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的道理?说实话她虽然不喜欢刘爱娣的
    那张嘴,但刘爱娣这人心不坏也是真的。
    她不会因为刘爱娣是她嫂子而让她什么,但也不可能真记恨上。大不了就是该吵时吵,不吵了又嫂子、小姑子的相亲相爱呗。
    “知道了,妈,我心里都明白的。”姜穗穗点点头,甜甜地应了一声,又道,“咱们快去包粘豆包吧,妞妞估计都快等不及了呢。”
    于是,母女两个笑着去了灶房,开始包粘豆包。
    做粘豆包需要提前饧一个晚上的面,所以姜穗穗昨晚已经将糯米粉和玉米面都用开水揉好了,放在灶房里饧面。饧面这个步骤一定不能省略,否则粘豆包不够筋道,也就失去了该有的灵魂。
    方桂芝早上的时候把泡了一个晚上的红豆做成了豆馅,现在用来包粘豆包正好。
    把发好的面团揉几下,再切成多个小团子,每个小团子用手捏成厚面皮,再把豆馅包进面皮里,把封口捏牢就算好了。
    姜家人口多,一次做少了不够吃,姜穗穗和方桂芝一起包了四五十个才罢休,不过这玩意包起来挺快的,也花不了多少时间,没多一会儿包好了,直接拿进锅子里蒸上就行。
    蒸好了之后的粘豆包呈米黄色,跟包子不一样,包子是比较软的,粘豆包比较Q弹,吃起来更筋道。
    方桂芝再添了道酸萝卜块和腌辣椒,大家就坐在一块儿开始吃早饭了。
    妞妞吃着甜甜糯糯的粘豆包,大眼睛眯成了月牙儿,她真是太幸福了,有小姑也太好了吧!
    吃好了早饭之后,姜卫国和姜卫军两个男人留下来去自家的两块自留地上干活。大队上的油菜种了,大豆也种了,自家的也不能忘了种。
    至于姜穗穗和两个嫂子,则是打算一起上山去采些菌子和野生春笋。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月亮湾周围山多,山里的宝贝也不少,五月份的现在,山上已经有了多类菌菇,还有一些野生春笋,运气好能找到很多,可以吃上好几天呢。
    于是姑嫂三人,一人背着个小竹篓子就上山去了。
    但今天全公社都放假了,上山找野货的也不止她们三人,上了山之后一路上没少遇见村里的人。她们来的不算早,这些地方都是被人找过了的,再找也找不出什么来了。
    刘爱娣指着北边的深处说道:“我们朝那边去,我知道个地方,那儿的菌子特别多,还没人知道。”
    于是由刘爱娣带路,李秀琴和姜穗穗二人跟在后面,一
    路走一路找菌子的往前走,不知不觉就走的很远了。
    姜穗穗走的有些累了,尤其是她现在穿的这双胶鞋,鞋底又硬又薄,路走多了脚就开始疼了。她见刘爱娣还不知疲惫的往前走,抱怨道:“怎么还没到啊。”
    刘爱娣睨了她一眼,小声嘟囔:“就你最娇气。”
    李秀琴赶紧来打圆场:“算了算了,都少说两句,小妹,你走累了吧,我给你找跟树枝你支撑着走会轻松一些。弟妹,你也别嫌小妹娇气,咱
    们今天是走的太远了点,我也有点累了。”
    要不方桂芝安排了李秀琴跟着一起来采菌子呢?要是只有姜穗穗和刘爱娣两人,指不定得打起来不可。
    不过还好没多久就到了目的地。
    刘爱娣虽说嘴巴不饶人,但是从不说谎话。
    她带她们来的这个地方还真是盛产菌子和春笋,不像之前在山脚的时候,扒来扒去半天才能找到一两朵枞菌不说,有些还被人不小心给踩碎了。
    这儿没什么人来过,采菌子的不会跑到这么远来,往这上面跑的都是想抓点野味回去的,也没人会注意这些,又因为处于树木深处,导致阳光晒到的比较少,有些潮湿。菌子这总东西就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长得也好。
    一大片一大片的。
    姜穗穗立马将之前对刘爱娣同志的那点儿不满赶跑,将悲上的背篓摘下来,喜滋滋地摘着菌子。
    这儿比较多的菌子种类有‘枞菌’和‘双孢菇’,枞菌长得像伞,双孢菇向白色的小馒头。还有一些别的比较难认的菌菇,姜穗穗要是遇上不认识的,就问问李秀琴能不能吃,能吃就摘回去,不能吃就不摘了。
    李秀琴见小姑子和刘爱娣都在采菌子,她就去旁边摘春笋了,春笋做得好,味道可不比菌子差。
    姜穗穗做了一年多的直播,但还是头一次自己上山采蘑菇,心里头还挺稀罕的,也不嫌累,越采越起劲。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森林和山岗,她采的蘑菇最多,多的像……”她一边哼着歌,一边沿着道往前走。
    就在这个时候,她面前的灌丛中突然传来了动静。
    姜穗穗愣了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就看到一头野牛顶着它那两个长长的牛角,发疯似的朝她这里冲了过来——
    姜穗穗吓得心脏漏了一拍,脑子也没办法思考了,不自觉往后倒退几步。手中拿着的小背篓

章节目录

娇气包的七零小日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林阿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林阿律并收藏娇气包的七零小日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