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关系之道颇有心得。
    韩敬博整日把明朗带在身边,跟他讲解各处人脉。明朗幼年丧父,见惯了人情冷暖,最知人心,什么人该说什么话,一点就通。
    秦先生听说此事之后,给女婿写了一封长信,把自己这么多年做县丞的经验倾囊相授,还送来了一些现银,给女婿打点用。
    等到四月初,县城里终于传来好消息,前任县丞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吏部重新授了他外地官职,荣定县县丞职位空缺。
    张县尉等人频繁四处活动,叶氏给的那些银子根本不够用,张县尉和韩敬博往里面补贴了不少,但这个时候也顾不上说银钱的事,姻亲姻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等事情办成,这点银子算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端午节前后,明朗的任命书终于下来了,虽是微末小官儿,任命书上却也加盖了吏部的红章。
    叶氏再次喜极而泣,韩氏族人要求叶氏办酒席,叶氏却拒绝了。
    叶氏亲自与韩文富解释,“七叔,他们兄弟二人去年才办了流水席,这会子若再大张旗鼓,太过打眼。二则,不瞒七叔,前些日子打点上官,我把家底都掏空了。这会子若办酒席,说不定就有人来送礼,明朗还未上任就收人钱财,说出去岂不难听。还有,四弟为了我们辞了书吏一职,我们内心正愧疚着呢,哪里还有心思庆贺。”
    韩文富点头,“侄媳妇说的有道理,树大招风,确实不宜太张扬。但敬博的事情侄媳妇不必往心里去,这些年他在县衙里苦苦支撑,如今也该歇一歇了。让他好生去读书,也能圆一圆他的举人梦。”
    叶氏忙跟着说吉祥话,“四弟是咱们老韩家最有出息的人,这些年为了大家伙耽误了他,如今他能专心读书,七叔且等着看吧,三两年的功夫,咱们老韩家又要多一个举人了!”
    从韩家岗回来之后,叶氏立刻把大儿子一家人打发去了县城,并给了他一些盘缠。
    明朗有些愧疚,“为了我的事情,把家底掏空了,阿娘和弟弟妹妹都要过苦日子,我反倒要一个人去县城,不能侍奉阿娘照顾弟弟妹妹,儿子心中愧疚不已。”
    叶氏笑着安慰儿子,“再也没有的事情,你做了县丞,我们一家人脸上多有光。至于掏空家底,再没有的事。我和你姐姐前儿才把这一季子的收成分了,马上就麦收了,又有些收成,你放心吧,我们家过不了苦日子的!”
    明朗再三叮嘱明盛,“我不在家里,你好生孝敬阿娘,照顾姐姐妹妹。”
    明盛笑着点头,“大哥只管去吧,家里不用你操心。”
    玉茗原说留在家里侍奉婆母,叶氏死活不肯,定要她跟着儿子一起去,“你们一小家人分开了这几年,读书是大事,实在没得办法,如今岂能让你们为了我继续分开过。”
    明朗带着妻儿去了县城,韩敬博帮他租了间小院子,稍作安顿后,立刻走马上任。
    先是各处拜访,再是熟悉公务,与同僚打好关系。明朗还自己出钱,请六房三班的弟兄们一起吃饭。
    众人也愿意与新任县丞打好关系,人家再年轻,也是正经的举人老爷,如今又做了县丞,谁也不敢仗着年纪大去县丞大人面前刺眼。
    几日的功夫,明朗很快摸清了县衙里的具体事宜。县丞的主要责任是协助县令大人完成赋税、安民、劝农等重大事宜,上官有其他任务时,也要主动为县令大人分忧。
    大儿子一家子走了之后,叶氏又开始发愁,年底要娶小儿媳妇,明盛还要在县城里开学堂,这可是两笔不小的开支。再者,婉柔进门后,明盛说不定也搬到县城去了,可兄弟俩在县城里连个宅子都没有!
    叶氏也不好把这些话说给梅香听,她还欠女儿二百两银子呢!
    梅香的肚子有六七个月大了,如今胃口好的很,梅香怕自己吃多了孩子长得太大,但不吃又肚子饿。
    她只好每日多吃几顿,每顿饭少吃一些,吃完之后必定要到处走走逛逛。
    除了多走动,梅香还把家里许多家务活揽下来了,比如做饭,贴身照顾女儿。
    自己做饭有一样好处,想吃什么做什么,黄茂林让她只管按自己的口味做,旁人都跟着她一起换口味。
    今年端午节,梅香亲手包了些粽子。粽子小小巧巧,用红棉线缠绕,里面加了各色辅料。
    黄茂林经常抽时间带梅香到外头走动
    有时候去菜园,黄茂林干活,梅香在一边打下手,把夏季要用的菜都种齐了。
    有时候去周边水沟里捞鱼,二人带着女儿,贵仁跟着。青莲有自己捞鱼的专用工具,一个小鱼捞,一个小木桶。梅香怕女儿晒黑,专门给她做了个围帽。
    每次捞鱼的时候,黄茂林亲自下水,堵水头、去水荡里的水、下网,青莲不愿意在一边老实观看,经常下去,弄得满身泥。
    梅香和黄茂林也不说她,不过是玩玩泥巴,谁小时候没玩过呢。
    黄茂林还时常带妻女去挖野菜,一人拿个小铲子,挖多挖少无所谓。回来后把野菜洗洗,切碎了做饼吃

章节目录

卖油娘与豆腐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青云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云上并收藏卖油娘与豆腐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