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何固熙走进病房,她才渐渐发觉有些不对劲。
庆姐儿似乎很排斥杜明,都不愿意看他,反倒跟何固熙很亲近,几次想拉他的手,但何固熙又明显和她不亲近,笑容淡淡,坐了没一会儿就找借口离开了。
江汨罗忽然想到上次,就是第一次由杜明带着去魅色那次,他是在门外一直没进来的,说是在等司机但司机堵车了。
现在想想就很奇怪,等人而已,为什么病房里有沙发不坐,要坐在外面?
心里疑窦丛生,看杜明和庆姐儿之间的眼神愈发打量起来,这时才发现杜明脸上疲态尽显,有点强撑着的意思。
她索性上前去劝了句:“姥爷,不如您先回去罢,休息好了再来也不迟,庆姐儿也该午睡了。”
庆姐儿在何固熙离开后就一直躲在被子里不肯出来,杜明只好借坡下驴,“也好,那我就先回去。”
他语气淡淡,眼神却莫名有些哀伤,江汨罗不敢确定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中秋当天沈延卿要出上午的门诊,忙起来连饭都没能按时吃,一直到下午两点多才看完病人,回了一趟科室,边查资料边吃饭,又遇到值班医生在处理一个重病人,帮着做了点杂活。
从医院出来已经临近傍晚,最终还是没有去见江汨罗,他们约好第二天到沈家看三个毛孩子。
到了这个时候,他才从江汨罗那里听说了庆姐儿对杜明的反应,竟然觉得有些错愕,“为什么会这样?”
江汨罗摇摇头,“可能是姥爷的气势太强了?而且……”
她顿了顿,继续道:“庆姐儿跟我妈那么要好,可是我从没见过她们的合照,只有我妈一个人的。”
越想越发现就是这样,江汨罗摇摇头。
想不出所以然来,好像这事也不重要,索性不再讨论,等到国庆假期结束,没几天就忽然传来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大概就是有好几个消费者先后投诉杜氏销售的建材存在质量问题,还闹到了电视新闻上,要求巨额赔偿,被坊间称为“杜氏质量门”事件。
因为事情闹大了影响很坏,杜明不得不亲自出面,总算将事情勉强翻过,时间也就到了十月底。
天气开始转凉,江汨罗的日子依旧按部就班,过得毫无波澜。
十月底,沈延卿的课程已经上到了心肺复苏的章节,学生要经过实操培训考试及格,才能避免期末外科学挂科惨案发生。
学校开放的技能训练室器材不够,为了让学生们能有更充足的练习,沈延卿受到某天社会新闻的启发,自费购买了三个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
模拟人身上连接着指示灯,位置、力度都对了会亮绿灯,错误会亮红灯,和其他什么复苏操作垫、呼吸球囊之类的东西一起放在一个深蓝色的箱子里。
“你打算怎么做?”江汨罗好奇的问他。
沈延卿拍拍箱子,微笑道:“当然是带他们练摊儿去啊,就当义务教授市民心肺复苏?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充分练习,我打算把它作为考核出勤率的指标之一,不到的扣平时分。”
江汨罗一脸复杂:“……”你就是传说中的魔鬼叭:)
☆、第一百一十四章
尽管江汨罗一再告诉沈延卿, 你这种这么狗的老师以后走在路上是要被套麻袋的,他还是把课程安排发给了手下两个班的学委。
安排表上写得很清楚明白,两个班共计二百八十名学生, 按学号先后顺序, 分成十四组,每组二十人,周一到周日,每天一组, 在某指定位置集中,由小组长核查人数, 在晚上八点前到达某广场, 练习时间一个半小时,有专车接送, 两周一轮,直到外科学课程结束。
还注明了请假的同学必须上交请假条,可以和其他同学调换时间, 也允许努力的同学天天签到,期末酌情加分。
再用红颜色字体标明缺席一次扣多少分。
学生看了什么感觉江汨罗不知道, 但她看完,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也是命好,幸亏生得早。”
“生得晚你就不一定能看上我啦。”沈延卿原本想调侃她,结果话一出口又成了庆幸,抱着她蹭蹭她的头顶,低声叫她的名字,阿罗阿罗,一声接一声。
江汨罗还在想这件事,“你学生会骂你的吧?好端端的晚上还要出来加课。”
“两周才轮到一次, 一个学期结束都没几次,根本不占用时间,而且……”他语气顿了顿,侧着身,抱住江汨罗,把下巴搁在她头顶上,“他们以后是要上临床的,心肺复苏都不熟练怎么行。”
“而且还可以借这个机会向更多人科普什么是心肺复苏,怎么做心肺复苏,有时候,只是几秒钟的及时救助,就能挽救住一条生命。”
他抱人的姿势很别扭,至少江汨罗没有觉得舒服,但她没有挣开,而是也微微侧了一下身,把头靠在他肩膀上,“你说得很有道理,车子什么的,我来帮你罢?”
庆姐儿似乎很排斥杜明,都不愿意看他,反倒跟何固熙很亲近,几次想拉他的手,但何固熙又明显和她不亲近,笑容淡淡,坐了没一会儿就找借口离开了。
江汨罗忽然想到上次,就是第一次由杜明带着去魅色那次,他是在门外一直没进来的,说是在等司机但司机堵车了。
现在想想就很奇怪,等人而已,为什么病房里有沙发不坐,要坐在外面?
心里疑窦丛生,看杜明和庆姐儿之间的眼神愈发打量起来,这时才发现杜明脸上疲态尽显,有点强撑着的意思。
她索性上前去劝了句:“姥爷,不如您先回去罢,休息好了再来也不迟,庆姐儿也该午睡了。”
庆姐儿在何固熙离开后就一直躲在被子里不肯出来,杜明只好借坡下驴,“也好,那我就先回去。”
他语气淡淡,眼神却莫名有些哀伤,江汨罗不敢确定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中秋当天沈延卿要出上午的门诊,忙起来连饭都没能按时吃,一直到下午两点多才看完病人,回了一趟科室,边查资料边吃饭,又遇到值班医生在处理一个重病人,帮着做了点杂活。
从医院出来已经临近傍晚,最终还是没有去见江汨罗,他们约好第二天到沈家看三个毛孩子。
到了这个时候,他才从江汨罗那里听说了庆姐儿对杜明的反应,竟然觉得有些错愕,“为什么会这样?”
江汨罗摇摇头,“可能是姥爷的气势太强了?而且……”
她顿了顿,继续道:“庆姐儿跟我妈那么要好,可是我从没见过她们的合照,只有我妈一个人的。”
越想越发现就是这样,江汨罗摇摇头。
想不出所以然来,好像这事也不重要,索性不再讨论,等到国庆假期结束,没几天就忽然传来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大概就是有好几个消费者先后投诉杜氏销售的建材存在质量问题,还闹到了电视新闻上,要求巨额赔偿,被坊间称为“杜氏质量门”事件。
因为事情闹大了影响很坏,杜明不得不亲自出面,总算将事情勉强翻过,时间也就到了十月底。
天气开始转凉,江汨罗的日子依旧按部就班,过得毫无波澜。
十月底,沈延卿的课程已经上到了心肺复苏的章节,学生要经过实操培训考试及格,才能避免期末外科学挂科惨案发生。
学校开放的技能训练室器材不够,为了让学生们能有更充足的练习,沈延卿受到某天社会新闻的启发,自费购买了三个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
模拟人身上连接着指示灯,位置、力度都对了会亮绿灯,错误会亮红灯,和其他什么复苏操作垫、呼吸球囊之类的东西一起放在一个深蓝色的箱子里。
“你打算怎么做?”江汨罗好奇的问他。
沈延卿拍拍箱子,微笑道:“当然是带他们练摊儿去啊,就当义务教授市民心肺复苏?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充分练习,我打算把它作为考核出勤率的指标之一,不到的扣平时分。”
江汨罗一脸复杂:“……”你就是传说中的魔鬼叭:)
☆、第一百一十四章
尽管江汨罗一再告诉沈延卿, 你这种这么狗的老师以后走在路上是要被套麻袋的,他还是把课程安排发给了手下两个班的学委。
安排表上写得很清楚明白,两个班共计二百八十名学生, 按学号先后顺序, 分成十四组,每组二十人,周一到周日,每天一组, 在某指定位置集中,由小组长核查人数, 在晚上八点前到达某广场, 练习时间一个半小时,有专车接送, 两周一轮,直到外科学课程结束。
还注明了请假的同学必须上交请假条,可以和其他同学调换时间, 也允许努力的同学天天签到,期末酌情加分。
再用红颜色字体标明缺席一次扣多少分。
学生看了什么感觉江汨罗不知道, 但她看完,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也是命好,幸亏生得早。”
“生得晚你就不一定能看上我啦。”沈延卿原本想调侃她,结果话一出口又成了庆幸,抱着她蹭蹭她的头顶,低声叫她的名字,阿罗阿罗,一声接一声。
江汨罗还在想这件事,“你学生会骂你的吧?好端端的晚上还要出来加课。”
“两周才轮到一次, 一个学期结束都没几次,根本不占用时间,而且……”他语气顿了顿,侧着身,抱住江汨罗,把下巴搁在她头顶上,“他们以后是要上临床的,心肺复苏都不熟练怎么行。”
“而且还可以借这个机会向更多人科普什么是心肺复苏,怎么做心肺复苏,有时候,只是几秒钟的及时救助,就能挽救住一条生命。”
他抱人的姿势很别扭,至少江汨罗没有觉得舒服,但她没有挣开,而是也微微侧了一下身,把头靠在他肩膀上,“你说得很有道理,车子什么的,我来帮你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