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0
只有通过这次考试才能顺利参加接下来的乡试。
乔庭渊身边的几个人都自然而然的通过了, 只管去报名。
多年过去了, 当年的那个面貌登记肯定是有变化的,所以又要再次把程序再进行一边,严防各种替考作弊行为。
乡试在京城以及各省的省城举行, 考期多半是在八月,因此也有着“秋闱”的别称。
这次考试的正副考官都是有皇帝指派,翰林院进士出身的官员充当。
乡试的难度级别较之前具有地方性质的而言,瞬间提升了难度与档次。
获得了举人的身份之后,便会有身份上的许多转变。
所以有了“范进中举”的趣谈。
多少人是败在了乡试这一遭,但多少对举人仍然是趋之若鹜是因为到了举人这一步便有了候补官员的资格。
到时候与富商豪绅一结为姻亲,使了足够多的钱财,九品芝麻官还是能混到手的。
再说了,举人能够免税的农田足足有400亩,那些乡绅就算不想结为姻亲,肯定也会带着农田,登记在举人名下的。
这就是说,举人不一定能够自己去做生意、经商,但是却能够庇护他人,以此带来钱财。
举人轻易不会犯错,被革除功名。
乔庭渊送走了魏与添,看着魏与添急匆匆的走远。
魏与添现在一边忙着学习,一边还在人家家里当西席,也就是老师。
比起之前给人家写字画画来说已经舒服了很多,因为他可以趁着给人家当先生的时候,也能看自己的书,不会落下太多功课。
“娘,我去一趟师父那里。”
何杏扯住要走的乔庭渊,“走那么快干什么,把这个拿给查先生。”
何杏拿了篮子给乔庭渊,“里面都是桂花饼,可甜了,不过查先生少吃一些,免得牙疼。”
乔庭渊打开盖着的布闻了闻。
一股子的桂花味道扑鼻而来,让刚吃过饭的乔庭渊都忍不住饿了一下。
“成。我先走了。”
最近两年夫妻俩也对查松比较熟悉了,就连吴娘子都与何杏见过好几面。
因为吴娘子的年纪渐渐长大了,但是有些事情上还是很生疏,何杏便被查松嘱咐,教导一下这些事情。
而何杏这些年在光州城里待久了,和那些富贵人家的太太打着交道,慢慢的学会了太太交际,虽然大部分在家里还是从前的样子,但是外出的时候已经像模像样了。
曾经何杏还问过乔庭渊。
“查先生的那个孙女年纪不是和你正好吗,就大了两岁,还是因为家里的丧事耽搁了。”
乔庭渊摸了摸鼻子,说:“师父应该有安排。”
他回避了何杏的试探,但心里却也微微一动。
这几年相处下来,也渐渐的了解到。
父亲也曾经担任朝中高位,但是因为前几年的那一场风波,牵连到了兄弟,父子两人在狱中冤死,后来母亲气急去世。
等守孝期满了以后,查松才把人接过来的,带在身边。
因为吴姓宗族的人避免被牵连,几乎就是不承认仅剩的吴衣水的身份,若不是吴衣水聪明伶俐,及时联系到了在外的外祖父查松。
恐怕家产都被吞得一分不剩了。
虽然查松也在这场风波里面,但好歹也是主动辞官,在文人之中还是很有脸面的,吴家好歹归还了部分家产。
眼下吴衣水的身份就有些尴尬了,自然不会能再找到从前那样门当户对的夫婿了。
之前有意向的那些人家也避之不及。
这婚事便耽搁着了,眼下正是着急的时候。
“来了,你这次的题答得比以前要出色不少,特别是诗赋这里,倒有点不像你的水平了。”
查松先是把乔庭渊上一次的作业题拿出来,把乔庭渊犯错的地方勾了出来。
其实也不能叫做犯错,只是思维有些不太一样。
查松教导乔庭渊这两年,是感受到了乔庭渊的思维格外跳跃,有时候有着出乎意料的见解,但是总归是出去历练的少了,对眼下康朝的民生状态不是很了解。
因此有的时候作答的时候就有些异想天开,游走在纸上,并不太切实际。
查松与其他的文人不太一样,不讲究辞藻华丽,虚无缥缈的描写。
只讲究实干、直接。
查松既能够简单又能够写出来应和世俗的诗赋,所以他在教导乔庭渊的时候,也是让他用两种文体作答。
但明显乔庭渊的实干简单型的作答比华丽辞藻的要出彩的多。
“还有,你的水利与农生方面的书要再多看看。”
“乡试不一定有很多题考,但涉及到你最好还是要会的。”
这就是俗称的,知识点了解并掌握。
像四书五经都是熟读并背诵的级别了。
“是,《齐民要术》学生已经看过,
乔庭渊身边的几个人都自然而然的通过了, 只管去报名。
多年过去了, 当年的那个面貌登记肯定是有变化的,所以又要再次把程序再进行一边,严防各种替考作弊行为。
乡试在京城以及各省的省城举行, 考期多半是在八月,因此也有着“秋闱”的别称。
这次考试的正副考官都是有皇帝指派,翰林院进士出身的官员充当。
乡试的难度级别较之前具有地方性质的而言,瞬间提升了难度与档次。
获得了举人的身份之后,便会有身份上的许多转变。
所以有了“范进中举”的趣谈。
多少人是败在了乡试这一遭,但多少对举人仍然是趋之若鹜是因为到了举人这一步便有了候补官员的资格。
到时候与富商豪绅一结为姻亲,使了足够多的钱财,九品芝麻官还是能混到手的。
再说了,举人能够免税的农田足足有400亩,那些乡绅就算不想结为姻亲,肯定也会带着农田,登记在举人名下的。
这就是说,举人不一定能够自己去做生意、经商,但是却能够庇护他人,以此带来钱财。
举人轻易不会犯错,被革除功名。
乔庭渊送走了魏与添,看着魏与添急匆匆的走远。
魏与添现在一边忙着学习,一边还在人家家里当西席,也就是老师。
比起之前给人家写字画画来说已经舒服了很多,因为他可以趁着给人家当先生的时候,也能看自己的书,不会落下太多功课。
“娘,我去一趟师父那里。”
何杏扯住要走的乔庭渊,“走那么快干什么,把这个拿给查先生。”
何杏拿了篮子给乔庭渊,“里面都是桂花饼,可甜了,不过查先生少吃一些,免得牙疼。”
乔庭渊打开盖着的布闻了闻。
一股子的桂花味道扑鼻而来,让刚吃过饭的乔庭渊都忍不住饿了一下。
“成。我先走了。”
最近两年夫妻俩也对查松比较熟悉了,就连吴娘子都与何杏见过好几面。
因为吴娘子的年纪渐渐长大了,但是有些事情上还是很生疏,何杏便被查松嘱咐,教导一下这些事情。
而何杏这些年在光州城里待久了,和那些富贵人家的太太打着交道,慢慢的学会了太太交际,虽然大部分在家里还是从前的样子,但是外出的时候已经像模像样了。
曾经何杏还问过乔庭渊。
“查先生的那个孙女年纪不是和你正好吗,就大了两岁,还是因为家里的丧事耽搁了。”
乔庭渊摸了摸鼻子,说:“师父应该有安排。”
他回避了何杏的试探,但心里却也微微一动。
这几年相处下来,也渐渐的了解到。
父亲也曾经担任朝中高位,但是因为前几年的那一场风波,牵连到了兄弟,父子两人在狱中冤死,后来母亲气急去世。
等守孝期满了以后,查松才把人接过来的,带在身边。
因为吴姓宗族的人避免被牵连,几乎就是不承认仅剩的吴衣水的身份,若不是吴衣水聪明伶俐,及时联系到了在外的外祖父查松。
恐怕家产都被吞得一分不剩了。
虽然查松也在这场风波里面,但好歹也是主动辞官,在文人之中还是很有脸面的,吴家好歹归还了部分家产。
眼下吴衣水的身份就有些尴尬了,自然不会能再找到从前那样门当户对的夫婿了。
之前有意向的那些人家也避之不及。
这婚事便耽搁着了,眼下正是着急的时候。
“来了,你这次的题答得比以前要出色不少,特别是诗赋这里,倒有点不像你的水平了。”
查松先是把乔庭渊上一次的作业题拿出来,把乔庭渊犯错的地方勾了出来。
其实也不能叫做犯错,只是思维有些不太一样。
查松教导乔庭渊这两年,是感受到了乔庭渊的思维格外跳跃,有时候有着出乎意料的见解,但是总归是出去历练的少了,对眼下康朝的民生状态不是很了解。
因此有的时候作答的时候就有些异想天开,游走在纸上,并不太切实际。
查松与其他的文人不太一样,不讲究辞藻华丽,虚无缥缈的描写。
只讲究实干、直接。
查松既能够简单又能够写出来应和世俗的诗赋,所以他在教导乔庭渊的时候,也是让他用两种文体作答。
但明显乔庭渊的实干简单型的作答比华丽辞藻的要出彩的多。
“还有,你的水利与农生方面的书要再多看看。”
“乡试不一定有很多题考,但涉及到你最好还是要会的。”
这就是俗称的,知识点了解并掌握。
像四书五经都是熟读并背诵的级别了。
“是,《齐民要术》学生已经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