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暖心话。如杨氏,抓住了黄炎夏的喜好,整日对继子笑眯眯的,黄炎夏就觉得杨氏不算太坏。
    果然,黄炎夏听儿子这样说了后,心里很是感动。儿子一年大一年,自小懂事又勤快,如今他愿意多干,做阿爹的总不能一直拦着,若拦狠了,他灰了心,变成个懒汉岂不更糟。
    黄炎夏索性就听儿子的,自己在后头跟着,让黄茂林挑着担子在前头走。
    有人来买豆腐时,黄茂林卸担子、称豆子、切豆腐,样样都利索的很。
    有人开玩笑,“黄老爹,你可算熬出头了,儿子也得力了。”
    黄炎夏咧嘴笑,“他还小呢,全靠乡亲们照看他。”
    黄炎夏是生意人,常年都笑脸对人。有他跟着,并无人为难黄茂林。且黄茂林天生笑颜,长得也不差,谁看着心里都舒服。
    这样跟了几日后,黄茂林再次提出单独去卖豆腐的要求。黄炎夏仔细想了许久,不顾杨氏阻拦,答应了儿子。
    今儿,是黄茂林独自出门的头一天。黄炎夏只给了他两大板豆腐,让他去西北边几个村子卖。西边几个村子因良田多,乡亲们家里略微殷实一些,难缠的人少。
    今儿是背集,爷儿两个天一亮就出门了。
    没有黄炎夏跟着,黄茂林感觉又新鲜又紧张。他只挑了两板水豆腐,担子比较轻,走起路来比较轻快。
    先去了王家凹,众人见他独自一个人来的,不免惊讶,也少不了打听。黄茂林始终笑眯眯的,能答的定认真回答,不能回答的,也客气地岔开话题,不会让人家觉得尴尬。
    一路走过来,他都很顺利。到了韩家岗时,担子里的豆腐没剩多少了。
    梅香听到吆喝声,愣了一下,然后拿出碗,摸出两文钱,牵着兰香的手一起出门去了。
    因兰香非要亲自拿着那两文钱,姐妹两个出门后黄茂林已经走出一截子了,梅香在后头喊,“黄家大哥,且等一等。”
    黄茂林听见有人喊,回头一看,一眼认出了梅香。
    他放下担子,“大妹妹买豆腐?”
    梅香点点头,“明儿就是小端午了,不知你们来不来,我先买一些备着。上回欠您的半文钱,前几日还给黄老爹了。”
    黄茂林笑道,“阿爹跟我说过了,明儿我还来,大妹妹今儿不用买太多。”
    梅香点点头,“那,我就要一文钱的水豆腐。你明儿过来,给我带些豆腐渣行不行?我弟弟爱吃那个。”
    黄茂林笑着点头,“行,我给大妹妹带一斤多,小孩子家家不能吃多了豆腐渣,那个不好克化。”
    黄家水豆腐是一文钱一斤半,也有不小一块呢。
    梅香用碗接过豆腐,让兰香给黄茂林一文钱。兰香乖巧地把一文钱递过去,黄茂林接过钱,见兰香歪着头看着他,颇是可爱,轻轻摸了摸兰香头上的小揪揪,兰香忽然冲他笑了笑。
    黄茂林也对着兰香笑了,这下兰香有些害羞了,躲到了梅香身后。
    梅香摸摸兰香的头,“咱们回去吧,黄大哥慢走。”
    黄茂林点点头,笑道,“大妹妹客气了。”
    梅香转身就牵着妹妹走了。
    黄茂林看着梅香的背影,都说韩家大妹妹变厉害了,可我看她又讲道理又能干,父母不全的孩子,难道就要任人拿捏不成。
    黄茂林挑起担子,也转身走了。
    第24章 慈父心攒钱能手
    黄茂林回家后,黄炎夏还没回来。
    他一进门,杨氏立刻迎了上来,“茂林,今日如何?可有人为难你?”
    黄茂林放下担子,笑道,“阿娘,我今儿顺利的很。家里可还有饭?我饿得不行了,先让我吃两口饭吧。”
    为了不想让杨氏继续追问,黄茂林担子还没放下,就说肚子饿了。杨氏一向以慈母自居,自然不能不让他吃饭。
    杨氏本来想问账目的事儿,听见黄茂林要吃饭,她也不好再追着问,只得勉强笑道,“都给你留着呢,稀饭在锅里,菜在碗架子上,稀饭锅旁边还贴有两块锅盔,你和你阿爹一人一块。”
    黄茂林把担子放到豆腐坊里,出来后一边往厨房走一边笑着对杨氏说道,“辛苦阿娘在家做饭了。”
    杨氏扯了扯嘴角,“你们爷儿两个出去辛苦,我做个饭是应该的。”
    黄茂林走到厨房门口的时候,又对杨氏说道,“阿娘去忙您自己的吧,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会照顾自己的。”
    杨氏也不再跟着他,“那你慢些吃”,说完就回正房去了。
    黄茂林盛了一大碗浓稠的稀饭,拿了一块锅盔,夹了几筷子菜,端着碗就坐在灶门下的小板凳上吃饭。
    黄家正房是黄炎夏夫妇和淑娴居住,东西两边各有一间耳房,东耳房是放粮食和黄豆的地方,西耳房空着的。东西厢房各两间,东厢房是厨房和一间杂物间,西厢房两间屋子,黄茂林和黄茂源一人住一间。
    倒座房共有四间,最东边是门楼,往西

章节目录

卖油娘与豆腐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青云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云上并收藏卖油娘与豆腐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