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游而上,本来就没这么快,再稍稍放缓速度,来时五天,返程就足用了九天,回到沁水码头后登岸,还有两天的陆路。
    在距离京城东门还有大半天的路程时,当天傍晚,萧迟宿在茌乡官驿。
    夜里,段至诚段至信骑快马赶到。
    王鉴急急拍门,萧迟和裴月明惊醒,忙忙起身穿衣梳洗,迎了出去。
    段至诚段至信骑了半宿的马,正解了斗篷坐在榻上,两个小太监正给他们揉按大腿,一见萧迟二人,摇了摇头:“年纪大了,比不上年轻时啊!”
    “哪里?舅舅们怎么过来了?”
    萧迟问是这么问,但心里已明白了过来,算算日子明天恰好是休沐,段志诚二人也不回信了,索性自己过来。
    果然,段志诚就是这般说:“明日休沐,我们便来了。”
    幕后推手这事,并不是一件小事。若真,对整个局面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必须重新评估,后续部署也要因此作出大幅度调整。
    “黎州鄣州等地水土不同,饮食可适便?”段至诚段至信细细端详萧迟:“瘦了,也黑了些。”
    是瘦了点黑了点,但人眼看沉着了许多,外出历练一番,效果果然不错。
    舅甥几个许久不见,不免互相询问关心一番,但到底心里存着事,稍停一阵就匆匆往书房去了。
    四人坐下,段至诚立即打开自己带来的包袱皮:“有关窦安的履历生平,我都使人抄录了一份。”
    一本半指厚的册子,有关窦广任地考评政绩等等详细记录,这些段志诚二人都亲自看过了,并将重要事件和转折摘抄了出来。
    “窦广,字先陵,中和二十年的进士,当年殿试榜眼,……”
    萧迟接过摘抄,裴月明凑过去一起看,他往她那边侧了侧身。
    中和,是先帝的年号,先帝在位三十一载,而窦广为官已足有三十多年了。
    “进士及第以后,窦广进了翰林院,为翰林院编修。”
    这个很正常,每次科考以后,佼佼者都会留馆的,次一等才会直接授官和外放。
    虽说穷翰林穷翰林,但这个翰林院,其实就等于皇帝本人的秘书处,新鲜出炉的进士,要是能得了皇帝青眼,那从此平步青云就不是梦了。
    窦广显然得了先帝青眼的,三年编修任期还没有结束,他就被皇帝亲自调到詹事府为府丞。
    詹事府是干什么的?
    本朝的詹事府是东宫官署,专门设立作为辅助太子的机构。当时的詹事府可不比现在的詹事府,当今登基后陆续削减,现在詹事府规模大概只剩四分之一。
    当年却是足配詹事少詹事府丞录事舍人等足足二三十人,这些都是皇太子本人属官幕僚,专门就是辅助太子,给皇太子出谋划策乃至人才输出稳立朝堂的。
    当时的皇太子正是昭明太子,昭明太子乃先帝爱子,时年一十六初涉朝堂,先帝亲自给精挑细选有才能干之臣充盈詹事府,给昭明太子配备第一批班底。
    窦广正是其中之一。
    “调任詹事府后,他待了十一年,期间由正六品府丞一路擢升至从四品的右詹事。”
    萧迟和裴月明惊讶,两人对视一眼,萧迟问:“这么说来,他还曾是昭明太子的人?”
    提到昭明太子,他总有几分别扭,无他,段贵妃曾是昭明太子妃。
    “是的。”
    段至诚点点头:“如果不是……昭明太子正打算安排他外放。”
    作为昭明太子妃的娘家人,永城伯府是天然的太.子党,因此,曾一度和窦广也甚是相熟。
    段至诚回忆:“昭明太子几次提拔,我观,他们宾主甚是相得。”
    当年他年纪也不大,初涉官场,了解不深。只是有一点很肯定,窦广是昭明太子的人,还颇得信重。
    可惜,后来昭明太子英年早逝了。
    在昭明太子薨逝至当今登基之初的这么一段不算太短的时间里,詹事府人事动荡,树倒猢狲散,不少人都被贬谪了,包括窦广。
    后来窦广还是外放了,在外面辗转多年,凭借自己勤勉廉政以及能力,一步一步重新擢升回来,现在是河南道监察使,从三品大吏。
    后面这些,段至诚就不清楚详情了。段家和窦广只是同盟不是朋友,当年盟散,各自离去,他还是接了萧迟的信

章节目录

和大反派互穿的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秀木成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秀木成林并收藏和大反派互穿的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