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花在一边插嘴,“哪有那么多,夏天一套,春秋冬的都可以混穿。”
“那是咱们村里,人家大城市的人可不兴这样的,一季度起码都两三套衣服,我这已经是算的平均数了。”苏桐振振有词。
见王桂花和董家其他人都不咋信,苏桐只能愤愤开口,“裴珏平说的。”
于是所有人都点了头,“没错没错。”
“裴珏平说的就肯定是真的了。”
“我就和你们说吧,裴珏平白衬衫就起码有三件,你们还不信。”
“你咋知道有三件,我看都一样啊?”
“不一样,你都没注意么,扣子是不一样的。”
“他还有好几件蓝色的衬衫。”
苏桐:……
她眼瞅着话题滑向了一个奇葩的方向,不得不努力的拽回来,“没错,裴珏平有那么多那么多的衣服。”
她用胳膊比划了一个好大的手势,“所以平均一个人会有四件衣服,没错吧?”
把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回来之后,苏桐接着说了下去,“这说明什么?”
没人说话。
还是裴盛给自己妈妈面子,“说明什么呀?妈妈。”
苏桐咳嗽了一声,“说明衣服的需求量,是惊人的,我们的生意是有大量客户的!”
“那人家自己也会做衣服啊。”王桂花摆手,“再说了,全国和咱们有什么关系,咱们也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
苏桐的声音十足的煽动,“董婶你这就说的不对了……好,我就不说全国,我们县城还有十几万人口呢啊,总有不会做衣服的人吧?不然我今天这几件生意是怎么来的?”
陈红斌泼冷水,“就算这样,供销社还有成衣卖呢。”
苏桐瞪他,然后原地转了个圈,“供销社的衣服,有我身上这件好看么?我这是定做,定做你懂么?我还可以做出别的更好看的样子来,供销社能么?能么?”
陈红斌闭嘴了。
她看着欲言又止的其他人,“我当然知道不是人人都会花手工费做衣服,可你们算算,一件两块钱,我们县里有十万人,就算有一年有五百个人做,那就是……”
“一千块!”刘山花说出这个数的时候,声音都是颤抖的。
苏桐点头,“要是咱们三个分,就是一人三百多。”
这比在生产队干一年活赚的都多!
但却比在生产队干活要轻松的多!
但刘山花立刻开口,“我不要那么多,不用不用,给我一百块就行。”
王桂花也开口,“我也是我也是。”
苏桐瞪他们两个,“也是什么也是,我说平分就平分。”
“可是……”刘山花决定先不为这个纠结,“我们到哪去把那五百个人找出来呢。”
苏桐拍了拍从一中老师那里拿来的料子,“把这些做好了,慢慢就会有人来找我们的,这就是我们的招牌!”
然后她还畅想了一下未来,“而且以后我们把招牌打出去了,还可以和供销社一样,做成衣来卖,分大中小码的,人人都来买,人人都能穿,到时候赚的更多!”
董建国听他这么说,立刻开口,“你可别瞎说,这是投机倒把呢,再说你哪来那么多布票儿买布。”
苏桐吐了吐舌头。
虽然现在还是计划经济,但再等等,再等等,物资很快就会丰富起来了。
只是现在还不能说。
倒是陈建斌开口了,“要是真的能做出来,你们让供销社代卖啊。”
苏桐的眼睛噌一下就亮了,直勾勾的看向陈红斌,“可以这样么?”
前期如果能这么做,简直再好不过了,那是直接省了一笔店面钱啊。
而且就算改革开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供销社也遍布全国,是业内的龙头老大。
到时候只要自己的衣服做的好看,就肯定不愁没人买!
等供销社的火爆过去了,衣服的名气也应该打响了,就可以自己开店了。
嘿呀,要是原始资本攒的足,还可以多买些店铺,到时候就算衣服不赚钱,房产升值也够赚的了。
苏桐美滋滋的想着的时候,陈红斌点了头,“可以吧,我见李主任有收村里人编的花筐、篮子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小工艺品什么的卖,这和收你们衣服差不多吧?”
是不是差不多,事在人为,到时候谈就行。
虽然她想的挺美的,但现在的关键是要把手头这几件衣服做好。
苏桐收敛了一下自己的思绪,正色开口,“总之,这事儿要是成了,每天都要裁剪的,所以从一开始咱们就要把规矩定下来,不能糊弄,知道了么?”
刘山花和王桂花对视了一眼,只能点了头。
她俩甚至连夜就按照尺寸,裁剪出来了两套衣服,倒是苏桐腰酸背痛的,回家美美的泡了个热水澡之后就睡下了。
就算第二天,苏桐也没着急去董家
“那是咱们村里,人家大城市的人可不兴这样的,一季度起码都两三套衣服,我这已经是算的平均数了。”苏桐振振有词。
见王桂花和董家其他人都不咋信,苏桐只能愤愤开口,“裴珏平说的。”
于是所有人都点了头,“没错没错。”
“裴珏平说的就肯定是真的了。”
“我就和你们说吧,裴珏平白衬衫就起码有三件,你们还不信。”
“你咋知道有三件,我看都一样啊?”
“不一样,你都没注意么,扣子是不一样的。”
“他还有好几件蓝色的衬衫。”
苏桐:……
她眼瞅着话题滑向了一个奇葩的方向,不得不努力的拽回来,“没错,裴珏平有那么多那么多的衣服。”
她用胳膊比划了一个好大的手势,“所以平均一个人会有四件衣服,没错吧?”
把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回来之后,苏桐接着说了下去,“这说明什么?”
没人说话。
还是裴盛给自己妈妈面子,“说明什么呀?妈妈。”
苏桐咳嗽了一声,“说明衣服的需求量,是惊人的,我们的生意是有大量客户的!”
“那人家自己也会做衣服啊。”王桂花摆手,“再说了,全国和咱们有什么关系,咱们也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
苏桐的声音十足的煽动,“董婶你这就说的不对了……好,我就不说全国,我们县城还有十几万人口呢啊,总有不会做衣服的人吧?不然我今天这几件生意是怎么来的?”
陈红斌泼冷水,“就算这样,供销社还有成衣卖呢。”
苏桐瞪他,然后原地转了个圈,“供销社的衣服,有我身上这件好看么?我这是定做,定做你懂么?我还可以做出别的更好看的样子来,供销社能么?能么?”
陈红斌闭嘴了。
她看着欲言又止的其他人,“我当然知道不是人人都会花手工费做衣服,可你们算算,一件两块钱,我们县里有十万人,就算有一年有五百个人做,那就是……”
“一千块!”刘山花说出这个数的时候,声音都是颤抖的。
苏桐点头,“要是咱们三个分,就是一人三百多。”
这比在生产队干一年活赚的都多!
但却比在生产队干活要轻松的多!
但刘山花立刻开口,“我不要那么多,不用不用,给我一百块就行。”
王桂花也开口,“我也是我也是。”
苏桐瞪他们两个,“也是什么也是,我说平分就平分。”
“可是……”刘山花决定先不为这个纠结,“我们到哪去把那五百个人找出来呢。”
苏桐拍了拍从一中老师那里拿来的料子,“把这些做好了,慢慢就会有人来找我们的,这就是我们的招牌!”
然后她还畅想了一下未来,“而且以后我们把招牌打出去了,还可以和供销社一样,做成衣来卖,分大中小码的,人人都来买,人人都能穿,到时候赚的更多!”
董建国听他这么说,立刻开口,“你可别瞎说,这是投机倒把呢,再说你哪来那么多布票儿买布。”
苏桐吐了吐舌头。
虽然现在还是计划经济,但再等等,再等等,物资很快就会丰富起来了。
只是现在还不能说。
倒是陈建斌开口了,“要是真的能做出来,你们让供销社代卖啊。”
苏桐的眼睛噌一下就亮了,直勾勾的看向陈红斌,“可以这样么?”
前期如果能这么做,简直再好不过了,那是直接省了一笔店面钱啊。
而且就算改革开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供销社也遍布全国,是业内的龙头老大。
到时候只要自己的衣服做的好看,就肯定不愁没人买!
等供销社的火爆过去了,衣服的名气也应该打响了,就可以自己开店了。
嘿呀,要是原始资本攒的足,还可以多买些店铺,到时候就算衣服不赚钱,房产升值也够赚的了。
苏桐美滋滋的想着的时候,陈红斌点了头,“可以吧,我见李主任有收村里人编的花筐、篮子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小工艺品什么的卖,这和收你们衣服差不多吧?”
是不是差不多,事在人为,到时候谈就行。
虽然她想的挺美的,但现在的关键是要把手头这几件衣服做好。
苏桐收敛了一下自己的思绪,正色开口,“总之,这事儿要是成了,每天都要裁剪的,所以从一开始咱们就要把规矩定下来,不能糊弄,知道了么?”
刘山花和王桂花对视了一眼,只能点了头。
她俩甚至连夜就按照尺寸,裁剪出来了两套衣服,倒是苏桐腰酸背痛的,回家美美的泡了个热水澡之后就睡下了。
就算第二天,苏桐也没着急去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