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易,那户人家的独子也是早夭的命途,唐无易用自己的身外化身化为那家的子嗣,保证了他家的祖灵死后亦有祭飨,这一点就足够了。
当然了,口头的保证与许诺,都是可以撕毁的,唐无易能保证自己的想法能够成功,还是因为武力值够高。
第一百零二章 争龙(二)
为什么要化身为郡县之中, 豪富之家中人?关于这一点,唐无易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历朝历代,想要起家,就要有自己的基本盘, 这是非常显眼的道理。
不说那些本身就是门阀世族的家族, 只说“得国最正”的汉与明。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从一个亭长迅速崛起为一国之君, 恍如神助,而在汉朝的史书中,记载这位“君权天授”的例子还有很多, 什么“左股七十二黑子”、其母“感孕而生”、斩白蛇起义, 比比皆是。
但是真以为这位就像后世不知何人抹黑的那样, 是个底层小混混, 没有什么优点, 不知道走了什么大运, 打败了楚之名将项燕之后、贵胄出身的项羽, 那就真的大错特错了。
刘邦的性格确实有缺陷, 极为利己,但是评价皇帝嘛, 看的是他的功绩, 又不是他的私德, 而且都说汉高帝杀功臣, 但是他真正下手的有谁?用手就能数得出来, 剩下的, 各个封侯,延绵子嗣。
而在刘邦崛起的过程中,他的嫡系力量, 也就是他的老乡,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
要知道,刘邦和项羽不能比,但是实际上,他家也算是贵族之后,史书明文记载,刘邦祖上来自于魏国,最开始是三家分晋前晋国大夫士会,也就是范武子的后代,刘邦的祖父,在史书上被记载为“丰公”,据考证,乃是丰县的县令。
所以刘邦才能有一个在许多后人眼中,像是混混一样不务正业的年轻时代——他祖父做过县令,他能被举为亭长,怎么着,在他家乡那一亩三分地上,也是有权力的。
刘邦起家的时候,他的家乡,丰沛的父老们积极响应,三千子弟兵,是后世明文记载的。
虽然看起来和那些大家族不能比,但是一批能信得过的嫡系力量,就是最大的资本。
说完刘邦,再说开局一个碗的明太祖朱元璋。
这位出身不可谓不凄惨,但是,人家有一个资本——长得帅!
古人都是颜控,长得不周正的,当官都比别人困难一点,像传说中的钟馗,不就是因为相貌太奇异,应试落选,愤而自尽的吗?
看明朝历代皇帝的画像,朱元璋和他的儿子、孙子,相貌有着肉眼可见的相似之处,某得览御颜图的文人记载“成祖之容,大类太祖,但两颐间多髯二缕,长垂至腹”。
而如果真的像流传的黑图上,朱元璋长着一张鞋拔子脸的话,别说他的子孙后代怎么用一两代就能优化了相貌、基因,就是一开始,他都不可能有被大佬赏识、和马皇后结婚的机会。
虽然民间传说中的马皇后是个大脚,容貌似乎也并没有美若天仙,但是她是郭子兴的义女,光这一点,就已经足以让她的婚姻成为举足轻重的大事了。
马皇后的父亲是郭子兴的生死之交,郭子兴给她挑夫婿,必定是精挑细选。
朱元璋发家,就是因为在郭子兴的手下屡立战功,但是,好老婆的存在,也非常重要。
刘邦和朱元璋两个人,都在起家之初就有了自己的班底,刘邦是老乡,朱元璋是郭子兴手中的那一股红巾军势力。
那么唐无易作为一个连本世界土著都不是的人,想要争龙,自然也要为自己好好筹划一番。
大乾朝廷不是异族统治,儒家统治下,地主阶级极为强大,也就是说,想走朱元璋那样开局一个碗的路线,在各郡宗族势力昌盛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成功。
当然,他可以选择接收现在的王虫虎遗留下的义军,但是,那样就要从开头就开始争霸之路,没有时间种田发展自己,还要面临朝廷最后的疯狂反扑,唐无易又不傻,当然不会选择这样做。
而且,他毕竟不是本世界的人,虽然有系统的遮掩,各方幕后势力看不出他的来历,但是,谁知道天道会不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就算是普通人,都会有排外的情绪在,更何况是一个世界。
举个例子,一个外来人来到了一个村子里,村民们或许很友善,或许很排外,但是,不管这个村子里的村民性格怎么样,外来人一来就想当村长,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如果这个人真的要当村长,就要取得村民的认可,要么有人为他摇旗呐喊,要么他先花一定时间展现出自己的能力。
现在,唐无易要参与争龙,就和骤然来到村子里的外来人要当村长一样,要得到这个世界的认可。
他是一个外来人,想要一来就有人为他摇旗呐喊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参与争龙,向世界展现自己的能力,顺便收拢此界人心。
但是一穷二白参与争龙,又不可能,怎么着他也要先把底子搭起来。
可是现在,天下即将大乱,已经没有那个时间,让他从零开始。
考虑到这些方面,有一个土著马甲,就很重要了。
一个虽然很神异却是陌生人的外人,与同乡子弟,振臂一呼,常人选择后者的可能性比前者要大得多。
毕竟,和同乡混,出头了之后,荣华富贵一定有保障。
所谓“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在华夏文化中,乡土情节是极重的,大人物发达了之后,也一向喜欢提携家乡后辈。
唐无易精挑细选过后,选择了在冀州魏郡的郡治邺县选择自己的化身身份。
魏郡诸县处于冀州、兖州、豫州三州之交,乃是有名的繁华之所,其郡治邺县更是天底下数得上的大城。
托之前唐无易回顾过曹操发家历史的福,他想到了曹操后来的大本营,就是原来袁绍经营的老巢——邺城。
从曹魏开始,邺城成为了好几个皇朝的都城——虽然都和都建康的南朝各朝一样,都是些短命政权——邺城之地位,可见一斑。
虽然不能和大乾的两京——长安、洛阳——相比,但邺城在司隶之外,在天下各郡之中,也是数得着的。
大乾的底蕴,都在司隶,而当战火燃起的时候,先占据司隶,尤其是都城长安所处之地的,毫无疑问,将会拥有巨大优势。
邺城曾是某国陪都,潜力巨大,所在郡魏郡边上的邯郸郡曾是诸侯国,诸侯王绝嗣后,封国赵国废除,转为邯郸郡。
而且邺城是天下大城之中,最靠近两京、司隶所在的大城之一,在这里开局,好处很多。
既然是一郡的郡治所在,这里强大的家族,都是货真价
当然了,口头的保证与许诺,都是可以撕毁的,唐无易能保证自己的想法能够成功,还是因为武力值够高。
第一百零二章 争龙(二)
为什么要化身为郡县之中, 豪富之家中人?关于这一点,唐无易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历朝历代,想要起家,就要有自己的基本盘, 这是非常显眼的道理。
不说那些本身就是门阀世族的家族, 只说“得国最正”的汉与明。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从一个亭长迅速崛起为一国之君, 恍如神助,而在汉朝的史书中,记载这位“君权天授”的例子还有很多, 什么“左股七十二黑子”、其母“感孕而生”、斩白蛇起义, 比比皆是。
但是真以为这位就像后世不知何人抹黑的那样, 是个底层小混混, 没有什么优点, 不知道走了什么大运, 打败了楚之名将项燕之后、贵胄出身的项羽, 那就真的大错特错了。
刘邦的性格确实有缺陷, 极为利己,但是评价皇帝嘛, 看的是他的功绩, 又不是他的私德, 而且都说汉高帝杀功臣, 但是他真正下手的有谁?用手就能数得出来, 剩下的, 各个封侯,延绵子嗣。
而在刘邦崛起的过程中,他的嫡系力量, 也就是他的老乡,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
要知道,刘邦和项羽不能比,但是实际上,他家也算是贵族之后,史书明文记载,刘邦祖上来自于魏国,最开始是三家分晋前晋国大夫士会,也就是范武子的后代,刘邦的祖父,在史书上被记载为“丰公”,据考证,乃是丰县的县令。
所以刘邦才能有一个在许多后人眼中,像是混混一样不务正业的年轻时代——他祖父做过县令,他能被举为亭长,怎么着,在他家乡那一亩三分地上,也是有权力的。
刘邦起家的时候,他的家乡,丰沛的父老们积极响应,三千子弟兵,是后世明文记载的。
虽然看起来和那些大家族不能比,但是一批能信得过的嫡系力量,就是最大的资本。
说完刘邦,再说开局一个碗的明太祖朱元璋。
这位出身不可谓不凄惨,但是,人家有一个资本——长得帅!
古人都是颜控,长得不周正的,当官都比别人困难一点,像传说中的钟馗,不就是因为相貌太奇异,应试落选,愤而自尽的吗?
看明朝历代皇帝的画像,朱元璋和他的儿子、孙子,相貌有着肉眼可见的相似之处,某得览御颜图的文人记载“成祖之容,大类太祖,但两颐间多髯二缕,长垂至腹”。
而如果真的像流传的黑图上,朱元璋长着一张鞋拔子脸的话,别说他的子孙后代怎么用一两代就能优化了相貌、基因,就是一开始,他都不可能有被大佬赏识、和马皇后结婚的机会。
虽然民间传说中的马皇后是个大脚,容貌似乎也并没有美若天仙,但是她是郭子兴的义女,光这一点,就已经足以让她的婚姻成为举足轻重的大事了。
马皇后的父亲是郭子兴的生死之交,郭子兴给她挑夫婿,必定是精挑细选。
朱元璋发家,就是因为在郭子兴的手下屡立战功,但是,好老婆的存在,也非常重要。
刘邦和朱元璋两个人,都在起家之初就有了自己的班底,刘邦是老乡,朱元璋是郭子兴手中的那一股红巾军势力。
那么唐无易作为一个连本世界土著都不是的人,想要争龙,自然也要为自己好好筹划一番。
大乾朝廷不是异族统治,儒家统治下,地主阶级极为强大,也就是说,想走朱元璋那样开局一个碗的路线,在各郡宗族势力昌盛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成功。
当然,他可以选择接收现在的王虫虎遗留下的义军,但是,那样就要从开头就开始争霸之路,没有时间种田发展自己,还要面临朝廷最后的疯狂反扑,唐无易又不傻,当然不会选择这样做。
而且,他毕竟不是本世界的人,虽然有系统的遮掩,各方幕后势力看不出他的来历,但是,谁知道天道会不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就算是普通人,都会有排外的情绪在,更何况是一个世界。
举个例子,一个外来人来到了一个村子里,村民们或许很友善,或许很排外,但是,不管这个村子里的村民性格怎么样,外来人一来就想当村长,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如果这个人真的要当村长,就要取得村民的认可,要么有人为他摇旗呐喊,要么他先花一定时间展现出自己的能力。
现在,唐无易要参与争龙,就和骤然来到村子里的外来人要当村长一样,要得到这个世界的认可。
他是一个外来人,想要一来就有人为他摇旗呐喊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参与争龙,向世界展现自己的能力,顺便收拢此界人心。
但是一穷二白参与争龙,又不可能,怎么着他也要先把底子搭起来。
可是现在,天下即将大乱,已经没有那个时间,让他从零开始。
考虑到这些方面,有一个土著马甲,就很重要了。
一个虽然很神异却是陌生人的外人,与同乡子弟,振臂一呼,常人选择后者的可能性比前者要大得多。
毕竟,和同乡混,出头了之后,荣华富贵一定有保障。
所谓“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在华夏文化中,乡土情节是极重的,大人物发达了之后,也一向喜欢提携家乡后辈。
唐无易精挑细选过后,选择了在冀州魏郡的郡治邺县选择自己的化身身份。
魏郡诸县处于冀州、兖州、豫州三州之交,乃是有名的繁华之所,其郡治邺县更是天底下数得上的大城。
托之前唐无易回顾过曹操发家历史的福,他想到了曹操后来的大本营,就是原来袁绍经营的老巢——邺城。
从曹魏开始,邺城成为了好几个皇朝的都城——虽然都和都建康的南朝各朝一样,都是些短命政权——邺城之地位,可见一斑。
虽然不能和大乾的两京——长安、洛阳——相比,但邺城在司隶之外,在天下各郡之中,也是数得着的。
大乾的底蕴,都在司隶,而当战火燃起的时候,先占据司隶,尤其是都城长安所处之地的,毫无疑问,将会拥有巨大优势。
邺城曾是某国陪都,潜力巨大,所在郡魏郡边上的邯郸郡曾是诸侯国,诸侯王绝嗣后,封国赵国废除,转为邯郸郡。
而且邺城是天下大城之中,最靠近两京、司隶所在的大城之一,在这里开局,好处很多。
既然是一郡的郡治所在,这里强大的家族,都是货真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