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眸前早已盈满泪水,眼前一片模糊。
她忽然想起前世最后一夜,魏葬身中羽箭,也要拼命带她冲出那座高得令人胆寒的宫墙。
而那时的她,为了让魏葬丢下她活命,亦说了同样的话——
“魏葬,放手吧。”
而时至今日,他们的身份已然对调,也不知是不是命途的安排。
楚禾一把抹去脸上的泪水,学着他当年的回应,用别无二致的语调一字一顿地开口:
“不放。”
说完,她并没有看到魏葬是什么反应,而是转身追进了书房里。
此时,赫绍煊像是正对着那些信笺沉思着,看不出心思。
见楚禾来了,他偏过头,淡淡道:
“研墨。”
楚禾红着眼睛,几欲开口陈情,回应她的却永远都只有两个短短的、语气绝不容抗拒的陈词:
“研墨。”
楚禾垂下眼眸,走到他身边来挽起袖口,从墨盒中取了一块绘着银纹的贡墨出来。她刚要开始研墨,却听赫绍煊添了一句:
“取朱砂御墨来。”
楚禾手一抖,艰难地开口道:
“凡涉大案者,株连九族,不恕。请御赐朱批拟定罪诏书,视为不可逆…?”
赫绍煊平静地抬起头来,望着她通红的眼眶看了一眼,似乎也不指望她会替自己研墨,于是便亲自从匣中取出朱红色的墨条出来,缓缓在墨池里打着圈研磨。
片刻之后,他执起御笔,垂首专心致志地在黑底银纹的诏书上落笔。
他似乎早已想好了内容,手腕翻动,眼眸专注,一列列龙飞凤舞的字迹便落于纸上。
楚禾没有看他写的是什么,只觉得那些字迹入目便是染着血的颜色。
不过用时一刻,他便写完,将手中御笔远远丢开,站起身来从旁边带锁的木盒之中取出王玺,准备加盖印章。
楚禾满目噙着泪,绝望而又无力地握住他的手腕,声声泣诉道:
“加盖王玺之后,便再无回天之术了…”
赫绍煊抬眸望着她,眼中仍然没有半分波澜。
半晌之后,他反手钳住楚禾的柔夷,不由她反抗地按在王玺上,用力向下一按——
楚禾双腿一软,险些就要瘫倒在地,却被他一把抱住腰肢,用身体撑着她不至于倒下。
待墨迹干涸之后,赫绍煊便将诏书递到楚禾手中,淡淡道:
“阿禾,你们好歹主仆一场,你亲自去将诏书送给他吧。”
楚禾拼命摇着头,泪珠断了线一般顺着她的长睫往下落,双臂无力地撑在他的胸前。
赫绍煊抓住她的手腕,一把将她往怀里一带,让她背靠在自己的胸前,双手握着她的手,替她将诏书徐徐展开——
那刺目朱红落入眸中,楚禾只看了一眼,便浑身一颤,目光再也挪不开了——
“先昆阳令魏长茂镇守昆阳十余年,恪尽职守,廉正勤勉,功不可没。然,为奸佞构陷,为奸人所害,实乃朝廷之失,东尧之耻。如今魏氏尸骨犹存,忠魂不散,天地可鉴。今以赫氏先祖英魂为鉴,东尧万千子民为证,为魏氏一族平反昭雪,改昆阳为魏城,于魏城西起陵墓宗祠,葬魏氏于魏陵,供君臣万民瞻仰祭拜,以安忠魂
——东尧王赫绍煊于天子泰兴五年丙寅年五月十九日亲撰”
楚禾看着看着竟入了迷,时而落泪,又时而痴笑,眼前的泪水落了一遍又盈满眼眶。
她忽然转过身扑进赫绍煊怀抱,紧紧地环抱着他的腰,将盈盈泪花全都蹭在了他衣襟上。
只是赫绍煊脸上看起来却并不是那么高兴。
只是他看见楚禾头一回在他面前哭得这么厉害,心里终究不忍,于是便冷着脸哄:
“好了,别哭了。拿出给你那小侍卫看一看,别让他也以为我是个昏君…”
楚禾连忙将脸上的泪水擦净,环着他的腰抬起脸看了他一眼,心里忍不住又是一阵高兴,将脑袋埋进他怀里乖顺地磨蹭了一会儿,这才走出去殿外。
赫绍煊忽然被她这么一抱,显然有些不大适应,耳根竟隐隐有些发红发热。好在楚禾走得急,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魏葬此时正跪在地上,满目死寂。见楚禾忽然面露喜悦地从书房里走出来,他脸上不由地一愣。
楚禾走到他面前,红着眼睛将诏书递给他:
“魏葬,王上亲下诏书是为魏氏平反,还改昆阳为魏城,另外新起宗祠陵墓安葬你的家人…他没有治你的罪,你可以放心了…”
魏葬愣怔片刻,连忙从她手中接过诏书,来回看了数次,终于明白这是真的,双目亦逐渐泛红。
见赫绍煊从书房踱步出来,魏葬高高将诏书举过头顶,朝他的方向叩首道:
“魏氏遗孤替魏氏亡魂,谢过王上——”
听到他称自己为“魏氏遗孤”,赫绍煊没有再冷脸相对,语气中带着些许肃穆,开口道:
她忽然想起前世最后一夜,魏葬身中羽箭,也要拼命带她冲出那座高得令人胆寒的宫墙。
而那时的她,为了让魏葬丢下她活命,亦说了同样的话——
“魏葬,放手吧。”
而时至今日,他们的身份已然对调,也不知是不是命途的安排。
楚禾一把抹去脸上的泪水,学着他当年的回应,用别无二致的语调一字一顿地开口:
“不放。”
说完,她并没有看到魏葬是什么反应,而是转身追进了书房里。
此时,赫绍煊像是正对着那些信笺沉思着,看不出心思。
见楚禾来了,他偏过头,淡淡道:
“研墨。”
楚禾红着眼睛,几欲开口陈情,回应她的却永远都只有两个短短的、语气绝不容抗拒的陈词:
“研墨。”
楚禾垂下眼眸,走到他身边来挽起袖口,从墨盒中取了一块绘着银纹的贡墨出来。她刚要开始研墨,却听赫绍煊添了一句:
“取朱砂御墨来。”
楚禾手一抖,艰难地开口道:
“凡涉大案者,株连九族,不恕。请御赐朱批拟定罪诏书,视为不可逆…?”
赫绍煊平静地抬起头来,望着她通红的眼眶看了一眼,似乎也不指望她会替自己研墨,于是便亲自从匣中取出朱红色的墨条出来,缓缓在墨池里打着圈研磨。
片刻之后,他执起御笔,垂首专心致志地在黑底银纹的诏书上落笔。
他似乎早已想好了内容,手腕翻动,眼眸专注,一列列龙飞凤舞的字迹便落于纸上。
楚禾没有看他写的是什么,只觉得那些字迹入目便是染着血的颜色。
不过用时一刻,他便写完,将手中御笔远远丢开,站起身来从旁边带锁的木盒之中取出王玺,准备加盖印章。
楚禾满目噙着泪,绝望而又无力地握住他的手腕,声声泣诉道:
“加盖王玺之后,便再无回天之术了…”
赫绍煊抬眸望着她,眼中仍然没有半分波澜。
半晌之后,他反手钳住楚禾的柔夷,不由她反抗地按在王玺上,用力向下一按——
楚禾双腿一软,险些就要瘫倒在地,却被他一把抱住腰肢,用身体撑着她不至于倒下。
待墨迹干涸之后,赫绍煊便将诏书递到楚禾手中,淡淡道:
“阿禾,你们好歹主仆一场,你亲自去将诏书送给他吧。”
楚禾拼命摇着头,泪珠断了线一般顺着她的长睫往下落,双臂无力地撑在他的胸前。
赫绍煊抓住她的手腕,一把将她往怀里一带,让她背靠在自己的胸前,双手握着她的手,替她将诏书徐徐展开——
那刺目朱红落入眸中,楚禾只看了一眼,便浑身一颤,目光再也挪不开了——
“先昆阳令魏长茂镇守昆阳十余年,恪尽职守,廉正勤勉,功不可没。然,为奸佞构陷,为奸人所害,实乃朝廷之失,东尧之耻。如今魏氏尸骨犹存,忠魂不散,天地可鉴。今以赫氏先祖英魂为鉴,东尧万千子民为证,为魏氏一族平反昭雪,改昆阳为魏城,于魏城西起陵墓宗祠,葬魏氏于魏陵,供君臣万民瞻仰祭拜,以安忠魂
——东尧王赫绍煊于天子泰兴五年丙寅年五月十九日亲撰”
楚禾看着看着竟入了迷,时而落泪,又时而痴笑,眼前的泪水落了一遍又盈满眼眶。
她忽然转过身扑进赫绍煊怀抱,紧紧地环抱着他的腰,将盈盈泪花全都蹭在了他衣襟上。
只是赫绍煊脸上看起来却并不是那么高兴。
只是他看见楚禾头一回在他面前哭得这么厉害,心里终究不忍,于是便冷着脸哄:
“好了,别哭了。拿出给你那小侍卫看一看,别让他也以为我是个昏君…”
楚禾连忙将脸上的泪水擦净,环着他的腰抬起脸看了他一眼,心里忍不住又是一阵高兴,将脑袋埋进他怀里乖顺地磨蹭了一会儿,这才走出去殿外。
赫绍煊忽然被她这么一抱,显然有些不大适应,耳根竟隐隐有些发红发热。好在楚禾走得急,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魏葬此时正跪在地上,满目死寂。见楚禾忽然面露喜悦地从书房里走出来,他脸上不由地一愣。
楚禾走到他面前,红着眼睛将诏书递给他:
“魏葬,王上亲下诏书是为魏氏平反,还改昆阳为魏城,另外新起宗祠陵墓安葬你的家人…他没有治你的罪,你可以放心了…”
魏葬愣怔片刻,连忙从她手中接过诏书,来回看了数次,终于明白这是真的,双目亦逐渐泛红。
见赫绍煊从书房踱步出来,魏葬高高将诏书举过头顶,朝他的方向叩首道:
“魏氏遗孤替魏氏亡魂,谢过王上——”
听到他称自己为“魏氏遗孤”,赫绍煊没有再冷脸相对,语气中带着些许肃穆,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