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让人听不懂的话语。
钟长生盯着他看了很久,最后叹了口气,“也许,能吧。”
“那我……不,是朕,朕封你做侍中。”昔日远离名利的少年这时终于学会了自称为“朕”。
“从今日起,你就留在朕身边,为朕寻找她。”
“不论她是死了还是活着,你都要找到她。”
*
常昀给一个方士封官并将其请入宫中居住的事在当时并没有惹来太多人的注意。
自古以来,多得是沉迷于神鬼之道的皇帝,最多有几个想要沽名钓誉的儒生上书劝谏了几回,见常昀没有搭理他们的意思,也就惺惺作罢。
年末之时,来年的新年号也被定好,叫“元光”。
元光元年正月,东赫兰正式兴兵南下,以大宣拒绝交出西赫兰王子陌敦为借口。
陌敦出逃的事情,常昀是知道的。他记得这事和褚谧君死亡是差不多时候发生的事。以至于他怀疑褚谧君也许没死,而是跟着陌敦一起离开洛阳这样一个是非之地了。
当然,这样的怀疑并无多少根据,他也至多是在心里猜一猜,完全没有办法查证。
“我宣人派出使节与东赫兰交涉数次,终究未能与他们成功和解。我看了军报,东赫兰大军又一次选在了最薄弱的雁门进攻。”常昀闲来无事时,会找钟长生说会话,“你曾去过东赫兰,不妨为我说说,那儿的单于是个怎样的人。”
“东赫兰单于是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钟长生神神秘秘的掐指,“重要的事,这一场战争,会给洛阳朝堂造成不小的动荡。”
173、第 173 章 ...
钟长生这人, 最喜故弄玄虚妖言惑众, 常常掐指一算便是某某人将有大祸——但这也是他多年以来的谋生之道, 一时改不过来。
常昀在听他说朝堂将有祸患时并没有反驳什么,因为他知道这一次钟长生不是在信口雌黄,这位曾走南闯北见识过不少风雨的方士做出的预言不是基于虚无缥缈的天命,而是基于事实。
数十年前, 大宣惠帝时期,赫兰人也曾大举南下,致使常氏几乎亡国。但褚相多年的辛苦经营终究还是成果显著的,至少现在大宣的国力远胜当年,不至于会让赫兰人轻而易举的兵临洛阳城下。
外患不足惧,可怕的内部的争斗。楼氏覆灭后,北方边军的军权理所当然的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眼下是褚党独大, 北方军权自然也落到了褚党手中,但这并不代表别的势力不会蠢蠢欲动。
同时也有不少人告诉常昀, 不可将军权轻易让给褚党,否则将有大祸。帝王之道的关键在于用人与制衡, 这都是一个年轻的皇帝需要学习的东西。而在他学会之前,就有不少人凑到了他跟前,喋喋不休的告诉他,万万不可让放任褚党势力在对赫兰的战争中继续壮大。
“陛下最好能借着这一战的机会, 扩充己身的实力。”借着推举名医为常昀调养身体的名义,新阳频繁出入太和殿,同时趁机劝说常昀。
常昀一只手抱着猫, 一只手翻阅着近年来北境赋税与粮草储备,神态倦漠懒散,好似全然不曾将新阳的话听进去。
“陛下——”
常昀总算抬眸看了她一眼,“若想效仿古时贤臣直臣,便去自己找根柱子撞个头破血流再同我说话,不然你让人抬口棺材到我面前也行——置死地而后生,这才是直言劝谏该有的态度。”
新阳被他这一番冷嘲热讽堵得话都说不出口。
“堂姊让我勿用褚党,让我花心思培养自己的势力,那我问问堂姊,我该用谁,能用谁,又如何保证我用的人足以担负大任?”他语速不紧不慢,然而就是有咄咄逼人,让对方无可反驳,“堂姊知道如何行军布阵么?熟悉北境山川险要么?知道打一场仗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么?”
新阳当然不知道。
她生于绮罗堆,长于锦绣从,目光停留于洛阳一隅,千里之外的战场,她一点也不了解,也不会因将士的生死而有所触动。
“行了,我知道堂姊是什么意思。”常昀将手中厚厚的卷宗收起,“堂姊是担心我,对么?”
“那是自然……”
“可我不明白堂姊为何如此关心我。”常昀的声音忽然冷了下去,“堂姊难道不是相国的外孙女么?”
新阳咬住了自己的下唇,直到有鲜血在口中悄悄弥漫,她才清醒了些许。她不是褚家的外孙女,不曾流着这一家的血,然而这是她的隐痛,她不打算说出口,出口了常昀也未必会信。
因此她只说:“妾与陛下,出于同源。”
常昀
钟长生盯着他看了很久,最后叹了口气,“也许,能吧。”
“那我……不,是朕,朕封你做侍中。”昔日远离名利的少年这时终于学会了自称为“朕”。
“从今日起,你就留在朕身边,为朕寻找她。”
“不论她是死了还是活着,你都要找到她。”
*
常昀给一个方士封官并将其请入宫中居住的事在当时并没有惹来太多人的注意。
自古以来,多得是沉迷于神鬼之道的皇帝,最多有几个想要沽名钓誉的儒生上书劝谏了几回,见常昀没有搭理他们的意思,也就惺惺作罢。
年末之时,来年的新年号也被定好,叫“元光”。
元光元年正月,东赫兰正式兴兵南下,以大宣拒绝交出西赫兰王子陌敦为借口。
陌敦出逃的事情,常昀是知道的。他记得这事和褚谧君死亡是差不多时候发生的事。以至于他怀疑褚谧君也许没死,而是跟着陌敦一起离开洛阳这样一个是非之地了。
当然,这样的怀疑并无多少根据,他也至多是在心里猜一猜,完全没有办法查证。
“我宣人派出使节与东赫兰交涉数次,终究未能与他们成功和解。我看了军报,东赫兰大军又一次选在了最薄弱的雁门进攻。”常昀闲来无事时,会找钟长生说会话,“你曾去过东赫兰,不妨为我说说,那儿的单于是个怎样的人。”
“东赫兰单于是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钟长生神神秘秘的掐指,“重要的事,这一场战争,会给洛阳朝堂造成不小的动荡。”
173、第 173 章 ...
钟长生这人, 最喜故弄玄虚妖言惑众, 常常掐指一算便是某某人将有大祸——但这也是他多年以来的谋生之道, 一时改不过来。
常昀在听他说朝堂将有祸患时并没有反驳什么,因为他知道这一次钟长生不是在信口雌黄,这位曾走南闯北见识过不少风雨的方士做出的预言不是基于虚无缥缈的天命,而是基于事实。
数十年前, 大宣惠帝时期,赫兰人也曾大举南下,致使常氏几乎亡国。但褚相多年的辛苦经营终究还是成果显著的,至少现在大宣的国力远胜当年,不至于会让赫兰人轻而易举的兵临洛阳城下。
外患不足惧,可怕的内部的争斗。楼氏覆灭后,北方边军的军权理所当然的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眼下是褚党独大, 北方军权自然也落到了褚党手中,但这并不代表别的势力不会蠢蠢欲动。
同时也有不少人告诉常昀, 不可将军权轻易让给褚党,否则将有大祸。帝王之道的关键在于用人与制衡, 这都是一个年轻的皇帝需要学习的东西。而在他学会之前,就有不少人凑到了他跟前,喋喋不休的告诉他,万万不可让放任褚党势力在对赫兰的战争中继续壮大。
“陛下最好能借着这一战的机会, 扩充己身的实力。”借着推举名医为常昀调养身体的名义,新阳频繁出入太和殿,同时趁机劝说常昀。
常昀一只手抱着猫, 一只手翻阅着近年来北境赋税与粮草储备,神态倦漠懒散,好似全然不曾将新阳的话听进去。
“陛下——”
常昀总算抬眸看了她一眼,“若想效仿古时贤臣直臣,便去自己找根柱子撞个头破血流再同我说话,不然你让人抬口棺材到我面前也行——置死地而后生,这才是直言劝谏该有的态度。”
新阳被他这一番冷嘲热讽堵得话都说不出口。
“堂姊让我勿用褚党,让我花心思培养自己的势力,那我问问堂姊,我该用谁,能用谁,又如何保证我用的人足以担负大任?”他语速不紧不慢,然而就是有咄咄逼人,让对方无可反驳,“堂姊知道如何行军布阵么?熟悉北境山川险要么?知道打一场仗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么?”
新阳当然不知道。
她生于绮罗堆,长于锦绣从,目光停留于洛阳一隅,千里之外的战场,她一点也不了解,也不会因将士的生死而有所触动。
“行了,我知道堂姊是什么意思。”常昀将手中厚厚的卷宗收起,“堂姊是担心我,对么?”
“那是自然……”
“可我不明白堂姊为何如此关心我。”常昀的声音忽然冷了下去,“堂姊难道不是相国的外孙女么?”
新阳咬住了自己的下唇,直到有鲜血在口中悄悄弥漫,她才清醒了些许。她不是褚家的外孙女,不曾流着这一家的血,然而这是她的隐痛,她不打算说出口,出口了常昀也未必会信。
因此她只说:“妾与陛下,出于同源。”
常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