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宽。
    虽然不差钱,可家里姐妹们其实也都没学过写字,邓伊伊干脆将粗纸、细纸、三种宣纸各挑拣了二百张,以供家里人使用。见邓伊伊一个孩子如此大手笔,那年轻的掌柜似乎嗅到了什么,遂将目光投过来道:“这位小爷可还再买些笔墨?”
    “当然了!”邓伊伊想都没想的说道:“你们这里有好点的笔墨吗?”
    这纸张买的不好些没事,可笔却得买好些。她记得现代笔墨这些玩意儿,都没过贵,也不知道古代啥价钱。
    却见那掌柜从笔架中取出些什么羊毫、狼毫、紫毫的,有的白色有的黑色,邓伊伊前世也是练习过书法的人,自然知道哪种比较好写。便挑了黑色毫毛且笔尖纤细的毛笔,小号和中号各五支,以防备用。但凡用过毛笔的人都知道,其实这玩意儿还真不耐用,万一不注意保养或者是气候寒冷,一不小心就坏的不能写了。而笔头坏了,写出来的字也别扭,自然只能扔掉了!
    看着邓伊伊一个穿粗布的孩子,竟然有条不紊的挑选毛笔,一起来的那个大人却衣衫褴褛的跟在后面不出声,掌柜的也感觉挺奇怪的。见她又挑了三块砚台要准备结账的时候,这才顺嘴说道:“小爷看着挺会挑笔的,一看就是个读书识字的。”
    邓伊伊但笑不语,她连这的繁体字都认不全呢!
    倒是身后的方维疑惑的问了句:“掌柜的,小生能否请问一下,书斋店铺一向物价高,连边城都不例外,更何况京城。怎您这距离京城如此之近的书斋,笔墨纸砚竟如此廉价?”
    四本书加上这么多笔墨纸砚加起来都快二三十两银子了,邓伊伊拿出三十两银子要结账的时候,却听到这么一句话。这么多钱了居然还便宜?这读书用的笔墨纸砚得多贵呀?
    却听到那掌柜拱手道:“哦!原来是边城来的秀才公,失礼了!您有所不知啊!不是我这书斋里面的东西卖的便宜,而是我家主人深知读书人花费高,怜悯那些畜生贫寒的士人,这才专门办了这家专门卖给贫寒士子读书的书斋。书斋里的笔墨书本,不仅种类齐全质量佳,且价格也不过是进价上提了些许罢了,每件物品实在不挣钱,顶多不过薄利多销。”
    方维和邓伊伊听吧具高看一眼,不是无商不奸吗?谁家经商如此讲义气?这简直就是天下无数读书人的福音呀!
    “却不知道这‘寒门贵子’书斋的主人是……”不等方维问出口,邓伊伊抢先问道。
    那年轻的掌柜说起自家主人,那叫一个满脸膜拜,眉飞色舞的差点快飞上天了:“‘寒门贵子’的书斋,自然就是我们临水县出生,却在整个京城都赫赫有名的一代巨商姚夫人。”
    什么?姚夫人?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邓伊伊的内心都快飘起来了!
    怎样让自己变成有钱人,当然是搭上有钱人了!
    一代巨商……古代版的商界女强人哪!即便不为拓展人脉之故,她也愿意膜拜一二。
    众仆进大宅院
    “说起我们姚夫人啊!年幼时丧夫守寡,独自带着一子一女撑起了姚家莫大的家业。并把姚家的产业从临水县一路发展到京城各地。即便是整个姚家人提起姚夫人,那都是竖着大拇指的。而我们姚夫人不仅能干,且还十分仁德。不仅在本家临水县办了‘寒门贵子’书斋以供那些读书人享用,更时不时在各地搭建粥棚供从京城而来的灾民们吃食。即便是京城里的无数士子,提起姚夫人都不得不说一个赞字……”
    听着掌柜的对姚夫人滔滔不绝的赞叹,邓伊伊对这位姚夫人当真是越来越好奇了。到底是怎样的女人,居然在古代这种对女性严苛的社会里闯出这么大的名声,还受到了世人一致的赞叹。对了,她似乎很懂得收买人心。开一些对贫寒读书人有利的书斋、时不时办个粥棚,不过损失些银钱便轻而易举获取偌大美名,还在京城那种名人荟萃的地方成功立足。
    看来这个姚夫人……不是自己之前想的那么简单哪!自己现在可以利用四合院设计图去见到她,可是见到她之后如何征服她让她对自己另眼相看,从而让姚夫人也成为自己搭桥建路的人脉之一才是关键……该如何做呢?
    从寒门贵子书斋出来后,思考了一路的邓伊伊都没思索出结果,只好先将自己买得人带往薛问处治疗。奈何今日薛问外出不在,家里只有几个药童,于是她留下方维的老爹和娘子让薛家整治,自己则带着大伙朝着后山而去。
    杨宁、贾洋两个残兵、厨娘豆娘和方维父子三人,在一路前往后山的路上,本以为来到了只是普通农家,谁知映入眼帘的居然是这么大一个宅院。
    这主子的家居然是在全国著名的产量村龙虎湾里,还是最后面的群山环绕的一排高墙后,青砖红瓦简直美不胜收。开大门的是双双,一看见邓伊伊带着这么多人回来,开心道:“姐,这是你给咱家买回来的仆人啊?可真不少。”
    那丫头大大咧咧的没啥心眼,却是一句话泄露了邓伊伊的底。方维、方伯喜父子和杨宁贾洋豆娘全都望着邓伊伊。这不是小爷
    好看的漫画 关注vx公众号《 zhisanyd 》

章节目录

农家长姐逍遥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笙声如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笙声如诉并收藏农家长姐逍遥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