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儿啦,比如说,搬家。
新房子早已经安置好,院子里甚至已经被婆婆种上了蔬菜,扎好的篱笆旁边,也用心的点了红小豆,虽然还没有住进去,已经有了人气。
倒霉了这么久,别人看自己的目光那么可怜,也是该扬眉吐气一回了。
搬家自然是要温锅,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来看看,这家人搬家了,省的下次走动的时候找不到北。
家里准备的热热闹闹的,在院子里摆了几桌。
当然了,每个人来,都不是空手,都带着礼物。
知青们也来了,看着柯一凡的新院子,自然有人羡慕。
“柯一凡这样生活,也没什么不好的,至少有片瓦遮身。”
“是啊,在知青点的时候,谁见过她父母帮衬过她什么,有跟没有还不是一样。”
“她爸妈不仅不帮衬她,因为她是家里的老大,每个月还要省下来口粮,给父母寄过去。”
有人抽气,发出了不信的声音,在场的哪个不是城里有父有母,父母让孩子下乡已经够亏欠,每个月都要挤出一点工资寄给儿子女儿,就是知道在乡下不可能过好。有的家庭里有两个孩子上山下乡,那便是双职工家庭,也承受不住,盖因给知青的儿女补贴太甚。
在场的男知青是第一次知道这种事,恍然大悟道:“怪不得柯一凡她爸妈不是亲的,我看她一点儿伤心都没有,那就说得通了。”人家没了父母是没了帮衬,她是没了负担,那有什么好伤心的。不过大家也都佩服,因为多年的养育之恩,不是那么容易就撇得开的,不得不称赞一声冷血。
他们热热闹闹的等开席,有钱的来送五块钱,两块一块的或许捎带一筐粮食。有的送一匹布,一包糖,也算是尽心尽力。
坐在门口的是庄里写字写得特别好的先生,向来是被请去随礼记账的,见到三个生人前来,且风尘仆仆,一脸疲惫的样子。坐在门口指指点点,有人来就碎嘴的媳妇子,也不吭声了。就知道这两个是陌生人,连忙叫在不远处招待的柯一凡过来。
柯一凡一看,这不是柯家的夫妻兼刘青梅这个女主角嘛。
她脸上的笑容收起来,问:“我并不是你们亲生的,你们还来干什么?”
柯一凡如此绝情,倒是让石翠感觉到了受伤,“我们养了你这么多年,我们怎么就不能来了?”
…………
这倒是让柯一凡始料未及,为啥还打起亲情牌了?上辈子可从来没有啊。
看柯一凡愣住的样子,倒是让石翠理直气壮起来,“你们这儿是在干什么,我们到你家看了,你不在,想起来你有了新房子,就到这儿来。这是干什么?难道是有宴席?”
柯一凡点头,“对,有宴席,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过来吧。”
说着柯一凡领着他们到了上礼的地方,“二爷,你记一下,柯志。”然后转头看向自己的父亲,“爸,你过来呀?”
围着桌子的邻里顿时看过来,有人笑道:“花婶儿的老兄弟还随了五块钱呢,亲家只怕只多不少吧?”
石翠在低下悄悄的拉丈夫的袖子。
然而没有用,柯志掏出五块钱,“一凡以后还是要仰仗亲家母,五块钱。”
隐隐有喝彩声,大概是称赞他大方的,老柯感觉无比的骄傲。
这五块钱哪能跟她的彩礼五十元相比?柯一凡只觉得闹心,要是他们真的如上辈子,直接将她抛弃,不闻不问,那还好,就怕牵扯的不清不楚的,到时候再拿生恩养恩来胁迫她。
不过她想多了,吃过饭,和苏家较为亲近的族人们都留下来帮忙,柯一凡和柯家三口,也坐到了堂屋。
石翠终于将来意说了出来:“我们都弄清楚了,两个孩子小时候是报错的,你父母那边呢,意思是都归我们处理,那两个人身份总是要调换过来的,大家也看到了,我身后的这个,才是我们家的亲女儿。咱们去派出所开个证明,把户籍换回来。”
柯一凡一口答应:“行。那刘家就没有什么其他的要求了?”
“他们能有什么要求!把我女儿换到农村去吃苦,换他们的孩子到城里享福,还有脸提要求?”然而说这话的时候她有一些心虚,石翠昨天在亲生女儿的家里,和刘家的夫妻争论,本来以为她占着理,理直气壮的,谁知道对方比她更理直气壮。
说什么孩子奶对孩子比什么都好,供她上了高中,什么都留给她,就连家里的老宅子都留给她一个女孩,听说养在城里的孩子,就连高中都没有上,还被扔到乡下来上山乡下了,还不一定谁吃苦呢。
这时候,石翠就知道,肯定是柯一凡说的那番话传进这夫妻两个的耳朵里了,顿时后悔,不该省一时麻烦,而带着柯一凡过去。
然后就被告知,要想换回女儿的户口,也可以,这个女儿还没有嫁人,还有的彩礼可以收,而那个女儿,已经收到了彩礼,没什么赚头,要他们把彩礼还回来。至于老人留给刘青梅的老宅,既然刘青梅不是亲的,那自然是要还给他们刘家的
新房子早已经安置好,院子里甚至已经被婆婆种上了蔬菜,扎好的篱笆旁边,也用心的点了红小豆,虽然还没有住进去,已经有了人气。
倒霉了这么久,别人看自己的目光那么可怜,也是该扬眉吐气一回了。
搬家自然是要温锅,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来看看,这家人搬家了,省的下次走动的时候找不到北。
家里准备的热热闹闹的,在院子里摆了几桌。
当然了,每个人来,都不是空手,都带着礼物。
知青们也来了,看着柯一凡的新院子,自然有人羡慕。
“柯一凡这样生活,也没什么不好的,至少有片瓦遮身。”
“是啊,在知青点的时候,谁见过她父母帮衬过她什么,有跟没有还不是一样。”
“她爸妈不仅不帮衬她,因为她是家里的老大,每个月还要省下来口粮,给父母寄过去。”
有人抽气,发出了不信的声音,在场的哪个不是城里有父有母,父母让孩子下乡已经够亏欠,每个月都要挤出一点工资寄给儿子女儿,就是知道在乡下不可能过好。有的家庭里有两个孩子上山下乡,那便是双职工家庭,也承受不住,盖因给知青的儿女补贴太甚。
在场的男知青是第一次知道这种事,恍然大悟道:“怪不得柯一凡她爸妈不是亲的,我看她一点儿伤心都没有,那就说得通了。”人家没了父母是没了帮衬,她是没了负担,那有什么好伤心的。不过大家也都佩服,因为多年的养育之恩,不是那么容易就撇得开的,不得不称赞一声冷血。
他们热热闹闹的等开席,有钱的来送五块钱,两块一块的或许捎带一筐粮食。有的送一匹布,一包糖,也算是尽心尽力。
坐在门口的是庄里写字写得特别好的先生,向来是被请去随礼记账的,见到三个生人前来,且风尘仆仆,一脸疲惫的样子。坐在门口指指点点,有人来就碎嘴的媳妇子,也不吭声了。就知道这两个是陌生人,连忙叫在不远处招待的柯一凡过来。
柯一凡一看,这不是柯家的夫妻兼刘青梅这个女主角嘛。
她脸上的笑容收起来,问:“我并不是你们亲生的,你们还来干什么?”
柯一凡如此绝情,倒是让石翠感觉到了受伤,“我们养了你这么多年,我们怎么就不能来了?”
…………
这倒是让柯一凡始料未及,为啥还打起亲情牌了?上辈子可从来没有啊。
看柯一凡愣住的样子,倒是让石翠理直气壮起来,“你们这儿是在干什么,我们到你家看了,你不在,想起来你有了新房子,就到这儿来。这是干什么?难道是有宴席?”
柯一凡点头,“对,有宴席,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过来吧。”
说着柯一凡领着他们到了上礼的地方,“二爷,你记一下,柯志。”然后转头看向自己的父亲,“爸,你过来呀?”
围着桌子的邻里顿时看过来,有人笑道:“花婶儿的老兄弟还随了五块钱呢,亲家只怕只多不少吧?”
石翠在低下悄悄的拉丈夫的袖子。
然而没有用,柯志掏出五块钱,“一凡以后还是要仰仗亲家母,五块钱。”
隐隐有喝彩声,大概是称赞他大方的,老柯感觉无比的骄傲。
这五块钱哪能跟她的彩礼五十元相比?柯一凡只觉得闹心,要是他们真的如上辈子,直接将她抛弃,不闻不问,那还好,就怕牵扯的不清不楚的,到时候再拿生恩养恩来胁迫她。
不过她想多了,吃过饭,和苏家较为亲近的族人们都留下来帮忙,柯一凡和柯家三口,也坐到了堂屋。
石翠终于将来意说了出来:“我们都弄清楚了,两个孩子小时候是报错的,你父母那边呢,意思是都归我们处理,那两个人身份总是要调换过来的,大家也看到了,我身后的这个,才是我们家的亲女儿。咱们去派出所开个证明,把户籍换回来。”
柯一凡一口答应:“行。那刘家就没有什么其他的要求了?”
“他们能有什么要求!把我女儿换到农村去吃苦,换他们的孩子到城里享福,还有脸提要求?”然而说这话的时候她有一些心虚,石翠昨天在亲生女儿的家里,和刘家的夫妻争论,本来以为她占着理,理直气壮的,谁知道对方比她更理直气壮。
说什么孩子奶对孩子比什么都好,供她上了高中,什么都留给她,就连家里的老宅子都留给她一个女孩,听说养在城里的孩子,就连高中都没有上,还被扔到乡下来上山乡下了,还不一定谁吃苦呢。
这时候,石翠就知道,肯定是柯一凡说的那番话传进这夫妻两个的耳朵里了,顿时后悔,不该省一时麻烦,而带着柯一凡过去。
然后就被告知,要想换回女儿的户口,也可以,这个女儿还没有嫁人,还有的彩礼可以收,而那个女儿,已经收到了彩礼,没什么赚头,要他们把彩礼还回来。至于老人留给刘青梅的老宅,既然刘青梅不是亲的,那自然是要还给他们刘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