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在皇帝的一意坚持下,也必是能成的。
    外书房静默片刻,段至诚松开微微收拢的眉心,缓缓道:“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另作打算。”
    为相多年,他对皇帝和朝局的了解极深,段至诚多年屹立不倒,靠的可从来不是侥幸。
    既然最后结果不会如人意,那何必继续去硬碰皇帝锋芒?不如退一步,去换取其他利益。
    “我以为,不妨上奏在政事堂再加中书三席。”
    政事堂是干什么的?
    政事堂名义上,是属于门下省的。
    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而审核具体办公地点就在政事堂。本来一开始,政事堂都是门下省的核心官员,但裁撤左右丞相以后,三省就渐渐有合一的趋势,后来就改了制度,调整政事堂制度增设席次,投票表决。
    目前政事堂共十一席,门下省五席,尚书省四席,而中书省只有二席。
    主要是中书省负责拟定诏令,诏就是他们拟的,这审核自然就不会多给了。
    现在皇帝铁了心要分出中书省的一部分的拟诏权,那行,那就退一步换审核权。
    加三席,中书省在政事堂的话语权将大大增加。另外,奏折怎么也得经过中书省才到这个奏议处的,具体的日后还有得扯皮。
    萧迟略略忖度:“舅舅此策不错。”
    一进一退,中书省并没有吃亏。
    段至诚政事手腕非常纯熟,对策说出来,可行性非常之高。现在朝堂在激烈反对,皇帝要达成目的也不容易,这其实就是条件交换,权衡过后,他应会同意的。
    周淳林侍葛贤等人纷纷点头附和。
    一致通过了。
    周淳道:“那,这安王殿下?”
    明面上的事情都商议妥当了,现在就剩一个二皇子萧逸。
    要如何就他们商议好的大方向,去把这二皇子给掀出来?
    裴月明说:“你们看,这申元如何?”
    她观察申氏父子很久了,自从知悉萧逸是鄣州时间的幕后推手产生一系列疑虑后,她就一直着意去观察忠毅侯申元父子。
    这对父子,横看竖看,她总觉得不是精的。
    就很不解,也不知是谁收拢窦广之流的人物的?
    她私下也和萧迟讨论过多次了,两人一致认为,背后肯定还有些重要环节是他们暂时未曾知道的。
    既判断申元不是扮猪吃老虎,那作为萧逸的母家掌舵人,眼下这情况,裴月明认为,他正好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
    现在的外书房议事,裴月明待得久了,因她偶尔发言也言之有物,渐渐她也会说上一两句。
    她就直接说了。
    “王妃说得不错。”
    萧迟肯定十分捧场的,尤其他认为这话在理,他微带自豪看了裴月明一眼,立即接话:“萧逸病休,如今不在朝上,正是好时机。”
    段至诚段至信等人略略忖度,点头:“不错。”
    萧迟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萧逸还在病休。
    之前皇帝遣张太监去探病,探完以后肯定得再把事情圆一圆的,于是皇帝命人赐下药材,并嘱咐好好休息。
    萧逸不是萧迟,这生病被皇帝垂询还是第一次,就算是“小病”那也得当成大病来办,以示感激天恩浩荡皇父关怀。所以萧逸这病假还继续请着,起码得再几天。
    萧逸称病,在朝中激辨的关口,二皇子一党就靠申元临场指挥了,此时不坑他,更待何时?
    这个奏议处,伤害的可不仅仅是萧迟一党的利益,萧逸那边也必会激烈反抗的。以往,萧逸的人都是一直混在他们里头的。
    可现在萧迟他们打的是退一步另谋利益的主意。
    激辨之中,一旦出现不同步,就会露端倪来了。
    萧迟吩咐周淳林侍等人:“明日朝上,汝等需见机行事。”
    他们不需要言语,让皇帝自己去发现,去怀疑,去追溯,比他们把证据放在皇帝面前效果还要好。
    “是!”
    ……
    三件事情,都商议出具体对策

章节目录

和大反派互穿的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秀木成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秀木成林并收藏和大反派互穿的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