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孟廷辉因是第一次知贡举,便想要当场一睹此次进士科盛况,于是就起了个大早,独自出府去了贡院外,混在人群中等着看榜。
    她没穿女官官服,发髻也只挽了个最普通的,身周人声嘈杂不休,乱哄哄之间没人能认得出她便是被京中众人在口中议论来去的那个孟大人。于是她便装作是来赴试的女举子,左瞧瞧右看看,倒也乐得自在。在等着放榜时,她偶然听见有许多外路来的士子们私下议论皇上德政,心中不禁更加高兴,嘴角也一直噙着浅笑。
    礼部官员们出来贴榜时举众沸腾,榜上那密密麻麻百余个墨书名字比足量真金还要引人注目。吵闹之声渐渐地安静下来,人人都等着前面站着的人把榜上的名字念出来。
    礼部试所判贡生共一百六十八名,其中女贡生凡二十三名。这数字是大大超乎人们早先的估量,一时间来看榜的人都是欷嘘不已,纷纷感叹。
    孟廷辉听到大家的咂舌声,只淡淡一笑,便从人群中退了出来,欲返身回府去。
    人潮熙熙攘攘,转身之时恰巧有人在前面碍了她的路。她抬头,见是一素袍男子,便轻声道:劳烦一让。
    男子闻声侧让,嘴角冲她扬了下,没有说话。
    她走过去时随意向他一望,见这男子随身着粗衣布袍,然而眉目清秀,面庞俊逸,身骨挺拔,竟是气宇轩昂之态。
    而他脸上那若有若无的一丝笑意,倒令她有些不自在起来。
    她垂眼快步走开,却听后面有人高声唤道:尹兄!尹兄高居榜首,该请我等去喝酒才是!
    她足下立停,猛然转身,朝后望回去。
    恰又对上那男子不曾移开的目光,俊脸依然扬笑,见她回首望过来,便对她浅浅一笑。
    她蹙眉,见那男子被身后数人连笑带拉地拽走了,这才慢慢转过身来。
    尹兄,尹兄……尹清 是他?
    不禁微微哑然。
    以他之才,殿试之后必会一举登第。而他将来一旦入朝为官,这等才学配上这等俊貌,不知会在朝中女官们中间掀起怎样的一番波澜。
    想着,她又觉得有些有趣。
    沈知书离京外放已近两年,京中朝堂鲜有能逾其当初风采者,如今这一个尹清,比起沈知书来倒也不差。且他并无沈知书那样令人望而生畏的家世,想必会令朝中女官们趋之若鹜。
    街边桃树碎花摇落,洒了她一身淡香,她走着走着,不禁抬眼望一眼这碧天灿阳,嘴唇不禁又抿起了笑。
    眼见新帝登基后的第一场进士科便有这等才俊之辈涌出,这一副太平盛景令人安隅,她比谁都要开心。
    殿试之前,她依谕旨而将礼部试的策论卷子誊抄整理好,呈至御前请皇上过目。
    虽知不可过分逾矩,可她还是忍不住将之前曹京给她的那封拜贴一并带到了睿思殿,与尹清等人的策论一同呈了上去。
    陛下,她在案下不退,只等着他翻阅那些策论,小心翼翼地措词道:臣之前偶得尹清所作诗文,比他这篇策论更显才华,陛下可愿一阅?
    这段日子来尹清在京中已是声名雀起,以潮安北路才子、京中礼部试会元而闻名于士林,有传言道朝中已有臣工欲觅其为婿,眼下殿试虽还未开,却足见朝臣们对此人企望之高。
    他听见她的话,一把扔了手中的纸,靠上椅背,垂眼盯住她,你可曾见过尹清真人?
    她老实地点头,曾见过一面。
    他静待半响,突然道:前几日听人说起,此人甚俊。
    她想了想,点头道:臣以为纵是拿沈知书沈大人相比,尹清亦不逊分毫。
    他慢腾腾地从案上抽过那封帖子,伸指拨开,轻扫一眼,然后又望向她:便值得你不顾殿试诸例,眼下就来向我举荐此人?
    她听出他话中不悦,不由微窘,抬眼看他,解释道:臣怕陛下错失良材,倘是尹清于殿试上发挥不利,名出三甲之外,岂非一大憾事?
    他面无表情,缓声道:倘是此人于殿试上做不得好文章,便是诗文书翰堪比潮士,我也不会因你之言而特开恩例。
    她知道自己此番惹他不高兴了,便默声垂首,不再言语。
    殿上还有宫人未退,他却展臂撑桌,冲她道:过来。待她上前,他便凉声道:比起沈知书亦不逊分毫,倒是怎么个俊法?
    她瞅着他脸色不豫,再听他这语气,心下顿时转过弯来,脸一下子就红了,嗫喏道:臣……臣既不觉得沈知书沈大人俊,也不觉得尹清此人俊。
    欺君之罪你倒是不怕。他的声音依旧凉漠,可眉间却微微舒缓开来,殿试之前,不准你再私会与试贡生。
    她急道:臣并非是私会……见解释不通,她便索性撇嘴道:陛下身在天子之位,怎么还因为区区一贡生吃起味儿来了?
    他被她说中,脸色一下子就黑了,你放肆!
    她亦不给好

章节目录

江山为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沈太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沈太傅并收藏江山为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