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老大终于听进去自己的建议了,高兴的一拍大腿:“早就该这样了,咱们自己赚钱,不带她玩儿,哈哈哈。”
    朱建国气的一巴掌拍到顺子的后脑勺,“你这个蠢材,是柯一凡不会带我们玩儿了。”
    …………
    其实柯一凡正忧心着呢,收音机的生意是无法做长久了,毕竟市场就那么大一点,就凭借陈延一个人,也没有本事供应别的地区的收音机,她现在不算工分,每个月都能靠这个收音机,赚一百多。
    一百多可是一般人家一年的分红,她一个人,一个月就能赚到了,柯一凡自己都觉得无比自豪,但是嘛,人在舒适圈呆久了,是会感到颓废的,一点儿都不想跳出来。
    这天她正在地里上工,和婆婆一起在培田埂,一个眼熟的知青跑过来。
    刘青梅站在她的面前,柯一凡懒得搭理她,反正自己和柯家也已经撕破脸了么,就因为她要了自己的彩礼,五十块钱。
    这个刘青梅也是奇怪,莫名其妙的跑来问她,“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来当知青吗?”
    好像自己非常想知道似的,于是她顺从自己的心,说:“不知道。”
    刘青梅又问了:“你难道就不想知道吗?”
    柯一凡:“不想知道。”
    刘青梅直接哽噎,酝酿了无数的开场白,被柯一凡的一句话搞得接下来的话不知道该怎么说。
    有人叫柯知青,快去割稻子。
    柯一凡和刘青梅同时抬头,然而那人叫的是刘青梅,柯一凡哂然一笑,“你姓名都改了,动作挺快的。”
    刘青梅,不柯青梅,她的肩膀陡然松落下来,终于不是自己一个人的独角戏了,她嘴角泛出笑来,“我不是因为你才来这里当知青的,街道里分配的方案就两个,一个是我老家,另外一个就是这里。”
    柯一凡:“哦。”跟我有什么关系。
    后半句柯一凡自然没有说,但是任何人都能从她冷淡的神情上看出后半句话。
    刘青梅不甘心啊,她来当知青之后的日日夜夜,就怕柯一凡觉得她在模仿她,在走她的老路,生怕自己又跑到乡下来当知青,会受到柯一凡的嘲笑——好不容易回了城,却和柯一凡一样的命运,然而并没有。
    可是现在的毫不在意,倒是比嘲笑她更让她觉得不自在,柯青梅已经觉得尴尬了,“不管你怎么想,你要小心刘家的人,他们听说你已经嫁到这里,也没有捞到好处,说不定会来闹事。”
    嗯嗯知道了,柯一凡不耐烦的挥手,满头大汗的将泥巴培到地埂上。地埂上好多的鱼腥草,好像摘一把回去吃哦。什么农村的户口才能光明正大的去城里经商啊,真的太不想干活儿啦。
    作者有话要说:  以后晚上九点更新
    ☆、第 53 章
    柯一凡并不担心刘家的人闹出什么幺蛾子, 毕竟非亲非故, 一个血缘关系就想把自己羁绊住, 实在不可能。
    上辈子她亲生母亲去世之前将她换到城里的人家,亲生父亲另娶, 对她这个换回来的大女儿根本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情。养父母家里呢,更重要的也是二女儿和小儿子,她只在婆婆身上,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还是因为她生下了老太太的大孙子的缘故。看,这就是柯一凡,她并不认为世界上会有无缘无故爱她的人,既然没有人对她有奉献式的感情, 她自己冷血一点,一点都不在乎那些名义上,或者血缘上的亲人, 似乎也不难理解。
    她继续着自己的事业, 同时也关注着局势的变化, 广播里越来越多的文人平反, 为期十年的浩荡革命响起了尾声,然而这个小山村浑然不觉,依然持续着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
    她收音机的生意多依靠老客户口口相传而维持,大可不必凌晨三四点就起床跑到市里,然后在街头或者商店里推销。她的空闲时间变多了起来, 日常就是先赶着几只鸭子去河里,然后打猪草。婆婆不顾她的意见,保证养猪干干净净,没有任何的异味,于是院子里养了两头猪。
    当然其中一头年底是要交公社的,尽管山村里依然封建古板,大家都悄悄的做起了小生意。
    当一个人做生意没有受到处罚,反而生活水平变高,大家就仿佛闻到了甜味的蚂蚁。
    有的人在房前屋后种了大片的竹子,用来编织竹制品卖钱,有的人家里养了一群鸭子,说是亲戚家的放在自家代养,其实大家都知道,是他们自己家养的。还有人倒卖牲口,每个月,家里的驴子都不相同。
    所以,其实小山村里的大家也不是感受不到局势的变化,只是试探的脚步没有那么大罢了。
    不像柯一凡,在违法的边缘试探。
    她将自己卖的收音机做了标志,客户反映收音机没有牌子,不够充门面的,说起来人家是在大商场买的,花了大价钱,而自己搞的就是水货,怎么看怎么没面儿。柯一凡给定制了一个牌子,“红星牌”,用铁制作的五角红星,焊接在收音机的外壳上,加上柯一凡一口流利的吴侬

章节目录

甜文女配重生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竹叶西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竹叶西风并收藏甜文女配重生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