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战城南
    作者:柳忆之
    章节:共 97 章,最新章节:吾本俗家子
    备注:
    本文将于6月4日周四全本倒V,自27章始。看过不要重复购买哦,谢谢支持(^_^)  *将军之女vs敌国太子 细水长流日常向*  我今年六十又二,当皇帝都当累了,一累,就想去暘谷,那是我妻子长大的地方。  若问我是什么时候对我妻子动心,我大概要认真想一想——次数太多,记不清。  不过每次一看月亮,我便会想起二十一岁那年——  花树上,月高高。  月高高,影小小。  一人门前走,一人门缝后。  她偷偷瞧。  我心悄悄。  ————————————————————  史官年老,整理史书,修本纪,忆起云砚太子妃。  不知用何词概之。   想起某日月夜,他在东阁当值,推门透气,见太子醉酒,步履摇晃。欲出门扶之,却不想太子妃背起太子,稳稳走过门前。  失笑,转而翻开手边《战城南》,重铺纸,为看官们写下观书指南:  1、1V1,双c,he   2、文章它架空,作者她天马行空   3、太子妃她蛮有钱,太子他没有太子妃有钱  4、太子做的一手好绿豆糕,别想,只给太子  5、节奏没有那么快   6、观书愉快
    ==================
    ☆、云砚
    (文/柳忆之 /2019.12.27 /独发晋江)
    冬天到来时,诏安跟随父亲搬来了云砚。
    云砚原是离国的都城,六十年前烽火战乱,那时不少百姓亲人离散,离国国君就站在高高的城墙之上,看那逃窜的人群,听凄婉的哀叫。仿佛每年的十五月圆夜,人们提着花灯涌入城门,歌舞升平,清歌一片。
    他就站在那里,俯瞰满地狼藉,大呼“离散”,声音传过老远。
    六十年一晃而过,不少地名已更改,云砚却依旧是云砚。
    诏安和父亲在云砚近郊买了房,准备在此定居。这个冬天才收拾妥当,正式来到这里。
    冬天农活不忙,人人都乐的清闲,诏安没事就爱四处乱窜,各家串门,揣着瓜子听人唠嗑。
    近来他爱去附近的一个农妇家里,因这农妇见识颇多,谈吐不凡,而诏安就爱听这些旧事,听那些达官贵人的过去。
    冬日的暖阳很是舒服,诏安在午后又去了农妇家里,农妇坐在光秃的银杏树下刺绣,绣的是一名女子,红衣白马。
    诏安摸了一把绣帕,看向农妇在阳光下发亮的白发。
    “这绣的是谁?我可认识?”
    农妇呵呵的笑:“你当然不认识,毛头小子怎么会认识这几十年前的人?”
    “那你为何要绣她,她是当时有名的美人儿?”
    农妇看着他:“她很美,却并非以美闻名。”
    诏安突然有了兴致,他好奇问道:
    “诶,那当时有名的美人是谁?据说是西府侯爷家的大小姐,名叫王越笙,至今还有许多关于她的佳诗美句流传。”
    “西府的王越笙也美,不过我心中还是这名女子更美。”
    “大概你识得她,所以更为偏向她。”
    农妇笑他:“小孩子家家的,倒是会讲道理。听口音你可不像云砚人,是哪的人啊?”
    “祖上都是柳溪人士,我父亲看云砚繁华,又因我小字带‘云’,说与此地有缘,便与我搬了过来,将来我是要考科举,中状元的!”
    “哟,有志气呢!”
    妇人挽了线,拿起未绣完的帕子,对着阳光一看,问诏安:“你看她美不美?”
    诏安认真的看了好几眼,他仅能看出这绣的是名女子,很诚实的摇头:“这我看不出来。”
    妇人不再追问,拿起绣花针在头皮上划了几下,继续绣下去。
    诏安问她:“婆婆知道那以前是干什么的吗?一大片空地,空在那着实可惜。”
    农妇往那一看,脸上笑出了褶子:“那儿啊,以前可是城墙。”
    “城墙?”
    “离国都城云砚的城墙,后城墙被拆。砖块被附近人家拿去修建屋舍,于是那里便成了空地。”
    诏安不问了,看向那大一片空地,依稀可见砖块瓦砾,荒草间,仿佛看得到箭矢,看了半响,他惊呼。
    “你看,那好像是烽火台!”
    农妇笑了笑,拿起手中的绣像,对着那片荒草空地,嘴里哼唱:“轻舟不见山啊,山中不见月……”
    这是云砚当地流传的歌谣,诏安听入了迷,依稀可见江上的一叶小舟,江水之上有清风,清风徐来,掠过两旁青山。
    农妇放下绣像,看着远方青山,缓缓道:“孩子,我给你讲故事。”
    “好啊。”诏安搬了凳子坐在她身旁,农妇摸着他的头,道:“云砚啊,原是离国的都城。”
    “我知道的婆婆。”
    农妇笑,接着道:

章节目录

战城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柳忆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柳忆之并收藏战城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