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最是清楚。你只管拣些平日里他喜欢而你又甚少做的,稍稍一讨好,皇上便食髓知味地回来啦。”
谢清玄若有所思地挑了挑眉,心下已然有了计较。
她坏笑起来:“还是阿罗你省得,哈哈。”
她说完,又咬一口手里的糕点,忽地愤慨起来:“这事儿追根溯源起来,还是怪那个六品的礼部主事,实在好没道理,真是欺负我谢家没人了?!”
越想越气,谢皇后一拍桌子:“不若我找人打他一顿罢?”
第16章 三年六月。契机
16.
阿罗听见六品礼部主事几个字,心里依然有些不得劲儿:不会这么巧吧?
她小心翼翼问:“那礼部主事……可是姓陈?”
谢清玄扒拉完手里最后一口糕点,回头看向阿罗:“唔……听说是的。”
只消短短几瞬,阿罗错愕而不自觉地退了两步,她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这一切,都是皇帝安排好的大戏。
而唱大戏的人就是她心心念念的陈三境。甚至,甚至陈三境现如今连个角色都排不上号,他只能算作这一出戏中的龙纹钢刀。
之于谢家,庆嘉帝从来都没有起过怜悯心。
这不过是个开端罢了,皇权的打压,正是谢家没落的开端——
更甚者,也许不只是没落。
阿罗张了张唇,嗓子干涩得不行,她不知道该不该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该不该提醒皇后……保命要紧。
可这说到底也只是猜测,没凭没据的,她凭什么胡乱在后宫主子这里编排朝政大事?
皇帝如今定要想方设法提拔陈三境,好让朝廷上的一隅之地是他自己牢牢握在手里,而这“一隅之地”,必然是重中之重……
她强扯出一抹僵硬的笑来:“不过是个六品主事,娘娘不必跟他动气。”
谢清玄听了她的话,忽觉不大得劲儿,眼瞅着阿罗的模样表情也十分凝重,遂严肃了表情问她:
“阿罗你且放心,小小主事,我谢家还是动得起的。”
何况这主事明显是皇上的臂膀,今日虽还只是个小小主事,明日恐怕就不一定了。
只见谢清玄那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滴溜溜转了一圈,最后还是将注意力落在阿罗的脸上。
阿罗心想,陈三境武艺高强,必然不会受皮肉之伤,而朝堂之上,皇上必然力保陈三境,此番看来,无论怎么讲,陈三境那边也出不了什么乱子。
故而她没再多说什么,魂不守舍地拉着不明所以的明德回了宫。
诚然,她不敢再往下猜了。
现如今只是稍稍打压——想必因为这次弹劾,谢家必有一个人从自己原本的官位上掉下来。这个人必定是谢家嫡系子孙,必定紧要又不打眼,必定官小权大,必定再难高官厚禄。
比如,谢清玄的大哥——谢钰。
阿罗没有途径打听朝堂上的事,她不也想独自去打听,若是让皇帝知道了,只怕她还没把猜测说出这口,就能“明明白白”地死在这深宫后院里。
因此她只能等,等一个传播广泛到后宫都能知晓的契机来妥帖地证明她的猜测,那时候她才能有理有据地去和皇后娘娘说这件事。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她等待的契机到来之前,宫里又出了件不大不小,却闹得沸沸扬扬的事。
皇后亲自端了浓汤前去御书房侍墨,却在待了半个时辰后便怒气冲冲地回了坤宁宫。
而皇帝摆驾回到养心殿后,立刻大张旗鼓地传召了一位名为玲珑的女子温床侍寝。
阿罗不敢确定这事儿有没有自己的推波助澜在里头,她是真没想到这个玲珑竟如此锲而不舍,还是说……
这是皇帝为了气一**后而故意为之的做法。
可皇后和皇帝在御书房说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阿罗摸不准这事儿背后牵扯的人、事、物。
清玄是个直肠子,虽冰雪聪明,却是个炮仗脾气,即便对着皇帝做小伏低了,言语间难免冲撞。
皇帝也许一开始还觉得情趣盎然,后面回过味儿来便抛之脑后不再管了也是常事。
这是阿罗猜想的最好的局面。
可若是……直肠子皇后隐隐约约察觉了皇帝的意图,并且和皇帝据理力争的话……
这事儿就麻烦了。
首先这很明显是皇后争输了的局面,而且这也就理所当然地给了皇帝机会——又一个打压谢家的机会。
谢家,堪称大庆朝堂上盘踞数十年的参天大树、中流砥柱,即便说这谢家乃是大庆第一将门也不为过。
谢清玄的祖父早年乃是流寇出身,却一身帅才。家国战乱之时,年轻的谢老爷子看准时机跟着太太上皇也就是李泽镇的祖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打下这一片天下。
如今大庆一国能与和国、殷国各占三分之一疆土,谢家功不可没。
更有甚者,临海的赣州之地,各大卫所兵营立的是谢家军的旗帜,上书一个大写的隶书“谢”字,而非皇室的李氏旗。
做臣子的,功高盖主乃是大忌。
李泽镇将将登基,心口扎得
谢清玄若有所思地挑了挑眉,心下已然有了计较。
她坏笑起来:“还是阿罗你省得,哈哈。”
她说完,又咬一口手里的糕点,忽地愤慨起来:“这事儿追根溯源起来,还是怪那个六品的礼部主事,实在好没道理,真是欺负我谢家没人了?!”
越想越气,谢皇后一拍桌子:“不若我找人打他一顿罢?”
第16章 三年六月。契机
16.
阿罗听见六品礼部主事几个字,心里依然有些不得劲儿:不会这么巧吧?
她小心翼翼问:“那礼部主事……可是姓陈?”
谢清玄扒拉完手里最后一口糕点,回头看向阿罗:“唔……听说是的。”
只消短短几瞬,阿罗错愕而不自觉地退了两步,她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这一切,都是皇帝安排好的大戏。
而唱大戏的人就是她心心念念的陈三境。甚至,甚至陈三境现如今连个角色都排不上号,他只能算作这一出戏中的龙纹钢刀。
之于谢家,庆嘉帝从来都没有起过怜悯心。
这不过是个开端罢了,皇权的打压,正是谢家没落的开端——
更甚者,也许不只是没落。
阿罗张了张唇,嗓子干涩得不行,她不知道该不该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该不该提醒皇后……保命要紧。
可这说到底也只是猜测,没凭没据的,她凭什么胡乱在后宫主子这里编排朝政大事?
皇帝如今定要想方设法提拔陈三境,好让朝廷上的一隅之地是他自己牢牢握在手里,而这“一隅之地”,必然是重中之重……
她强扯出一抹僵硬的笑来:“不过是个六品主事,娘娘不必跟他动气。”
谢清玄听了她的话,忽觉不大得劲儿,眼瞅着阿罗的模样表情也十分凝重,遂严肃了表情问她:
“阿罗你且放心,小小主事,我谢家还是动得起的。”
何况这主事明显是皇上的臂膀,今日虽还只是个小小主事,明日恐怕就不一定了。
只见谢清玄那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滴溜溜转了一圈,最后还是将注意力落在阿罗的脸上。
阿罗心想,陈三境武艺高强,必然不会受皮肉之伤,而朝堂之上,皇上必然力保陈三境,此番看来,无论怎么讲,陈三境那边也出不了什么乱子。
故而她没再多说什么,魂不守舍地拉着不明所以的明德回了宫。
诚然,她不敢再往下猜了。
现如今只是稍稍打压——想必因为这次弹劾,谢家必有一个人从自己原本的官位上掉下来。这个人必定是谢家嫡系子孙,必定紧要又不打眼,必定官小权大,必定再难高官厚禄。
比如,谢清玄的大哥——谢钰。
阿罗没有途径打听朝堂上的事,她不也想独自去打听,若是让皇帝知道了,只怕她还没把猜测说出这口,就能“明明白白”地死在这深宫后院里。
因此她只能等,等一个传播广泛到后宫都能知晓的契机来妥帖地证明她的猜测,那时候她才能有理有据地去和皇后娘娘说这件事。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她等待的契机到来之前,宫里又出了件不大不小,却闹得沸沸扬扬的事。
皇后亲自端了浓汤前去御书房侍墨,却在待了半个时辰后便怒气冲冲地回了坤宁宫。
而皇帝摆驾回到养心殿后,立刻大张旗鼓地传召了一位名为玲珑的女子温床侍寝。
阿罗不敢确定这事儿有没有自己的推波助澜在里头,她是真没想到这个玲珑竟如此锲而不舍,还是说……
这是皇帝为了气一**后而故意为之的做法。
可皇后和皇帝在御书房说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阿罗摸不准这事儿背后牵扯的人、事、物。
清玄是个直肠子,虽冰雪聪明,却是个炮仗脾气,即便对着皇帝做小伏低了,言语间难免冲撞。
皇帝也许一开始还觉得情趣盎然,后面回过味儿来便抛之脑后不再管了也是常事。
这是阿罗猜想的最好的局面。
可若是……直肠子皇后隐隐约约察觉了皇帝的意图,并且和皇帝据理力争的话……
这事儿就麻烦了。
首先这很明显是皇后争输了的局面,而且这也就理所当然地给了皇帝机会——又一个打压谢家的机会。
谢家,堪称大庆朝堂上盘踞数十年的参天大树、中流砥柱,即便说这谢家乃是大庆第一将门也不为过。
谢清玄的祖父早年乃是流寇出身,却一身帅才。家国战乱之时,年轻的谢老爷子看准时机跟着太太上皇也就是李泽镇的祖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打下这一片天下。
如今大庆一国能与和国、殷国各占三分之一疆土,谢家功不可没。
更有甚者,临海的赣州之地,各大卫所兵营立的是谢家军的旗帜,上书一个大写的隶书“谢”字,而非皇室的李氏旗。
做臣子的,功高盖主乃是大忌。
李泽镇将将登基,心口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