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拉我。”
顾箬笠:“哦,知道了知道了。你也不用这么紧张,一副被纨绔少女轻薄了的模样,啧啧。”
顾箬笠又问:“你问饭堂的事做什么?”
林菘自然是想打听那个失踪的嬷嬷,遂胡乱道:“上次吃了一道点心,觉得不错,我从未吃过,想知道是什么,让家里做来试试。”
顾箬笠问:“什么样的点心?”
林菘随口道:“宝塔一样,红色的,上面还有一点软软的泥。”
顾箬笠精于此道,一听就知道是什么:“你也喜欢吃这个呀!我也喜欢!那是玲珑塔,你说的没错,是书院的嬷嬷自己制的。不过这方子早就流出去了,我家中也有,下次抄了带给你。你还喜欢吃什么?胭脂鹅脯喜欢吗?我下次带你去泓玉楼吃好不好?说起来,应该没有女孩子不喜欢甜滋滋的胭脂鹅脯吧?”
林菘闭了嘴,脸色一瞬间冷了下来,径自往前走。
顾箬笠已经习惯了林菘的冷淡,反正——只要自己有求于“她”,“她”还是会帮自己的。
平素冷淡一些,也无妨。
一进学堂,就见孟云秀几个挤在后边,孟云秀手里拿着毛笔,捏着秦襄的手,在他手腕上使劲涂抹。
“好了好了,一下就好了。你信我,这可是太医院的御医教给我的偏房,只要涂在伤口上,很快就能痊愈。”
顾箬笠从外门进去的,一时没看清什么事,拉住一脸惊慌的盛宝宁:“那几个怎么回事?孟云秀也在这读书?”
盛宝宁道:“可不是!不止孟云秀,连季凤川也在!听说半月前,他们两带着各自的跟班,在饭堂打了起来,将饭菜都弄散了。随园先生亲自请旨,领着他们去学田收白菜、种小麦,足足干了半个月农活让他们知道何为‘粒粒皆辛苦’。”
顾箬笠微微皱眉:“季凤川都多大年纪了?都行了冠礼了吧?还没从鸿蒙书院出去?”
盛宝宁扯着顾箬笠的袖子:“你还管这个?人家是三皇子的亲舅舅,愿意在鸿蒙书院呆一辈子也成。可我不想啊!刚才我在路上碰到孟云秀,他还吓唬我。若若,好郡主,你让我回家吧。”
顾箬笠也没打算在书院久待:“等几日。”
盛宝宁快崩溃了:“等什么?”
顾箬笠目光落在林菘背影上:“我看看林菘想做什么。”
盛宝宁:“你管她做什么!”
顾箬笠单手托腮:“不知为什么,这心里总也放不下他。大约,是因为我心里总有他。”
盛宝宁欲哭无泪,明知道顾箬笠这混账又在胡说八道,仍然羞的满脸通红:“若若,你又看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话本!”
林菘手一松,书猛然合上了。
顾箬笠又问:“那秦襄怎么回事?小胥就在外面巡视,也不知道喊一声?白白给人欺负?”
盛宝宁不精于学业,八卦倒是通晓:“秦襄出身贫寒,他母亲更是卖身承恩公府才得以养活他,后来,老承恩公见他学识用功,于是放了他母亲的卖身契,还举荐他到鸿蒙书院读书。你也知道,书院的名额难得,秦襄自然不敢反抗。”
老山长刚进内堂,孟云秀几个一哄而散,被欺负的秦襄也连滚带爬的回到座位上,颤抖着手将衣袖拉了下来,遮住墨痕和伤疤。
老山长眯着眼瞧了一会儿,柔和的问:“秦学子,为何发髻凌乱?若有什么难处,大可道来。”
秦襄起身,恭敬道:“回山长,弟子在书院,能自由出入藏书阁,畅游书海,与先圣神交,心满意足,并没有什么难处。”
老山长摇摇头,再次叮嘱:“若有难处,只管来找我这个糟老头子。”
秦襄应声坐下。
每次荀初,老山长会亲自授课,所授内容不定,偶尔讲礼乐,经典讲义,甚至还会亲自上阵,教授骑射。
顾箬笠本没什么兴致,但老山长平日看起来软趴趴、半截身子入土的糟老头子一个,一旦上了讲堂,便迸发出非一般的幽默口才。本来枯燥无味的经义都被说的深入浅出,令人回味,顾箬笠便慢慢坐直了身子,随着众人的议论纷纷,也举起了手。
顾箬笠问:“先生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又说知恩图报,可要是有人挟恩图报,该当如何?”
老山长捋了捋杂色的胡须,道:“知恩图报,求的是不违背本心。若是有人挟恩图报,依旧不违背本心即可。”
顾箬笠嘀咕着坐下:“这不是说了一句废话?谁能轻易看透自己的本心?”
反倒是秦襄,如有所悟,慢慢转过脸,看了孟云秀一眼。
孟云秀缩在后头,偷偷往嘴里塞了一根山参,看他转过脸,使劲往他嘴里也塞了一根。
秦襄吐也不是,含在嘴里又觉得不敬师长,煎熬的含了一节课,最后才慢吞吞的咽了下去。
顾箬笠刚回房,就发现兔子不见了。
她钻进床帐里胡乱找了一气,探出脑袋来问:“林乡君,看见咱两的兔子了没?”
顾箬笠:“哦,知道了知道了。你也不用这么紧张,一副被纨绔少女轻薄了的模样,啧啧。”
顾箬笠又问:“你问饭堂的事做什么?”
林菘自然是想打听那个失踪的嬷嬷,遂胡乱道:“上次吃了一道点心,觉得不错,我从未吃过,想知道是什么,让家里做来试试。”
顾箬笠问:“什么样的点心?”
林菘随口道:“宝塔一样,红色的,上面还有一点软软的泥。”
顾箬笠精于此道,一听就知道是什么:“你也喜欢吃这个呀!我也喜欢!那是玲珑塔,你说的没错,是书院的嬷嬷自己制的。不过这方子早就流出去了,我家中也有,下次抄了带给你。你还喜欢吃什么?胭脂鹅脯喜欢吗?我下次带你去泓玉楼吃好不好?说起来,应该没有女孩子不喜欢甜滋滋的胭脂鹅脯吧?”
林菘闭了嘴,脸色一瞬间冷了下来,径自往前走。
顾箬笠已经习惯了林菘的冷淡,反正——只要自己有求于“她”,“她”还是会帮自己的。
平素冷淡一些,也无妨。
一进学堂,就见孟云秀几个挤在后边,孟云秀手里拿着毛笔,捏着秦襄的手,在他手腕上使劲涂抹。
“好了好了,一下就好了。你信我,这可是太医院的御医教给我的偏房,只要涂在伤口上,很快就能痊愈。”
顾箬笠从外门进去的,一时没看清什么事,拉住一脸惊慌的盛宝宁:“那几个怎么回事?孟云秀也在这读书?”
盛宝宁道:“可不是!不止孟云秀,连季凤川也在!听说半月前,他们两带着各自的跟班,在饭堂打了起来,将饭菜都弄散了。随园先生亲自请旨,领着他们去学田收白菜、种小麦,足足干了半个月农活让他们知道何为‘粒粒皆辛苦’。”
顾箬笠微微皱眉:“季凤川都多大年纪了?都行了冠礼了吧?还没从鸿蒙书院出去?”
盛宝宁扯着顾箬笠的袖子:“你还管这个?人家是三皇子的亲舅舅,愿意在鸿蒙书院呆一辈子也成。可我不想啊!刚才我在路上碰到孟云秀,他还吓唬我。若若,好郡主,你让我回家吧。”
顾箬笠也没打算在书院久待:“等几日。”
盛宝宁快崩溃了:“等什么?”
顾箬笠目光落在林菘背影上:“我看看林菘想做什么。”
盛宝宁:“你管她做什么!”
顾箬笠单手托腮:“不知为什么,这心里总也放不下他。大约,是因为我心里总有他。”
盛宝宁欲哭无泪,明知道顾箬笠这混账又在胡说八道,仍然羞的满脸通红:“若若,你又看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话本!”
林菘手一松,书猛然合上了。
顾箬笠又问:“那秦襄怎么回事?小胥就在外面巡视,也不知道喊一声?白白给人欺负?”
盛宝宁不精于学业,八卦倒是通晓:“秦襄出身贫寒,他母亲更是卖身承恩公府才得以养活他,后来,老承恩公见他学识用功,于是放了他母亲的卖身契,还举荐他到鸿蒙书院读书。你也知道,书院的名额难得,秦襄自然不敢反抗。”
老山长刚进内堂,孟云秀几个一哄而散,被欺负的秦襄也连滚带爬的回到座位上,颤抖着手将衣袖拉了下来,遮住墨痕和伤疤。
老山长眯着眼瞧了一会儿,柔和的问:“秦学子,为何发髻凌乱?若有什么难处,大可道来。”
秦襄起身,恭敬道:“回山长,弟子在书院,能自由出入藏书阁,畅游书海,与先圣神交,心满意足,并没有什么难处。”
老山长摇摇头,再次叮嘱:“若有难处,只管来找我这个糟老头子。”
秦襄应声坐下。
每次荀初,老山长会亲自授课,所授内容不定,偶尔讲礼乐,经典讲义,甚至还会亲自上阵,教授骑射。
顾箬笠本没什么兴致,但老山长平日看起来软趴趴、半截身子入土的糟老头子一个,一旦上了讲堂,便迸发出非一般的幽默口才。本来枯燥无味的经义都被说的深入浅出,令人回味,顾箬笠便慢慢坐直了身子,随着众人的议论纷纷,也举起了手。
顾箬笠问:“先生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又说知恩图报,可要是有人挟恩图报,该当如何?”
老山长捋了捋杂色的胡须,道:“知恩图报,求的是不违背本心。若是有人挟恩图报,依旧不违背本心即可。”
顾箬笠嘀咕着坐下:“这不是说了一句废话?谁能轻易看透自己的本心?”
反倒是秦襄,如有所悟,慢慢转过脸,看了孟云秀一眼。
孟云秀缩在后头,偷偷往嘴里塞了一根山参,看他转过脸,使劲往他嘴里也塞了一根。
秦襄吐也不是,含在嘴里又觉得不敬师长,煎熬的含了一节课,最后才慢吞吞的咽了下去。
顾箬笠刚回房,就发现兔子不见了。
她钻进床帐里胡乱找了一气,探出脑袋来问:“林乡君,看见咱两的兔子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