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是她见过的,而就那两次短促的见面过程而言,给她的印象并不糟。苏蘅默默安慰自己,这大概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从这赐婚的旨意下来,汴京城便下起了绵绵春雨,淅淅沥沥,断断续续,下得她思绪不宁。
    莫说这下雨的天气,什么踏青赏春的活动都不能安排了;苏璞前几日将要返怀州任上,袁碧云央他带自己去怀州,苏璞不肯,袁碧云哭闹得苏璞没法,只与父母和两个妹妹匆匆道别后便走了。
    苏璞一走,苏蘅连个说话谈心和出门玩伴都没有了。
    从她莫名其妙地成了朝阳郡主以后,这时节公主府里人人对她客气亲热尊敬了四五分。苏蘅上辈子是个普通人,这辈子本也想当个普通人,可是权势一加身,当不当普通人好像也由不得自己说了算。
    公主府中的人都是喜气洋洋的,他们的口舌变成了播报苏蘅婚讯的小喇叭。
    今天是“官家宣召探花郎晋见,赏玉带、尘笏、红罗呢”,明天是“长公主和都尉设了最高规格的九盏宴款待薛郎君呢”,后天是“郡君的陪嫁,长公主命按照她当年太常寺行文制定的格则采买置办,那阵仗哟”。
    一切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太常寺选的吉日就这样到了。
    大婚前夜,长公主和苏璋来到怀璧园。苏蘅按照惯例向父母敬酒,拜别双亲。
    苏璋接过苏蘅敬上的小小玉杯,饮下后,道:“好孩子,明日你起,你就是大人了。”也许是想到了身边的三个孩子都会这样一个个远去,他的语气不无感伤。
    长公主亦接过酒饮尽,她以目示意苏璋以及其余服侍的仆婢先出去,自己有话和苏蘅说。
    室中只剩长公主和苏蘅。
    塌边有铜镜,边缘镶嵌着云母碎片。灯光映着云母,雪雪散落在长公主的裙子上,磷光闪闪,犹如碎银。长公主招招手,微笑对苏蘅说:“蘅儿,过来,坐在我旁边。”
    苏蘅坐过去,低低道了声:“母亲。”
    长公主拉着她的手,目光悠远,仿佛想起了很久之前的事,半晌才道:“蘅儿,你从小是最乖巧的,比璞儿和葵儿乖多了。我记得有一次,璞儿见你老实可爱,就骗你说墙角会长出卤鸡腿,他转身忘了这事,你就乖乖地蹲了一个下午等着。”
    “下人找不到你,我和你爹爹急得要命,找到你的时候,日头那么大,你的小脸晒得红扑扑的,满头都是汗。看见我和你爹爹,你没有哭,只是迈着小腿飞快地跑来问,‘阿娘,为什么墙角没有长出卤鸡腿,哥哥也没有变成乌龟?爹爹说,骗人就会变成乌龟。’你那个时候还那么小,就像个小粉团子,怎么这样快,明天就要出嫁了呢?”
    长公主语气中有叹息的声音,苏蘅垂首不语。那时候的事,原身早都忘了,她又怎么会记得。
    “当年葵儿落水的事,我心中也有愧疚,是我疏忽了你,才叫你做出那样的举动。从那时开始,你再也不叫我阿娘了,见面只称母亲。”长公主顿了顿,缓缓道:“但无论如何,蘅儿,我们身上流着一半相同的血脉,我始终是将你看做我的亲生女儿。”
    苏蘅疑心长公主是不是说错了,她想说的应该是“你们”,也就是苏葵和自己吧,否则长公主本人怎么会和自己流着一半相同的血脉呢。苏蘅想了想,长公主许是一时口误,她也没有细究下去。
    长公主从袖中拿出一样物什,递给苏蘅。
    一枚青玉佩,做成一条甩尾小鱼模样。
    “这是你生母的遗物,你将它好好保存着罢。”长公主叹息,“你的生母,她是府里的舞姬,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子,生下你时,才十六岁,那样年轻。”
    康阳离开苏蘅居所的时候,苏璋便等在外面。仆婢们都被遣得远远的,苏璋伸手握住康阳的手。
    康阳声音低低,“天圣节入宫,官家让我转告你二字,谢谢。为了当年的事,也为了抚育蘅儿的这些年。”
    苏璋笑,“何必,蘅儿是官家的女儿,可难道不也是我们的女儿吗?”
    苏璋想起十七年前,也是这样春夏之交微凉的夜晚,当时还是宁王的今上与自己通宵长倾,说到尽兴处,达旦痛饮。
    可与众人所知道的不同的是,喝醉而幸歌妓的并不是驸马,而是宁王。
    听闻歌妓有孕一事,宁王无子,欲接歌妓回府。
    当时的皇后,如今的太后是宁王与康阳公主的养母,素来威重,只用了一句话便绝了宁王这念头:“夺嫡之争正酣,你若想让官家知道皇室长孙生下来带着一半贱籍,那么便去公主府将那女子接回来罢。”
    夺嫡之争的确你死我活,容不得半点名誉污损。
    公主与驸马为宁王担下此事,对外只称歌妓腹中怀的是驸马的孩子。
    苏蘅生下来后半年,先帝驾崩,宁王即位,太后垂帘听政。
    那日,王玄同守在垂拱殿外,不许人进出。
    殿内,康阳问官家,既然如此思念女儿,太后已经年迈,再不掌权,为何不接蘅儿回宫,让她做光明正大的国朝

章节目录

尝宋(美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傅支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傅支支并收藏尝宋(美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