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赐一堆好东西,回来了继续干尚宫。
    我:???
    一口气梗在胸口,差点儿上不来……
    但更梗的还在后头。
    他不该在言官们很默契地无视我之后,还非要提一嘴我的事儿。
    皇上觉得自己明明已经很妥协了,却没想到弹劾的折子居然还在不停地往太和殿、乾清宫和御书房里飞,简直是无孔不入,皇上在哪儿、折子就跟到哪儿。
    谏官上书:太子妃程氏,不过是为了拖住百越军,假借其兄长程阑的名义去了一趟军营罢了。虽然有功,但也就是演场戏而已,委实算不得什么大功劳。更何况女子应当贤良淑德,不应如此抛头露面,此番既然是为了国家也就算了,但尚宫也没什么必要当了,干脆所有的官职都给薅掉,回去好好当太子妃就完事儿了。
    如此颠倒黑白的说法,居然是我朝言官写出来的,让我深刻怀疑我朝是不是从骨子里就给蛀了。
    就因这封折子,皇上在太和殿发了飚。
    古人云,天子动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可能这群人真没想到皇上会发这么大的火,底下乌压压跪了一片。
    也不知道骂了多少声“废物”,喊了多少句“朕养你们到底有什么用!”之后,皇上一口气没喘上来,捂着胸口,紧急唤了太医。
    又病倒了。
    我和李祯再也不敢慢悠悠地往回走了,而是去官驿换了两匹快马,丢下身后的车马与随从,仅我二人,火速赶往金陵。
    回到宫中,皇上当着我的面,对李祯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朕要退位。”
    第二句是:“朕不想干了!”
    李祯:“……”
    我:“…………”
    作者有话要说:  皇上:我太难了我不想干了!
    李祯:哦所以您就把烂摊子丢给我和我老婆呗(黑线
    ☆、第 65 章
    皇上并非在闹脾气,他是真的心累了。
    今圣登基那年也不过二十出头,本是少年天子,当年也是气宇轩昂、满腔热血,想做出一番事业,名流千古。
    总的来说,他也算是做到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内忧外患,他没丢掉哪怕一寸的徒弟,没有辜负祖宗基业,也够史官好好的写上一笔了。
    但这二十多年来,每当回想起自己走过的那些路,夜深时,也难免内心沉郁吧?
    如今太子回来了,依旧站在朝堂上右上首的位置,过往的秩序似乎在逐渐恢复。
    皇上在朝堂上,提及了退位一事,想试探一下朝臣的反应。
    他考虑了很多情况,也都一一应验了,比如说反对的朝臣说陛下正值盛年,只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调养,期间太子监国即可;也有人提及,太子还很年轻,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历练。
    皇上直接道:“众臣皆知,太子是朕一手培养的,也是各位老臣看着长大的。此番镇压李恪反叛一事,太子居功甚伟,堪当大任。”
    以国舅、韩卿书等人为首的太/子/党,自然表示拥护皇上的决议,并额外提及了太医对皇上心疾的诊断,强调陛下需保重龙体,不可再过度操劳。
    至此为止,朝堂上都是正常辩论,没有什么幺蛾子,都在可控范围内。
    但人算不如天算。
    最终,火还是烧到了我的身上。
    因为皇上的目的已经被猜到了。
    就在我和李祯回宫当夜,皇上便对李祯道:“现在战事已毕,天下太平,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整肃贪腐之风。此事乃朕二十年来的心腹大患,如今正值天时地利人和之际,由新君来做,最合适不过。”
    随后,他和李祯细细分析了现在朝堂上的格局。哪些人可以动,哪些人只能削弱,还有哪些敲打之后依旧能用得着。
    父子二人秉烛夜谈至深夜。
    我是个旁听的。按理说我不应该听这种对话,但就在我准备自觉退下时,皇上对我道:“太子妃,你留下来听。”
    我便听了全程。
    朝堂上的事儿都聊完了,皇上又难得提起了家务事。
    “睿王至今只领着些祭祀的虚职,并非他能力不行,而是朕不想让他有别的想法。现在看李恪这般情形,朕更是庆幸自己早早地做了这番决策。”皇上对李祯道,“日后,你若觉得用得着他,便再给实职;若用不着,让他当个富贵闲王便罢了。”
    李祯恭敬道:“儿臣一定善待兄弟姊妹。”
    “朕自是对你放心的,只是担心你母后那边……”
    “儿臣会拦着。”
    皇上点点头,流露出放心的神色来,又道:“朕都想好了,等朕当了太上皇,便带着贵妃去园子里住。她其实心眼小得很,女官的事儿也是她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对吧?她以为朕不知道呢。”
    他的神色变得柔和了起来,就连目光也温柔了许多。
    那眉眼间似乎有李祯的影子。
    或者反过来说,李祯其实
    好看的漫画 关注vx公众号《 zhisanyd 》

章节目录

太子妃驯夫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煮雪烹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煮雪烹茶并收藏太子妃驯夫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