胤禩,是她和明珠为胤褆选好的左膀右臂。
年纪小、生母卑微、年少聪慧,这是争夺储君之位时,最适合不过的帮手。
可光她和明珠一厢情愿不行啊,胤褆不配合,他们费尽力气也是白折腾一场。
惠妃一封封信往福州寄着,逼人回京的借口找了个遍,无论是以情动之还是以死胁迫,都得不到半点回应。
要说胤褆不孝顺,那也不是。
福州的土特产,胤褆发现一个就让人送回京一堆,样样不忘惠妃。还时常请大福晋入宫陪伴惠妃,替他尽孝心。
胤褆这样软硬不吃,惠妃闹了大半年,最后是彻底没办法了。
自古以来做母亲的,但凡有一丝疼爱子女,就没有一个能拗过子女。
惠妃只是后宫嫔妃,胤褆在前朝不配合,她想破脑袋争也没用,索性不管事了。
胤褆清静了小半月,眼见着亲额娘不把他往深宫漩涡里面拉,高兴的又让人送了一车福州特色玩意儿到京城。
惠妃望着几大箱没见过的玩意儿,听说每样都是儿子亲手选的,她最后一丝不甘也没了。
罢了,当个权王也好,瞧皇上那累死人的样儿,估摸着龙椅坐着也不舒服。
将胤禩、良贵人隔离开的主意,是胤礽怂恿胤褆提的。
没道理胤礽被不听话的熊孩子气着了,不去报复回来。
他直接书信写上:大哥胸有大志,不如早日回京。
胤褆能不理惠妃,却不能撕了胤礽的信。
使人一打听,知道问题出在胤禩身上,他气掀了桌。
虽然胤禩从小养在惠妃宫里,和惠妃、胤褆处的时间很多。但是,胤褆还是没法儿喜欢这个便宜弟弟。
小小年纪算计的太多,从骨子里就透着凉薄,胤褆一根直肠子,和胤禩天生处不来。
当然,这也不怪胤禩。
旁的皇子有生母护着,骄纵横行的,自然不用去想怎么讨好主位娘娘,好多拨些生活用度。
良贵人出身贱籍,哪怕美貌不凡,在后宫之中也没多大用处。
康熙生怕被言官说他好美色,所以宁愿多宠爱长相清秀但家世好的嫔妃,也不愿意多踏入艳丽绝色的良贵人屋里几次。
况且,宫里容貌姣好、家世不凡如宜妃的嫔妃,不在少数。
良贵人的尴尬身份,注定了胤禩不算计,便只能和生母一起过上捉襟见肘般的日子。
明明是天潢贵胄,谁愿意活着可怜。
胤禩要争,是活下去的本能,是爱新觉罗家特有的野心作祟。
但是,胤褆不乐意去给他当梯子,让他踩着自己往上爬。
所以,明知胤礽小心眼发作、报复胤禩,胤褆还是随了胤礽的心,让惠妃和胤禩隔开,别再搭理良贵人。
胤礽和胤褆之间的交易,以胤禩现在的能耐,还查不出来。
康熙对儿子们之间的小打小闹,只当看不见。
朝政之事够他忙的,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去管儿子。
左右有太子在,太子仁心,不会亏待兄弟的。
至于远近亲疏,连康熙自己都是个偏心的人,可没有脸去要求胤礽对兄弟们一碗水端平。
第368章 荣妃变心
深秋将近,胤祉第一子,在中午太阳正盛的时候,出生于阿哥所。
这是康熙的第四个孙子,确切来说,也是康熙的第一个嫡孙。
佛堂读经的惠妃,听到消息后,面无表情,就是手上的佛珠转的飞快。
“混账。”惠妃咬牙切齿的骂了一声,随后又恢复平静。
反正皇长孙这个位置早没机会了,随便那不孝子什么时候生儿子吧。
大福晋在府里对着账,许是被念叨多了,她突然打了个喷嚏。
一个人当家做主,日子滋润的大福晋,已经很久没有生病打喷嚏。
莫名来一下,吓得伺候的侍婢,急忙使唤人煮姜汤去。
不论怎样,胤祉嫡长子出生都是件让人开心的事。
尤其,是对董鄂海兰来说。
她和荣妃之间的婆媳矛盾,在这个大胖小子出生后,缓和了许多。
喜事往往成双结对,在胤祉给长子办满月酒时,乌拉那拉芳慧在宴席上被诊出了有孕。
胤禛在前院和兄弟们喝酒时,接到消息,傻的连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