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秋高气爽,阳光极好,晃得人眼睛疼,喉头有些微微发燥,她还是决定炖蹄花儿汤——秋天汤汤水水的食物吃着舒心。
    取蹄膀四五只,去爪,先入水汆过,捞起过冰水去了浮油。
    蹄花容易粘锅,大葱、姜片铺在砂锅底部,可以有效防止粘锅。倒半锅清水,再将老酒两杯,陈皮一钱,红枣四五个和泡到起皱的雪豆一起倒进锅里,咕嘟咕嘟地小火煨一个下午。要吃晡食了,便可揭开盖子,再泼入少许黄酒,炖煮一会,起锅时夹去陈皮、红枣即可。
    再要吃得精细些,用去了壳的金钩海米煎汤代水,更鲜。①这样的做法并不难,唯一要有的便是耐心。
    喝汤也要配饭吃,苏蘅顺势取来辣椒末、蒜泥,热油在碗里一浇,香味激发,倒点酱油、醋,调个酸辣汁当蘸水,再烫一碟碧绿的嫩菜心,配着慢慢吃。
    炖了一下午,苏蘅坐下来慢慢享用这贴秋膘的美味。
    虽是贴膘的,但蹄花因为焯过水,却一点也不油腻。只见蹄花汤色白如奶,上面漂着一层薄薄的油花星子,下面是几乎进汤里的酥融蹄花。
    筷子一碰,蹄花软烂,肉香味即刻悠悠散开。糯糯的蹄花蘸着调味汁,颤巍巍地送入口中,软嫩如豆腐,入口即化,滋味迥异寻常。
    苏蘅喝了口鲜汤的汤水,眯起眼来,唔,这一下午的功夫没白费。
    作者有话要说:  ①:金钩海米煎汤代水的方法来自《随园食单》。
    第49章 与吴妃同殿
    王玄同守在延福园的会宁殿外, 殿内今上正在与几位宰执大臣商议政事。
    王玄同从十岁便净了身进宫,跟了当时还是三大王①的今上,距今已过去二十余载。
    他侧耳倾听, 殿中几位大臣嗟呼之声高高低低,殿中零落地漏出“幽州”“靖康”“紫宸宫之变”“辽国”“欺君犯上”这样的字眼。
    今上沉吟不语。
    自内翰晁铨、参知政事沈文敏、御史大夫王宾三位宰执级别的人物那夜一同入宫面圣, 禀明在贾岩松家偶然搜出的信函之后,天色就变了。
    身在宫禁之中的王玄同, 即使不能直接参与前朝事,也感到了政局上某种微妙的变化。
    贾岩松被今上软禁在自己的家中,此事秘而不宣。贾岩松是先帝的近臣, 太后的亲弟弟, 这般异样也许被太后觉察到,她曾数次派人前去贾府,得到的消息是贾岩松无事, 只是抱恙卧床而已。
    今上随后又派人秘密赶赴燕云, 以核实那些被贾岩松私藏的信函的真实性。
    即便没有着意打听这些信函原先的主人是谁, 仅仅靠今上口中只言片语,王玄同已经凭借着侍奉天子多年的敏感政治嗅觉,做出了大胆的猜想——这些信与先帝时薛案有关。
    当年声名赫赫、近乎于神人的帝师,率兵夺回燕云九州, 名动天下。三十年前他的权势最为煊赫时, 叫一般的赵姓亲王都要避让三分。
    除了薛崇越之案, 王玄同想不到还能有谁能使今上肃穆,群臣惶恐,甚至于私下谈话时用到了“动摇国本”这样的词句。
    在往来于垂拱殿与中书省之间的绯紫官员中,王玄同观察到,能对此案始终保持镇定沉静容色的人不多, 譬如官海浮沉多年的晁铨,又譬如几经起落的沈文敏等。
    出乎意料的,这为数不多的几个人里,还包括今上身边的年轻人,薛恪。
    国朝重视科举,薛恪的三甲出身与沉稳的性格使他无论在哪里都将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因此在闻喜宴上,他令今上格外留心,最终选定他作为心爱的朝阳郡君的夫婿。
    薛恪入仕半年便得到拔擢,在起居舍人这样的职位上更得到今上的青眼。
    中秋时候所赏的御酒便是这青眼的一种表示。
    这样的出身,再加上今上心中对朝阳郡君的亏欠之心,若是不出什么以外,他在数十年后拜相应是意料之中。
    这预期令王玄同不由更加留心这个年轻人的一举一动,以图现在对薛恪施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善意,换得他日后平步青云的回馈和报答——“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刚入宫时,师父便是这样教导自己的。
    根据王玄同的留意观察,发现这年轻人在宫中几乎拥有无懈可击的风仪,恰如当年的驸马苏璋,尚没有任何可以令自己“种粟”的机会出现。
    唯有一次,当御史大夫王宾等人第一次入宫面圣时,提及了信函中的一些内容,依稀是有“靖康”“辽国”的字眼。当时薛恪也在场,立于玉阶右侧。
    闻此言,他霍然抬首,秀目中雪亮的目光看向了宫墙之外的方向,随即不知想起了什么,便有片刻的失神。
    这眼神叫不经意看到的王玄同一惊。
    那晚连官家也观察到了薛恪这样不寻常的举动,便问薛卿,是否有什么不适。
    薛恪垂眸告罪,道自己并无任何不适。其后他再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妥,一如从前般沉静侍立于御前。

章节目录

尝宋(美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傅支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傅支支并收藏尝宋(美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