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思过一旬,已过了大半,再几日,萧逸就出来了。
    同样一身赤红滚黑边的亲王蟒袍,面若敷粉,唇畔微微带笑,一路行来,不时停顿向仗义上折的朝臣致谢,举止从容,气度优雅,如春风拂面般温润和煦。
    一路行来,到了裴月明跟前,萧逸微微一笑:“三弟见笑了。”
    裴月明笑了笑:“二哥好本事。”
    他微笑:“侥幸罢了。”
    光看表面,挺哥俩好的,但实际关系两人清楚,裴月明心里吐槽,难怪萧迟不喜欢和萧逸相处,忒累了。
    这兄弟二人寒暄完了,就各自站好,宣政殿大门开启,早朝时间到。
    三日前,奏议处的最终结果也出来了。
    皇帝同意了条件交换。
    于是,奏议处很顺利地通过了,政事堂也增加了三个中书省席次。
    三日时间,段至诚大力斡旋之下,三席占据二席,结果达到预期。
    政事堂的事情告一段落了。
    奏议处已加快搭建起来,皇帝拨了距离紫宸殿不远处的太渊阁,飞快打扫归置,班底也是现成的,颜琼等人直接从保明阁挪过去即可。
    皇太子萧遇也正事走马上任,成为这个奏议处的一把手。
    迅速组建完成,昨天已经开始正式理政了。
    并且,皇帝还再给它改了名字,叫总参处。
    这个名字改得有点意思,当时一听,裴月明就和萧迟对视一眼。
    二人心知肚明,由于萧逸的横空出世,让皇帝危机感大增的同时,原先设定这奏议处的力度,他觉得有点不够了。
    不出预料,皇帝会再给太子增加点砝码,好操控太子和其余二子相斗,以达到打压削弱的目的。
    果然,今日朝会上,商议过大小政事后,皇帝没有让散。
    环视一圈,视线在皇子站位处一停,移开,他缓缓说:“日前,礼部和吏部上奏,京畿与地方荐举的名单和人员俱已抵京。”
    一听到这里,裴月明眉心不禁微微一蹙。
    “此事,就交于总参处具体负责,礼部、吏部,及兵部,还有北衙京营辅之。”
    “退朝!”
    ……
    裴月明眉心皱起。
    萧逸把皇帝刺激大发了。
    作者有话要说:亲上了亲上了,二更马上就来哈宝宝们!
    95、第95章
    大晋朝往前,是没有科举的。
    要么征辟,要么荐举。
    由上往下就是征辟,举个例子,比如皇帝听了上官拓的名声,就可以下诏征他入朝为官。
    至于荐举,则是由下往上,有制度荐,官府荐,私人荐,自荐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推荐某人为官。
    这大晋开国帝后是非常有魄力的两个人,推行科举制,采用考试取士,既给了所有阶层个相对公平的晋身阶梯,也大大拓宽了朝廷取材的社会层面。
    不过与此同时,也没有就此废除了荐举制。
    两者并行。
    虽然发展四百年下来,科举已逐渐压了荐举头,但后者还是存在的,并且是个很稳定的朝廷取才委官方式。
    屡试不第但确实有才华的,读书不行但另有优异技能的,譬如河工,刑侦,算术等等,诸如此类的偏门才能。不拘布衣还是小吏,都行。
    另外,推恩,世赏,补虚衔之类的,恩荫也并归到里头去了。
    由地方官员初步审核过后,把名单和人都送往京城来,由朝廷进行进步的考核复审,过了以后,再具体授官。
    非常重要的件事,并不亚于科举。
    因为这荐举的,不但有官,还有武官。
    本朝没有武举,这其实就等于武举了。
    所以兵部,北衙,还有京营都会参与进来。
    兵部不多说的,北衙是宿卫京城的内禁军,而京营常驻数十万大军,即是央军队。
    皇子哪个敢明面去接触后二者?
    现在皇帝给了太子个光明正大接触的机会。虽然领军的肯定是皇帝心腹,萧遇肯定也拉拢不了

章节目录

和大反派互穿的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秀木成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秀木成林并收藏和大反派互穿的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