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啊!怎么会?虽没看过那话本,但这姑娘的回答很是合情理,怎么会被人识破呢?”
苏蘅叹了口气,道:“那遗孀和那手下有一段情,众人不知道。她说的其实是两句风情言语,少女也不知道,自然便被识破了。”
“什么风情言语……”阿翘也听进去了,嗫嚅着在苏蘅身边问。
苏蘅哈哈一笑,指着小胜说,“你们先把他的耳朵捂上,小孩子不能听。”
丫头们嬉笑着一哄而上,捂耳朵的捂耳朵,蒙眼睛的蒙眼睛,小胜脸也通红。
“遗孀说,天上的月亮又圆又白。手下应该回答的是,‘你身上有些东西,比天上月亮更圆更白。’”
“遗孀说,月饼爱吃咸的还是甜的。手下应该回答的是,‘你身上的月饼,自然是甜过了蜜糖。’”
苏蘅已有几分醉意,学人说话也不拘着了,连那手下的轻狂言语也学得惟妙惟肖。婢子们闻言,一壁害羞,一壁却又忍俊不禁,连春娘都忍不住以手遮面,掩住面上的笑意。
还有人惦记着书里的感情线呢,只听小蝉轻声问:“那……那位大英雄和少女最后好生在一起了么?”
苏蘅看看天上的月亮,又圆又亮,如此星辰如此夜,说出真结局未免扫兴。于是笑一笑,道:“好生在一起了。他们携手去了塞外,骑马打猎,牧牛放羊,白头到老。”
大家都舒了一口气。
不知谁先看见了负手站在回廊下的薛恪,道了声:“相公。”
明月高悬,花影堆地。他站在阴影里,容色皎然如玉,也不知站了多久。
苏蘅黑白分明的漂亮眼睛此刻水濛濛的,看见薛恪便灿烂展颜。
“你回来啦?”
·
月未阑,人已散去。
一见不喜人近身服侍的相公回来,众人便识相屏退。湖畔中庭方才还一片笑声,现下便只剩下了苏蘅和薛恪。
苏蘅虽喝了许多酒,但她觉得自己并没有醉,清醒得很。她起身,走两步,果然走得还是稳稳当当。
她走到薛恪面前,顿了一顿。薛恪以为她驻足在自己面前,是要问他去哪里了去做什么了为什么这样迟才回来这样的问题。
“此事若有千分之一不成,她将与你一道万劫不复。”
纵使他心性再坚毅,要说秦显的话对他一点影响也没有是不可能的。若非这样,他又怎么会在外徘徊这样许久?若非如此,他又怎么会站在回廊中不想前去打扰她们宁静的欢愉?
没想到,她对他的晚归没有任何的过问,只笑嘻嘻地问:“你拜了月神么?我在等你一起放水灯拜月神呢。”
苏蘅手里握着一樽小酒盏,两颊有桃花般的绯色。
薛恪垂眸看她,轻声道:“你喝醉了。”
他自然没有拜月神,非但今夜没有,从前也从来没有过。母亲告诉他,爷爷留下的话是“世上没有什么神仙鬼怪,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因此他从不相信这些。
苏蘅站在他面前,眼角眉梢都是期待,睫毛垂下来,小扇子似的。薛恪不由自主地说:“没有,一起去罢。”
放水灯也是中秋之夜的习俗之一。此夕放的水灯需得是羊皮和红蜡做的,名曰“一点红”。月夕夜,汴河上极盛时有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烂如繁星。
此时湖上已经有顺着金水河流水票进来的小水灯了,疏疏落落,宛如流萤。
苏蘅捧着做成莲花状的羊皮水灯,将刚才婢子告诉她习俗转述给薛恪,“放下一盏水灯就向月神许一个愿望。”
两人在水榭的台阶下放完了灯,莲花小灯悠悠流去,苏蘅回来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薛恪皱眉拦住她的手腕,“这样喝真要醉了,明天该要头疼。”
“可是我渴呀。”苏蘅也愁,“刚才她们非缠着我讲故事,我讲得口渴,这里又没有水,我只能喝酒了。”
她这样说,薛恪不禁想起新婚之夜,她也是这般说辞,不由微笑了起来。
月光照在他脸上,那样完美无缺的俊雅面容。
见他终于笑了,她凑过来,发出颜狗的真诚赞叹:“薛恪,你长的真好看。不笑的时候好看,笑起来我简直不知道要看哪里了——两只眼睛不够用!”
苏蘅说完,手撑着脑袋,唇角微抿。
她的肌肤被月光一照,白得仿佛透明一般,偏生嘴唇又是诱人的淡红色。
薛恪将目光从苏蘅脸上移开,不去看那欲张欲合的鲜润嘴唇。
苏蘅又喝了一大口桂花甜酒,思绪飘得飞快,又忽然转换了话题,问:“你刚才许了什么愿?”见他不答,又道:“你没有许愿吗?”
他只道:“郡君,这里风大,回去罢。”
“你还叫我郡君。明明都牵过手了。”她埋怨,直接指出他这疏离的称谓令人不悦。
她醉了之后,目光却益发澄澈,赤子一般,因此失望也被毫不掩饰地放大了好几倍。
薛恪静静地看了
苏蘅叹了口气,道:“那遗孀和那手下有一段情,众人不知道。她说的其实是两句风情言语,少女也不知道,自然便被识破了。”
“什么风情言语……”阿翘也听进去了,嗫嚅着在苏蘅身边问。
苏蘅哈哈一笑,指着小胜说,“你们先把他的耳朵捂上,小孩子不能听。”
丫头们嬉笑着一哄而上,捂耳朵的捂耳朵,蒙眼睛的蒙眼睛,小胜脸也通红。
“遗孀说,天上的月亮又圆又白。手下应该回答的是,‘你身上有些东西,比天上月亮更圆更白。’”
“遗孀说,月饼爱吃咸的还是甜的。手下应该回答的是,‘你身上的月饼,自然是甜过了蜜糖。’”
苏蘅已有几分醉意,学人说话也不拘着了,连那手下的轻狂言语也学得惟妙惟肖。婢子们闻言,一壁害羞,一壁却又忍俊不禁,连春娘都忍不住以手遮面,掩住面上的笑意。
还有人惦记着书里的感情线呢,只听小蝉轻声问:“那……那位大英雄和少女最后好生在一起了么?”
苏蘅看看天上的月亮,又圆又亮,如此星辰如此夜,说出真结局未免扫兴。于是笑一笑,道:“好生在一起了。他们携手去了塞外,骑马打猎,牧牛放羊,白头到老。”
大家都舒了一口气。
不知谁先看见了负手站在回廊下的薛恪,道了声:“相公。”
明月高悬,花影堆地。他站在阴影里,容色皎然如玉,也不知站了多久。
苏蘅黑白分明的漂亮眼睛此刻水濛濛的,看见薛恪便灿烂展颜。
“你回来啦?”
·
月未阑,人已散去。
一见不喜人近身服侍的相公回来,众人便识相屏退。湖畔中庭方才还一片笑声,现下便只剩下了苏蘅和薛恪。
苏蘅虽喝了许多酒,但她觉得自己并没有醉,清醒得很。她起身,走两步,果然走得还是稳稳当当。
她走到薛恪面前,顿了一顿。薛恪以为她驻足在自己面前,是要问他去哪里了去做什么了为什么这样迟才回来这样的问题。
“此事若有千分之一不成,她将与你一道万劫不复。”
纵使他心性再坚毅,要说秦显的话对他一点影响也没有是不可能的。若非这样,他又怎么会在外徘徊这样许久?若非如此,他又怎么会站在回廊中不想前去打扰她们宁静的欢愉?
没想到,她对他的晚归没有任何的过问,只笑嘻嘻地问:“你拜了月神么?我在等你一起放水灯拜月神呢。”
苏蘅手里握着一樽小酒盏,两颊有桃花般的绯色。
薛恪垂眸看她,轻声道:“你喝醉了。”
他自然没有拜月神,非但今夜没有,从前也从来没有过。母亲告诉他,爷爷留下的话是“世上没有什么神仙鬼怪,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因此他从不相信这些。
苏蘅站在他面前,眼角眉梢都是期待,睫毛垂下来,小扇子似的。薛恪不由自主地说:“没有,一起去罢。”
放水灯也是中秋之夜的习俗之一。此夕放的水灯需得是羊皮和红蜡做的,名曰“一点红”。月夕夜,汴河上极盛时有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烂如繁星。
此时湖上已经有顺着金水河流水票进来的小水灯了,疏疏落落,宛如流萤。
苏蘅捧着做成莲花状的羊皮水灯,将刚才婢子告诉她习俗转述给薛恪,“放下一盏水灯就向月神许一个愿望。”
两人在水榭的台阶下放完了灯,莲花小灯悠悠流去,苏蘅回来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薛恪皱眉拦住她的手腕,“这样喝真要醉了,明天该要头疼。”
“可是我渴呀。”苏蘅也愁,“刚才她们非缠着我讲故事,我讲得口渴,这里又没有水,我只能喝酒了。”
她这样说,薛恪不禁想起新婚之夜,她也是这般说辞,不由微笑了起来。
月光照在他脸上,那样完美无缺的俊雅面容。
见他终于笑了,她凑过来,发出颜狗的真诚赞叹:“薛恪,你长的真好看。不笑的时候好看,笑起来我简直不知道要看哪里了——两只眼睛不够用!”
苏蘅说完,手撑着脑袋,唇角微抿。
她的肌肤被月光一照,白得仿佛透明一般,偏生嘴唇又是诱人的淡红色。
薛恪将目光从苏蘅脸上移开,不去看那欲张欲合的鲜润嘴唇。
苏蘅又喝了一大口桂花甜酒,思绪飘得飞快,又忽然转换了话题,问:“你刚才许了什么愿?”见他不答,又道:“你没有许愿吗?”
他只道:“郡君,这里风大,回去罢。”
“你还叫我郡君。明明都牵过手了。”她埋怨,直接指出他这疏离的称谓令人不悦。
她醉了之后,目光却益发澄澈,赤子一般,因此失望也被毫不掩饰地放大了好几倍。
薛恪静静地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