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怕是跑不了你们。”
    梅香哦了一声,“那我少送些,总得量力而行,我又不指望去巴结他,我们家只是个卖豆腐的而已。”
    叶氏忍不住笑了,“你们家虽是卖豆腐,可这半个城吃的都是你家的豆腐,谁还能不知道呢。”
    梅香嘿嘿笑了,“今年也没落下几个钱,都被我花了。”
    叶氏长长出了口气,“马上就要过年了,估计年前他也就办这一回酒席,你们稍微做个样子,别逞能。若是送的太厚了,点了他的眼,以后就得盯上你们。你们不知道,县里那几个大户,都被吃了好几回了。”
    梅香皱了皱眉头,“若是那钱拿去修桥铺路,也算做了好事,就这样悄没声息填了坑,竟是白扔了。”
    叶氏又叮嘱女儿,“到时候让茂林一个人去,到时候你弟弟们和张县尉也会去。尽量不要往他面前凑,就当个普通小户人家。”
    梅香得了叶氏的嘱托,回去之后都转达给了黄茂林。
    酒席当天,黄茂林备了一份普通的礼,独自一人吃喜酒去了。
    门房收了礼,黄茂林如实报上姓名,并拿出了请帖,有人带他进去。
    这带路的也不知道他是县丞的亲姐夫,只以为是个普通小商人来巴结的,就把他安置到了偏院里,这正中黄茂林下怀。
    与黄茂林同桌的都是家里开了铺子的小商家,巧的是没有一个人认识他。黄茂林谨记叶氏的话,不打眼不出头,只管吃酒吃菜。
    有人来套话,黄茂林也是一问摇头三不知,只说是来吃喜酒的。
    中途,有个小管事过来招呼大家,敬了杯酒又走了。如县太爷家里的人,自然不会来招呼偏院的客人。
    黄茂林拿出他庄户人家的做派,大碗吃饭,吃菜时净挑肉吃。一连吃了两大碗,肚子混饱了之后,他就告辞了。
    回家之后,黄茂林把今儿的事情说给了梅香听。
    梅香忍不住咋舌,“你这花了十几两银子,只在偏院混了顿饱饭,连纪家人的面都没见着,可见那些被纪家主人招呼的,得花多少银子。这一顿酒席,纪家过年的钱都赚回来了。”
    黄茂林又打了个嗝,“你还别说,饭菜倒是做的不错。这要是在乡下,我定要给你带一些回来吃。”
    梅香忍不住笑了,“这县城里好是好,就是规矩太多。我也去几户人家吃了喜酒,从没见有人带了饭菜回家的。这要是搁咱们平安镇,桌上剩了那么多菜,带些回来给家里老小吃,也省得浪费了。”
    黄茂林摸了摸肚子,“等以后孩子们大了,各自成家,我定要回老家住去。”
    在家里消过食之后,黄茂林又跑出去了。到了腊月,豆腐坊里生意特别好,各家酒楼也订了许多货,黄茂林一天不落的要去看着。
    平常送货,都是黄茂坚带着伙计去,这会到了腊月,黄茂林也要去和酒店掌柜们叙叙旧,再给他们送些好处。虽说是长久的生意伙伴,把人打点好了,明年才能更好的合作。
    除了去和掌柜们叙旧,黄茂林把各处的帐也收了收,又多归拢了一些银子回来。
    梅香在家里备着年货,过几日他们就要回平安镇过年,各样东西都少不了。除了家里的吃喝,还有各处的走礼。
    梅香提前把王铁锁父子二人打发回了平安镇,先把屋子收拾好,在镇上多买些柴火,一些能就地买的东西,梅香都列好了单子,让王家父子趁着年前都预备好。从县城里买一来价钱贵,二来往回运也不方便。
    两口子合计好了,等衙门封了印,梅香跟着娘家人先回去,把年货也一并带回去。黄茂林继续在县城里,等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毕再走。
    到了小年这一天,衙门封印,叶氏着人来通知梅香,明儿一起回平安镇。
    小年当天,黄茂林和梅香把黄炎夏夫妇接到家里来一起吃顿饭。
    黄茂林劝黄炎夏夫妇跟着梅香一起回去,“这一年辛苦阿爹了,阿爹阿娘先回去,我稍后就来。车我已经找好了,明儿早上就和我岳母等人一起走,路上也有个照应。”
    黄炎夏也同意了,“豆腐坊里这几日要用的豆子我都预备好了,伙计们我也和他们说好,等二十八再放假。到时候你给他们一人封个红包,打了他们各自回去。几个小徒弟家里离的都远,愿意留在豆腐坊里看着的人,多给些压岁钱,愿意跟着你回老家过年的就一起带回去。你也别贪多,过年要紧,赶紧忙活完了就回去。若等的太久,你连车都找不到。”
    黄茂林点头,“阿爹放心,我心里都有数。”
    转天早上,黄家人跟在韩家车队后面一起往平安镇出发。
    梅香给黄茂林留了许多东西,包括他这几天的适用,还有过年后回县城要招待客人用的东西。
    因老家有王铁锁父子,梅香把贵仁留给了黄茂林,又把王妈妈留下做饭,几个丫头也都带走了。
    县城离平安镇也就是两个时辰的路程,因妇孺较多,走的比较慢。
    中途歇息的时候,梅香爬到了

章节目录

卖油娘与豆腐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青云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云上并收藏卖油娘与豆腐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