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再吃宫中一米一粟,在永巷空地种蔬果谷物,谴人去宫外买布缝衣,还喂养了家禽。
    自从去了永巷,柔婕妤便十分开心,宫娥教她织布,她教她们识字乐舞,她还会糊宫灯,做木工。
    婕妤不愿再委屈自己,她如今只是时柔。
    从前永巷人人避之,如今却换了一番模样。
    江鄢内侍长亭去瞧过一次柔婕妤,那时她正在听宫娥讲故事,她见长亭,微笑招呼。
    长亭笑着走过去,顷刻惊的差点跪下。
    婕妤已有孕,腹部隆起,太医来瞧,说是胎儿已七月。
    婕妤来永巷,不过四月。
    婕妤生子在八月,依旧在永巷,快快乐乐,不提其他。
    婕妤之子,取名江风旸。
    他长至三岁,被接出永巷,移至长宁殿。江风旸姿容甚雅,在一众皇子里鹤立鸡群,见之难忘。
    江风旸常去看他的母亲,一同的还有长亭。永巷总是热热闹闹,他的母亲脸上总是挂满笑容,眼睛亮亮的,明眸皓齿,顾盼生辉。
    江风旸所有美好的记忆,俱在永巷。
    他从不轻视女子。
    他八岁,中宫新立皇后,婕妤编了一册书——《汝歌寻常》,记永巷乐事,江风旸成长趣事,还有汝歌风俗。
    婕妤在,永巷真长安。
    他十岁,婕妤染病,年三十五,长亭慌忙去瞧,见婕妤精神尚好,穿素衣,温柔一笑,依稀双十年华。
    第二日,婕妤长逝。脸庞带笑,无所憾。
    长亭哭了。
    江鄢当日,立太子江风旸。
    江风旸出永巷,昂起头,神色清冷。
    长亭柔声道:“殿下,夜凉了,该回东宫了。”
    “嗯。”
    夜晚长亭坐在门槛上,叹息。
    “陛下配不上婕妤啊,他负婕妤良多,若是婕妤遇上离国宋安那样的君主,定是一世安宁。”
    身旁有人接口:“宋安那样的君主?”
    长亭道:“那样的君王,真心爱护珍惜眼前人,宋安后宫,实自一人,太子宋轻舟,听闻在暘谷历练,那可真自由啊……”
    他又自顾自呢喃一句,低头笑了。
    .
    九月暘谷,风微凉,草变黄。
    来了秋季,来了熬鹰人。
    轻舟与五娘蹲在草地上采蘑菇,忽听远方鸟长鸣。
    抬头一望,东面山顶上,鹰振翅而飞,直直下落,飞过青山葱茏,越过湖水,鸣声震荡山谷,人人静止而望,看它飞往草原,掠过五娘头顶。
    宋轻舟护好五娘,又听口哨声清亮,鹰盘旋,收翅,稳稳落在一人肩上。
    “熬鹰人来啦——”
    五娘欣喜,站起身,挥手:“阿木叔叔。”
    宋轻舟跟着站起,见此人壮硕如树,头发茂密,编成小辫垂在脑后,着装简朴,看似风尘仆仆,他看向远处,目光锐利,苍鹰站在他肩上,轻拍翅膀,此人看过来,目光疏而温和。
    “五娘长高了。”
    林山卿拉着宋轻舟,跑过去,仰头道:“这是我的哥哥,宋轻舟。”
    又对轻舟道:“这是最厉害的阿木叔叔。”
    阿木笑容和蔼:“小公子好啊。”
    轻舟微笑:“叔叔好。”
    鹰动了动,阿木弯腰,五娘摸它头:“大胖肥了呢。”
    鹰张嘴,扑腾翅膀,阿木大笑。
    .
    熬鹰人没有名字,林渊叫他阿木,林山卿便也跟着叫阿木叔叔。周边村民习惯叫他熬鹰人。
    他能熬鹰,鹰不睡,他不睡,站着与鹰对望,直至苍鹰臣服。
    苍鹰征服天空,他征服苍鹰。
    村民无一不敬佩。
    熬鹰人不是熬鹰的,他就熬过那么两只鹰,他是做牛肉干的。
    一匹马,一只鹰,自远方而来。
    村民争相喊:“熬鹰人来了,快把家里的牛肉羊肉拿出来——”
    空地摆着圆树桩,旁边一口锅,锅下梨树枝,锅里菜籽油。
    熬鹰人伸手:“刀来。”
    有人递刀。
    “第一家,肉来!”
    竹篾上放着牛肉,递过去。切条,撒香料,入锅,起。
    他炸的牛肉干好啊!不塞牙。
    他还能烤牛肉干,风干后烤,不柴,肉丝粗,粘连,香!
    无人能及。
    同样之做法,同样之材料,就是不及熬鹰人,吃过熬鹰人做的牛肉干,其余肉干皆味同嚼蜡。
    他每年九月来,做牛肉干,不用酬劳,只每一次拿出一些肉干,积少成多,也有好几捆,苍鹰在草原上抓野兔,去山林抓野雉,他处理好,风干了烤了炸了,麻袋一装,马背上一扔,几大捆几麻袋,一人一鹰一马,十月,逐着西风走,草地天空一条线,上有夕阳红。
    “熬鹰人哪去?”

章节目录

战城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柳忆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柳忆之并收藏战城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