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帮忙,当初你爹走的早,能给人家帮工的地方不多,你大哥盖房子,又用了一次人情。咱们家又没有男丁,将来咱们也没啥可图的,怕能来帮忙的不多啊。”
柯一凡点头,农村是个小小的人情社会,虽然盖房子不需要工钱,但是需要换工,非常简单的今天你帮我盖房子,明天我帮你盖房子。所以婆婆想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婆婆继续说:“没事,咱们不是有国强的抚恤金,两百多呢,还不够盖个房子?到时候大鱼大肉的招待,不怕他们不来,要是真的不来啊,咱们就去邻村请几个泥瓦匠,私下里给点工钱,妈攒的还有一些,应该够了。”
柯一凡任由婆婆想着说着,没有说不想动婆婆的钱,她知道苏国强早晚是要回来的,那些抚恤金早晚是要交还回去的,这抚恤金一分为二,给婆婆一份,给她一份,而她,已经和“死亡”的苏国强办理了离婚手续,并且将户口独立了出来。
农忙结束并不意味着挣工分的日子结束了,接下来的日子还有的忙,给玉米脱粒,将分下来的红薯切片晒干,或者藏进地窖里,或者将秋天吃不完的菜晒干保存,都是事儿。
柯一凡忙着去干点儿别的挣钱的事儿,她跑到城里,将空间里存着的精粮卖一些出去,细挂面尤其好卖,撕去标签,用细麻绳捆着油脂重新包装,就能流入市民的手中啦。
卖挂面的时候,她碰到一个带小孩的,手里拿着布票,说要给孩子买一些衣服,言谈之间她知道,这一户人家是新搬来的,跟其他人家都不太熟,家里头一个孩子,给孩子准备的衣服不太够,想去买一些新衣服吧,小孩子长的快又舍不得,布票实在不好得,商店里的布又贵的很。
她就想起让那三个倒爷给自己寻摸的棉布来,当即拿出来,以相当优惠的价格卖给了他们。
除去本钱,柯一凡所得到的,也就是一些布票。
有布票就好,她早就对商店里的布拉吉垂涎三尺啦。
柯一凡将手里的粮食卖到一百块钱的时候,就停了手。然后摘掉她头上灰扑扑的草帽,冲进了商店里。
她买了心仪的淡黄色布拉吉,出商店的时候,听到熟悉的声音,“老大,这收音机也太贵了吧,这百货商店可真坑人。”
不是朱建国这人带着两个小弟还是谁?
柯一凡立刻就上去打招呼了,她哪里能不知道这人避开她的心思?不就是相亲被拒绝么,一个大男人也那么别扭,这让柯一凡没有想到。现在她大大方方的出现,朱建国总没理由避开她了吧。
朱建国见到柯一凡这个小知青,很惊讶的样子,其实他也不是那么斤斤计较的人,只是一开始被拒绝,有一点儿没面子,心想既然你对我没意思,想必就是看不上我,那我何必在她面前现眼,这一避开,就避到了现在。还真不是故意的。
一行人出了商店聊各自的近况,朱建国说最近有一笔大生意,如果柯一凡有兴趣,尽管去朱庄小队找他。
柯一凡爽快的答应了。
正缺钱的柯一凡直接跟朱建国回家,然后就被领小黑屋里,看到小小的杂货间里藏着的东西,柯一凡立刻睁大了眼睛!
收音机!
很多的收音机,此时的收音机块头很大,有多大呢,比大的手提包还要大,有两个大大的眼睛,还有一个天线的那种。
“一台八十,卖出去多的都算你的,怎么样?干不干!”
柯一凡小鸡啄米一样的点头,“干!”
她正缺钱盖房子,怎么能不干。
☆、第 35 章
原来他们消失的这几天, 是搞这些去了, 他们一人一麻袋, 将这些货从远方运回来的。
柯一凡拿了三个,并没有付钱, 可以先卖掉再付。拿走之前她还小心的调试了收音机,看是不是有什么毛病,这收音机没有包装,也没有说明书,可能是为了躲避检查才剥去了包装的。据顺子说,这是水鬼们从外头背回来的。
检查收音机是否完好的时候,几人看她的眼神都有一点钦佩了,顺子是个瞒不住话的人, 说道:“不愧是城里来的知青,收音机都会用。”
??这有什么好难的,再难一点的智能手机她都会用。
可能是知青在本地的老乡眼里, 是自带一层金光的。朱建国十分不屑, “这有什么, 大城市的人家家户户都有收音机。”
柯一凡:“我家穷的很, 邻居家有,偷偷听过人家的。”
顺子问柯一凡:“那你会不会修收音机?”
这个倒是不会,她没这个技术。
顺子见她摇头, 颇为遗憾的样子。
幸运的是,这三个收音机都好好的,柯一凡背着东西回家, 立刻开始张罗着去卖,但是婆婆急着盖房子,催促着柯一凡快点开始。
“现在粮食都分下来了,庄里都有粮食,咱们买点儿?再晚了,那些余粮也被换成油盐酱醋,咱们上哪儿买去?”
柯一凡点头,农村是个小小的人情社会,虽然盖房子不需要工钱,但是需要换工,非常简单的今天你帮我盖房子,明天我帮你盖房子。所以婆婆想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婆婆继续说:“没事,咱们不是有国强的抚恤金,两百多呢,还不够盖个房子?到时候大鱼大肉的招待,不怕他们不来,要是真的不来啊,咱们就去邻村请几个泥瓦匠,私下里给点工钱,妈攒的还有一些,应该够了。”
柯一凡任由婆婆想着说着,没有说不想动婆婆的钱,她知道苏国强早晚是要回来的,那些抚恤金早晚是要交还回去的,这抚恤金一分为二,给婆婆一份,给她一份,而她,已经和“死亡”的苏国强办理了离婚手续,并且将户口独立了出来。
农忙结束并不意味着挣工分的日子结束了,接下来的日子还有的忙,给玉米脱粒,将分下来的红薯切片晒干,或者藏进地窖里,或者将秋天吃不完的菜晒干保存,都是事儿。
柯一凡忙着去干点儿别的挣钱的事儿,她跑到城里,将空间里存着的精粮卖一些出去,细挂面尤其好卖,撕去标签,用细麻绳捆着油脂重新包装,就能流入市民的手中啦。
卖挂面的时候,她碰到一个带小孩的,手里拿着布票,说要给孩子买一些衣服,言谈之间她知道,这一户人家是新搬来的,跟其他人家都不太熟,家里头一个孩子,给孩子准备的衣服不太够,想去买一些新衣服吧,小孩子长的快又舍不得,布票实在不好得,商店里的布又贵的很。
她就想起让那三个倒爷给自己寻摸的棉布来,当即拿出来,以相当优惠的价格卖给了他们。
除去本钱,柯一凡所得到的,也就是一些布票。
有布票就好,她早就对商店里的布拉吉垂涎三尺啦。
柯一凡将手里的粮食卖到一百块钱的时候,就停了手。然后摘掉她头上灰扑扑的草帽,冲进了商店里。
她买了心仪的淡黄色布拉吉,出商店的时候,听到熟悉的声音,“老大,这收音机也太贵了吧,这百货商店可真坑人。”
不是朱建国这人带着两个小弟还是谁?
柯一凡立刻就上去打招呼了,她哪里能不知道这人避开她的心思?不就是相亲被拒绝么,一个大男人也那么别扭,这让柯一凡没有想到。现在她大大方方的出现,朱建国总没理由避开她了吧。
朱建国见到柯一凡这个小知青,很惊讶的样子,其实他也不是那么斤斤计较的人,只是一开始被拒绝,有一点儿没面子,心想既然你对我没意思,想必就是看不上我,那我何必在她面前现眼,这一避开,就避到了现在。还真不是故意的。
一行人出了商店聊各自的近况,朱建国说最近有一笔大生意,如果柯一凡有兴趣,尽管去朱庄小队找他。
柯一凡爽快的答应了。
正缺钱的柯一凡直接跟朱建国回家,然后就被领小黑屋里,看到小小的杂货间里藏着的东西,柯一凡立刻睁大了眼睛!
收音机!
很多的收音机,此时的收音机块头很大,有多大呢,比大的手提包还要大,有两个大大的眼睛,还有一个天线的那种。
“一台八十,卖出去多的都算你的,怎么样?干不干!”
柯一凡小鸡啄米一样的点头,“干!”
她正缺钱盖房子,怎么能不干。
☆、第 35 章
原来他们消失的这几天, 是搞这些去了, 他们一人一麻袋, 将这些货从远方运回来的。
柯一凡拿了三个,并没有付钱, 可以先卖掉再付。拿走之前她还小心的调试了收音机,看是不是有什么毛病,这收音机没有包装,也没有说明书,可能是为了躲避检查才剥去了包装的。据顺子说,这是水鬼们从外头背回来的。
检查收音机是否完好的时候,几人看她的眼神都有一点钦佩了,顺子是个瞒不住话的人, 说道:“不愧是城里来的知青,收音机都会用。”
??这有什么好难的,再难一点的智能手机她都会用。
可能是知青在本地的老乡眼里, 是自带一层金光的。朱建国十分不屑, “这有什么, 大城市的人家家户户都有收音机。”
柯一凡:“我家穷的很, 邻居家有,偷偷听过人家的。”
顺子问柯一凡:“那你会不会修收音机?”
这个倒是不会,她没这个技术。
顺子见她摇头, 颇为遗憾的样子。
幸运的是,这三个收音机都好好的,柯一凡背着东西回家, 立刻开始张罗着去卖,但是婆婆急着盖房子,催促着柯一凡快点开始。
“现在粮食都分下来了,庄里都有粮食,咱们买点儿?再晚了,那些余粮也被换成油盐酱醋,咱们上哪儿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