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的工作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但有个前提是——
    百姓们不信任知县。
    所以可能会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努力吸引百姓,最好证实知县真的是好意,而并非要加害他们。
    乔庭渊听了主薄的忧虑,摸了摸鼻子。
    哪有时间让百姓们慢慢来看自己的真心,这第一步计划必须尽快实施,赚到钱之后才能在耕种季节到来之前,大量收购种子,实施第二步计划。
    现在农民手里都干干净净没有留存种子,更别说提衙门的仓库里了,也甭指望朝廷能援助多少,因此是要依靠乔庭渊来大量购买粮食种子发放下去的。
    不然明年的税收都是个问题。
    所以,乔庭渊的手敲了敲桌面,重新吸引了主薄的注意力。
    “刚开始的话,就先在孩子们那里宣传,主要宣传摘花的事情,一天三个馒头。”
    像摘花这种活儿,又轻便,又灵活,给孩子和女子干是最好的,而孩子又不会担心知县能图谋他们什么。
    有了孩子们吃到馒头的例子放在前面,不怕人不来。
    “等到后面人多了,就把大人都安排在修补县城的事情上去,县学还有公共的厕所,下水管都需要重新铺设维修。”
    乔庭渊有条不紊的安排着。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大兄弟:mming 4瓶;
    话说…好像快完结了…我翻了翻我的大纲…总感觉哪里有什么不对劲
    ☆、第一步计划实施
    有了前一天晚上安排, 第二日主薄直接拿着县城里的图纸四处的查访, 记录下破坏的情况怎么样。
    比如说县学这种地方可能因为叫受到了大面积的损坏,还有放火的原因, 里面的木制品已经破败不堪了, 这就需要大量的修复工作。
    再加上县学里面本来的书籍也被毁坏的很多。
    幸亏两位留下来的教谕十分珍惜书籍,还在把很多县学里能够抢救回去的书藏在了家里。
    要不然可能都会被拿去当引火的柴火了。
    要知道县学里的书籍那可都是长期经营得来的, 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够集齐的。
    所以这也全都是以后整个县的文化底蕴, 就如同当年乔庭渊去县学一样,都是依靠着县学里的书籍资源以及教师资源。
    不过这些事情还不在眼下的考虑之中,乔庭渊只是记在了心里面, 等到之后再把这件事情拿出来发展了。
    眼前还是修好就行。
    这边主薄在记录着需要重建的东西, 而另外一边乔庭渊吩咐安穗以及衙役在做第一步计划的初始行动。
    “你去在县城里面找到二三十个孩子过来,跟他们说, 按照我给出来的图纸上的花儿来摘。”
    “在早上一开始先发一个馒头, 等他们全都摘完了之后,中午再发一个。晚上如果愿意接着继续摘花的话,再发一个, 整的来说就是一天三个馒头。”
    因为在安排的庄子里面有专门负责检查收集过来的花儿的质量以及重量的人。
    所以让安穗他们直接带着孩子们去摘花,摘完之后送到庄子里,让庄子的人进行处理。
    这便是最开始的工作了。
    因为贫穷的关系, 县城里的孩子其实并不少, 出生率极高,而且被抛弃的是大多数。
    也亏得这些孩子们足够坚强。能够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活下来。
    而在之前的发放救济粮的活动之中。这些孤儿并不被算在其中,因为没有正式的纳入户籍。
    所以乔廷渊当时只是粗略的统计了一下, 笼统的按人头发放了粮食。
    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粮食并不够填饱肚子。
    他们还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
    所以,让安穗去做这事儿,十拿九稳的事能够做成的。
    “另外要把所有干活的孩子或者是大人的名字都要登记下来包括家庭信息之类的。”
    统计好完整的信息才能把后面的工作分配好,也是一次重新的人口普查了。
    “行了去干活吧。”
    因为安穗年纪大了,逐渐稳重,乔庭渊也不会把安穗拘在自己的身边,一直做自己的近侍。
    这样未免太过于屈才。
    乔庭渊也算是一把手把安穗□□出来的。
    所以安穗现在一般都在外面走动,帮着乔庭渊做一些他并不太亲自方便去做的事情。
    而乔庭渊的贴身侍候,又被安穗找来的徒弟所担任着。
    外面的事情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乔庭渊也在写信向查松告知自己这边的情况,还要向皇上及时写明奏折,告诉自己现在工作的进度。
    乔庭渊当然不会实打实的把一切事情都交代上去,但是有一个大概康帝并不会计较那么多。
    康地又不是长了四只眼睛六个手,哪里能过顾得来这么多

章节目录

寒门子的养家记(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谢清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谢清辞并收藏寒门子的养家记(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