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有家将护卫护着,早跑的人影都没了。
    现在好不容易老天爷开了眼,放过了老百姓,可这些一个个逃跑了的官员,跟没事人一样跑回来,占着城池,自立为王,野心大的不得了,怎么会顾百姓的死活
    齐老先生说的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天底下,最苦的就是老百姓。
    江岁安察觉到于成的郁闷不乐,柔声开解。
    “天下大乱固然是件苦事,但我相信,其他地方也有像咱们的徐镇长一样,有能力,有本事,也关心老百姓的英雄人物。他们建立的城池里,百姓生活的一定也很是不错。”
    于成笑了笑,没说话。
    江岁安说得不错,可像徐镇长这样的,在各地占城为王的人当中,十不足一。
    而且,说句不客气的话,于成觉得,徐镇长如今能把东风镇治理得不错,少不了各方面的助力。
    东风镇建立之初,若不是江岁安的土豆,安抚了缺食物的老百姓,还帮助他收回流通的铜板,徐镇长不可能轻松统一货币,也就无法顺利掌控整个东风镇及周边的收入。
    而且,若不是机缘巧合,神医江千远回到了东风镇,开了医馆,救治了不少老百姓,还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大夫,间接带动了东风镇的药材买卖生意。
    不然的话,光是灾害后各种疾病的死亡,就有可能让东风镇及附近村落的人口减少三分之一。
    其实,于成光想着别人的功劳,他对于东风镇的贡献,却没想到。
    前有他加入差役队,稳定当地的治安,帮助徐镇长在矿上东奔西走,保证铜矿的产后。
    后有他担任差役队教头,让一群原本空有力气。却没技巧的差役们,学会了不少的拳脚功夫,将来对保卫东风镇大有作为。
    江岁安和于成两个又说了会儿话,于成到底意难平,低头在江岁安的耳边念叨。
    “娘子,既然觉得为夫按摩的手艺不错,就让为夫好好的伺候伺候你好不好”
    他说话的热气,吹到了江山的耳朵里,江岁安不适地扭来扭去。
    于成的声音越发暗哑“娘子,好不好嘛”
    江岁安瞄了眼他的俊颜,低低的应了一声好。
    于是,于成高高兴兴的灭了蜡烛。
    倒春寒的寒冷夜里,此间屋里却是一片火热。
    第一百三十二章 解决方法
    隔天,江岁安和钱小花、钱小草两姐妹一起,把油毡布盖到大棚上,进出门的位置,则把油毡布裁开,做成门帘。
    钱小草第一个钻进大棚里,兴奋地里里外外跑,把八个大棚,每一个都跑了一遍,像是在钻山洞玩一样。
    跑完之后,她奔回江岁安身边,笑哈哈地道:“江姐姐,里面好大啊,就是有些黑。”
    江岁安走进大棚,感受了下,的确像钱小草说得,光亮不够。
    如果不给大棚装门帘,而天气都像今天这般万里无云、一片晴好的话,在里头干活勉强可以。
    但是不装门帘,大棚里不够暖和,而天气自然不可能每日就是晴天。
    江岁安寻思,有没有办法能让大棚又亮又暖和呢
    灵书上倒是记载了一种材料,是半透明的,像冬天河面上结出来的那层冰,叫“塑料膜”。可是江岁安从未在生活中见过塑料膜,而灵书上关于塑料膜的制取,江岁安看也看不懂,所需要的那些个材料和工具,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自然也就不可能造出来。
    江岁安也想过找东西代替塑料膜,为此她特意跑了好几次齐老先生那儿,然而,就连见识广泛、学识渊博的齐老先生,也想不出有什么东西能符合既透光、又保暖、还很轻便的要求。
    因此,江岁安选择在大棚上盖油毡布,是无奈中的唯一办法。
    既然没有办法改变油毡布,那就只能想办法,在大棚内部弄出光亮和热气了。
    江岁安在大棚里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苦思冥想。
    需要有光,那像药材房里烧火炕肯定不行。若是点油灯和蜡烛,那热气不够,大棚里头不够暖和。
    到底该怎么办呢
    就在江岁安思索的时候,钱小草嚷嚷着肚子饿,钱小花怕江岁安有事吩咐,

章节目录

家有饿郎:囤粮种田好悠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江岁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岁安并收藏家有饿郎:囤粮种田好悠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