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落日
    王学龄守在研究所,他戴着老花镜继续看厚厚的资料,这都是前线抢险保存下来的,专人修复过,但有些破损无法确定的地方还是空白,王学龄干了这么多年闭着眼都能默念出这些数据,由他把关再好不过了,他跟做填空题一样在上面贴上纸条,等着助理录入。
    助理敲门进来,他说,“王老,该休息了,明天还要去大厅报告呢。”
    王学龄慢吞吞的抬起头,他看了一眼时钟,已经晚上十二点了,他应了一声,闭眼揉捏着自己的眼睛、太阳穴,“小顾回来了吗?”
    助理沉默了一会儿,他就知道了,“哦,还没回来啊。”
    大转移的时候王学龄处于优先梯队,他的家人受自己庇佑现在也安全的待在家属院,但他最得意的徒弟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他扶着桌子起身,“麻烦他们再帮我找找吧。”
    助理上前把他看过的资料整理好放到档案柜里,这个位于西北驻军中心的研究所布满监控,出入都需要经过三层验证,王老办公室在研究所二楼,安全性很高,除了他跟勤卫兵没人敢过来。
    “保守估计约两亿人口在此次洪灾中丧生……”报告员说,“目前无法公开数据。”群众对此次特大洪灾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中型航母运载的灾民是最后一批了,随着深水涌入,第三阶梯的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在退潮之前他们还没有深海探测的能力。
    “超级钢材正在实验室第三阶段,预计今年十月份投产,在实验过程中表现优异,预期使用寿命得到较大的提升,目前为七十九年,投产后可确保百分之八十三的成功率……”
    王老坐在台前第一位,很多重要人士位置反而比他靠后。
    等报告结束他身体已经支持不住,助理给他准备一个房间安排休息,他腿脚不便,连上床都难,等助理要关门出去,他突然开口道,“小陈,记得我资料放在哪里吧?”
    助理轻声说,“我记得,王老师,别担心,休息一会儿吧。”
    他听到这个老人说,“我要是出了问题,先把东西送到院长手里……”
    小陈看着他脸上的老年斑心里很不是滋味,王老就像生命燃尽的蜡烛一样,连呼吸都很微弱,他说,“我知道。”
    华国第一代海军研究人员已经相继离世,王老是里面年纪最小的,今年也有九十六岁了,他手下带出的第二代已经接过指挥棒,并且逐渐过渡到第三代,传承平稳并且没有断层,实验室里躺着的超级钢材就是出自顾研究员之手。
    王老第二天早上还是精神抖擞的背着手在各个实验室门外转悠,超算和模型数据已经出来了,诺亚方舟是按照航母的标准建造的,但考虑到终日不退的洪水,研究院加宽了底面,“当整个世界都被海水覆盖,航行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们要确保的是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诺亚方舟一直待在原地才是明智之举,欧亚大陆已经是世界最高地,他们只希望那一天来的晚一点儿。
    “高原区已经有近一万人因为高原反应间接死亡……”
    与之相较,沙漠显然更适合人类居住,但大陆西侧不断分裂的上涌的海水让政府打消了这个念头,不必做无用功,把仅剩的资源向研究院偏斜才是明智之举。
    钱已经没什么用了。
    人口涌入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货币价值暴跌。
    南部、东部沿海拥有国内近六成产业生产线,源源不断地实物制造撑起了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当根基破碎,现在的一切不过水上浮萍。
    政府努力维持着社会的平稳,上个世纪出现的粮票菜票又重新回到了人们手里。
    “自明年一月一日起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度……”
    市场临死前疯狂了一把,连王洁他们也不能免俗把手头近半的积蓄全部换成耐保存的食物,还有人指导他们挖地窖储存起来,只不过因为安保问题暂时搁置。
    赵旭找门路换了方便面、饼干这些方便食品,因为王洁表姐也在,他还特意问了一下用不用帮忙,“红薯这类兑换方便面的比例是5:1,有点贵。”
    市面上袋装泡面保质期一般为一到三年不等,红薯保存的好可以越冬,风干晒成干保质期可达六个月,赵妈妈已经上手开始做了,她带着赵玲把红薯上的泥土擦干净,然后直接切成小拇指宽的样子,码放到床单上,然后跟赵玲抬到天台晒。
    五楼是王洁和孙芳芳在住,只要把天台门锁好也不担心有人来偷。
    西北风力大,三天水分就蒸发的差不多了,这时候赵妈妈就把第一波收起来挂在绳子上晾,晾五到十天不等,红薯干变得硬邦邦的,吃起来费劲也没有味道。
    但一下锅就飞速膨胀起来,放在汤里多加点调料也很好吃。
    表姐考虑再三还是回去了,她小姑子前两天已经成功搬到新家,表姐夫找不到家里的存款又不好意思问岳母要钱,自己整天出去找点零工凑合吃口饭,表姐一到家就说,“妈,带上孩子,衣服

章节目录

末日副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林海潮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林海潮声并收藏末日副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