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雯娘的本事,自己一个人足以,但雯娘是想出嫁以后还留着一些念想,故而让乔庭渊画了这个绣样。
    “好,等会儿就画好了。”
    乔庭渊把团扇的大小在纸上笔画好,在纸上先打了草稿。
    何杏还有点奇怪,“平安是什么时候学的画这些东西?”
    雯娘掩嘴笑。
    何杏和乔成都忙着挣钱,乔庭渊小的时候无聊经常和雯娘一起吧乔成的花样拿出来描摹,自然而然的就会了。
    但其实,雯娘是真的靠自己的天赋以及乔庭渊时不时暗暗的指导,自学成才。
    而乔庭渊本身是有一些国画基础的。
    乔庭渊拿颜色不重的笔画了莲花的样子,再转手交给雯娘。
    何杏凑过来,看了看,“看不出来平安还偷偷摸摸的学了这一手啊。”
    乔庭渊还没得意多久,就被何杏安排了一大堆绣样的工作。
    “你都看着画一些,你姐嫁过去的一些衣裳都要准备新的,赶紧麻溜的画出来。”
    现在女子都善于手工刺绣,这种衣裳基本就自己包办了,在结婚之后还要包办一家人的。
    在乔庭渊的任劳任怨之中,第三次下财礼的时间也到了。
    中间的时候乔成还会带着乔庭渊出去走亲访友的拜年。
    下财礼,就是送一些银锭、布匹。
    所以结婚的时候,银钱都能够刷掉一堆门不当户不对的人。
    等这些礼都走完了,正式的结婚时间就可以定下来了,请人算了个适宜婚嫁的日子便可以了。
    越临近结婚,雯娘越紧张,每天几乎就是和乔庭渊一样早起晚睡的时间作息。
    家里就只有个何杏能安慰到她了。
    等到了结婚前三日,赵沛那边送来了雯娘结婚当日要装扮的东西,比如说口脂或者是眉笔这些东西。
    而在结婚的前一日,何杏就把乔庭渊叫醒。
    “走了,去你姐夫家里一趟。”
    乔庭渊还有一丝的迷茫,直到去了之后,才知道,是女方要给男方的家里做一番装扮,铺床之类的,搞一个洞房出来。
    顺便再把一部分嫁妆送过来,堆在赵沛的院子里。
    乔庭渊就负责和赵沛聊天,而何杏手脚麻利的和赵沛家里的婆子一起装扮着红色的绢花,这些都是雯娘自己做的。
    收拾了这些,第二天一早,雯娘就起来梳洗打扮,上妆,而后祭拜祖宗牌位。
    乔庭渊也换上了一身喜气的衣服,正在门口等待赵沛来接人,屋子里得到雯娘与何杏早都哭作了一团,旁边的亲戚赶紧擦眼泪安慰劝解。
    康朝的女子喜服是墨绿色,而男子是红色,这种经典的红配绿组合是极为流行的。
    等赵沛那方敲锣打鼓的来了,安穗赶紧把鞭炮放起来,噼里啪啦的作响。
    乔庭渊先是让赵沛一行人进屋,屋子里设了宴席。
    而后等到了吉时,会有人说着吉祥的话,这个时候赵沛便在门口的花轿等着。
    乔庭渊则要把雯娘背在身上,送到花轿里,而后再随同男方一起去男方家里当座上宾。
    雯娘在轿子里拿着扇子遮面,也不敢四处看,只能听到锣鼓喧嚣的声音。
    等到了赵沛家门口,举办婚礼的人又拦下了一行人,这个时候就要作诗给喜钱。
    但作诗这种事情,并不属于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平民百姓,只用求饶一阵子,给了喜钱就过去了。
    乔庭渊还想看着雯娘下轿子,却被赵沛庄子里的人极为热情的簇拥了进去,乔庭渊只能回头向雯娘张望了几眼,便在座席上端坐着,开始了客套。
    等门口的工作做完了,又到了拜堂的时候。
    安穗眼瞅着乔庭渊的神情微微一变,赶紧给乔庭渊递了一张手帕。
    乔庭渊抬手接过,但不致于到这种程度,毕竟赵沛现在看来是一位良人了。
    过了这布,一直吃到晚上,乔庭渊还破天荒的主动给赵沛敬了杯酒。
    随后,等安穗扶着乔庭渊回到家的时候,家里的红布都已经收拾干净了,出嫁之前的繁忙没有了,只剩下安静。
    屋子里的乔成正在就着小菜喝酒,何杏默默无声的在洗衣服。
    看见乔庭渊回来了,乔成说:“现在开春了,也暖和了,过阵子就去光州城,那边的铺子还要早点开。”
    至于县城里的铺子已经交给了雯娘,雯娘现在从何杏的手底下,已经把独家的卤料、手艺都已经学到位了,也不用担心意外。
    再过三天是女方又要再次给男方家里送一些东西,而这个时候有可能会回门,也要可能是七天之后再回门。
    不过像赵沛这样住的近的,三天就是正常了。
    眼下,何杏也要一起去,还要在家里收拾带过去的东西,一些长期不用的锅碗瓢盆送回乡下,再带上存着的干菜。
    “郎君,有一位沈郎君找您。”
    安穗突然听见了敲门声

章节目录

寒门子的养家记(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谢清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谢清辞并收藏寒门子的养家记(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