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葛云不会太放肆。暗地里的打骂可以忍,文筝总安慰自己,生活本该如此艰难。忍到长大那天,她一定走的远远的,再也不回来。
可惜还没等到她长大那天。
十六岁生日前一天,父亲突遭车祸,送进医院医治无效,当场宣布死亡。继母葛芸和女儿赵佳丽霸占了父亲所有值钱的东西,虽然拢共不过一间不值钱的杂货铺。不过边陲小镇里,这间杂货铺维持日常开销是足够了。
葛芸的虐待变本加厉,动辄找借口让文筝在杂货铺干活,学校里缺课缺的厉害,校领导找到家里几次,看她这个情况,最后就放弃了。
文筝勉强念到高二,日子越来越难过。有天放学回家,赵佳丽竟然信口开河,说文筝勾引她老公,扯着她的头发到门外,在街坊邻居面前大骂狐狸精不要脸,“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你怎么那么下贱?我的男人你也勾引?”
她老公是镇上有名的混混,三十多岁,没做过一件正经事,全靠赵佳丽养活。但吵起架来,那个男人却总有使不完的精力。文筝想不明白,赵佳丽为什么还能死心塌地跟他过日子。
赵佳丽竟然找了这么个理由挤兑她,街坊邻居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对着她们指指点点。
文筝从小不是任人欺负的性格,之前对他们一忍再忍,并非软弱,而是不想激化矛盾,给对方可乘之机。可赵佳丽这次明摆着是要治她,文筝终究年少,气不过回敬她,“他在你眼里是块宝,在我眼里还不如一个屁。我才懒得花心思去勾引这么一个玩意儿!”
然后毫无疑问,两个人大打出手。文筝年纪轻,打架不占优势,吃了不少暗亏。
文筝本来想忍一忍的,忍到念大学,她就能离开这里,反正没有父亲在,这里也不再是家了。可是葛芸变着方法地找借口,让她缺课干活没能拉下她的成绩和上学的心思,又说杂货铺入不敷出,养活不了一大家子人,她准备卖掉去做别的生意,但做生意的钱不够,还要问亲朋好友借,家里已经没有闲钱供文筝念下去了。
文筝跟她争辩,杂货铺是父亲的,不能由着她卖掉。可架不住葛芸他们人多势众,文筝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留下的念想被变卖。
十七岁,文筝带着从继母那里偷来的两百块钱,逃票上了火车,那时候还没有实名制这么严格。她就这么“哐当”着离开了那个边陲小镇。
初到C市,人生地不熟。因为年龄问题,到处给人打黑工。最后没有办法,找到了一个办假身份证的,跟人磨了半天价,把年龄改大了几岁。终于能在超市里找到一份促销员的工作,才算过得稳定些。
文筝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学业,白天在超市工作,晚上就去附近的书店蹭书读。那天在书店,她正在翻看数学课外辅导资料,一个小男孩晃晃悠悠地突然撞上了她,小朋友礼貌道歉之后,文筝继续沉浸在题海里,一会儿感觉有人拉她的衣袖,小男孩不知道从哪里拿了一本《哈利波特》举到她面前,跟她说:“姐姐,你能给我讲讲这里面讲什么吗?”听语气就跟个小大人似的。
文筝不是有耐心哄孩子的人,于是问他,“你爸爸妈妈呢?”
说着,商场广播站里报道有一个五岁小男孩走失,“傅尔嘉小朋友,请听到广播后,到商场广播站来,你的爸爸在等你。顾客朋友们,哪位看到身穿红色上衣蓝色裤子的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请帮忙带到广播站,孩子的家长在等他。”
文筝正埋头题海,抬头听了一耳朵广播,就继续看她的数学题了,而她勉强的小男孩却正在仔细听广播,然后拽了拽文筝的衣袖,问她,“姐姐,你知道广播站怎么走吗?”
她才明白过来,“广播里说的小男孩就是你?”
这位小朋友非常冷静地点了点头。文筝就在这家商场的B1层超市做促销员,倒是知道广播站在哪里,于是把课外习题册放回书架,领着他往广播站去了。
那是文筝第一次见到傅寂言,说实话印象很好,他从穿着到谈吐都让她觉得做大城市里有钱人真好,他们一定过着天堂一样的日子。她越来越觉得不能放弃念书,这是她唯一的出路,可现在这条出路被堵死了。
她把孩子交到了傅寂言手里,并简单地介绍了在书店里遇见的状况。傅寂言听完话,对她说了声“谢谢”,就再无其他。
文筝有些失落,看他衣着不凡,本以为帮忙找回儿子这么大的事情,会得到对方的谢礼,那时候她穷的揭不开锅,一百块不嫌少,一个亿不嫌多。没想到他说声“谢谢”就带儿子走人了。
当时只觉得抠门这件事跟有没有钱真的没关系。但事情已经过去,文筝还是收起小贪心继续工作,毕竟还要生存。
只是没想到,几天后,傅寂言又出现了,说为了感谢文筝那天帮忙带回儿子,还说想要多少钱尽管开口。
文筝愣住了,想要谢礼这事她可只是心里想了想,从没跟人说过,被这个人这么直接地说出来,就好像被人拆穿秘密一样,有些不好意思。她一会儿觉得是不是这个人在考验她,一会儿又觉得“狮子大开口”会不会把他吓跑,最后一分钱也拿不到。
事实上文筝活到十七岁,也根本没见过什么大钱。但她在C市两个月,知道生活不易,物价贵,消费高。
可惜还没等到她长大那天。
十六岁生日前一天,父亲突遭车祸,送进医院医治无效,当场宣布死亡。继母葛芸和女儿赵佳丽霸占了父亲所有值钱的东西,虽然拢共不过一间不值钱的杂货铺。不过边陲小镇里,这间杂货铺维持日常开销是足够了。
葛芸的虐待变本加厉,动辄找借口让文筝在杂货铺干活,学校里缺课缺的厉害,校领导找到家里几次,看她这个情况,最后就放弃了。
文筝勉强念到高二,日子越来越难过。有天放学回家,赵佳丽竟然信口开河,说文筝勾引她老公,扯着她的头发到门外,在街坊邻居面前大骂狐狸精不要脸,“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你怎么那么下贱?我的男人你也勾引?”
她老公是镇上有名的混混,三十多岁,没做过一件正经事,全靠赵佳丽养活。但吵起架来,那个男人却总有使不完的精力。文筝想不明白,赵佳丽为什么还能死心塌地跟他过日子。
赵佳丽竟然找了这么个理由挤兑她,街坊邻居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对着她们指指点点。
文筝从小不是任人欺负的性格,之前对他们一忍再忍,并非软弱,而是不想激化矛盾,给对方可乘之机。可赵佳丽这次明摆着是要治她,文筝终究年少,气不过回敬她,“他在你眼里是块宝,在我眼里还不如一个屁。我才懒得花心思去勾引这么一个玩意儿!”
然后毫无疑问,两个人大打出手。文筝年纪轻,打架不占优势,吃了不少暗亏。
文筝本来想忍一忍的,忍到念大学,她就能离开这里,反正没有父亲在,这里也不再是家了。可是葛芸变着方法地找借口,让她缺课干活没能拉下她的成绩和上学的心思,又说杂货铺入不敷出,养活不了一大家子人,她准备卖掉去做别的生意,但做生意的钱不够,还要问亲朋好友借,家里已经没有闲钱供文筝念下去了。
文筝跟她争辩,杂货铺是父亲的,不能由着她卖掉。可架不住葛芸他们人多势众,文筝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留下的念想被变卖。
十七岁,文筝带着从继母那里偷来的两百块钱,逃票上了火车,那时候还没有实名制这么严格。她就这么“哐当”着离开了那个边陲小镇。
初到C市,人生地不熟。因为年龄问题,到处给人打黑工。最后没有办法,找到了一个办假身份证的,跟人磨了半天价,把年龄改大了几岁。终于能在超市里找到一份促销员的工作,才算过得稳定些。
文筝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学业,白天在超市工作,晚上就去附近的书店蹭书读。那天在书店,她正在翻看数学课外辅导资料,一个小男孩晃晃悠悠地突然撞上了她,小朋友礼貌道歉之后,文筝继续沉浸在题海里,一会儿感觉有人拉她的衣袖,小男孩不知道从哪里拿了一本《哈利波特》举到她面前,跟她说:“姐姐,你能给我讲讲这里面讲什么吗?”听语气就跟个小大人似的。
文筝不是有耐心哄孩子的人,于是问他,“你爸爸妈妈呢?”
说着,商场广播站里报道有一个五岁小男孩走失,“傅尔嘉小朋友,请听到广播后,到商场广播站来,你的爸爸在等你。顾客朋友们,哪位看到身穿红色上衣蓝色裤子的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请帮忙带到广播站,孩子的家长在等他。”
文筝正埋头题海,抬头听了一耳朵广播,就继续看她的数学题了,而她勉强的小男孩却正在仔细听广播,然后拽了拽文筝的衣袖,问她,“姐姐,你知道广播站怎么走吗?”
她才明白过来,“广播里说的小男孩就是你?”
这位小朋友非常冷静地点了点头。文筝就在这家商场的B1层超市做促销员,倒是知道广播站在哪里,于是把课外习题册放回书架,领着他往广播站去了。
那是文筝第一次见到傅寂言,说实话印象很好,他从穿着到谈吐都让她觉得做大城市里有钱人真好,他们一定过着天堂一样的日子。她越来越觉得不能放弃念书,这是她唯一的出路,可现在这条出路被堵死了。
她把孩子交到了傅寂言手里,并简单地介绍了在书店里遇见的状况。傅寂言听完话,对她说了声“谢谢”,就再无其他。
文筝有些失落,看他衣着不凡,本以为帮忙找回儿子这么大的事情,会得到对方的谢礼,那时候她穷的揭不开锅,一百块不嫌少,一个亿不嫌多。没想到他说声“谢谢”就带儿子走人了。
当时只觉得抠门这件事跟有没有钱真的没关系。但事情已经过去,文筝还是收起小贪心继续工作,毕竟还要生存。
只是没想到,几天后,傅寂言又出现了,说为了感谢文筝那天帮忙带回儿子,还说想要多少钱尽管开口。
文筝愣住了,想要谢礼这事她可只是心里想了想,从没跟人说过,被这个人这么直接地说出来,就好像被人拆穿秘密一样,有些不好意思。她一会儿觉得是不是这个人在考验她,一会儿又觉得“狮子大开口”会不会把他吓跑,最后一分钱也拿不到。
事实上文筝活到十七岁,也根本没见过什么大钱。但她在C市两个月,知道生活不易,物价贵,消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