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发难呢?”
    徐姓青年冷冷的看了他一眼,说:“因为他的女儿快死了,他得为自己的女儿复仇。”
    清河王倒吸一口凉气,什么都懂了。
    褚瑗死在永懋四年四月的某天,具体是哪天清河王也记不得了。因为她是受尽了折磨才死的,连续三天的生产,耗尽了她的体力与心力,最后她才在第三天的黎明时分彻底断气。
    血的腥气在风中飘散,无孔不入。
    原本待在房中陪伴自己妹妹的褚皇后在褚瑗断气后,终于忍不住从那间满是血腥气的房子里跑了出来。人前端庄雍容的皇后,跌跌撞撞的狂奔在繁复曲折的长廊中,最后冲到了庭院内,放声大哭,痛苦的揪住自己的头发,又将手塞入口中,咬得鲜血淋淋。
    生下来就不懂什么是恐惧的褚亭,在那一天知道了何为恐惧。她拼了命的逃,就好像褚瑗死前流的血会一路追着她过来似的。
    她回到了皇宫中,将自己关在寝殿七天七夜不敢出来,直到褚瑗下葬时她都不曾露面。
    好像她不看着褚瑗被埋入泥土里,褚瑗就没有死似的。
    褚瑗死的时候,朱霓并不在。她也是孕妇,不能见如此惨烈的场面。褚瑗料到了自己走时会有多难看,所以坚决的拒绝了她的探访。
    对了,褚瑗拼尽全力,生下了一个女孩。
    一个瘦小孱弱,先天不良,生下来就满载着罪恶的女孩。
    161、第 161 章 ...
    永懋四年五月初, 琅琊上官氏因谋逆而获罪。
    其实他们的罪行应当是毁堤冲田、掳民为奴、兼并无度, 只是因为他们在琅琊郡势力实在是过于盘根错节, 短时间内褚淮无法以这样的罪名扳倒他们,索性给他们扣上了谋反之罪。
    皇帝寻求制衡之术,在褚淮被贬官后的这四年里,他感受到了世家大族给他带来的威胁不比褚党要小, 再加上上官氏的诸多行为的确妨碍了朝廷的利益,于是在听闻上官氏有拥立藩王谋反之嫌后,他毫不犹豫的下令铲除上官氏。
    这也是为了斩去京中楼氏的左膀右臂,使楼氏在短期内能够安分的为皇家所驱使。
    但这些复杂的博弈,是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的。
    五月下旬,外放四年的褚淮亲自押送上官氏族人进京候审——他本不该进京的,因为这时皇帝还没有下令将他重新调回帝都, 他名义上仍是琅琊的地方官。
    可是他的女儿死了,他的夫人得了重病, 他怎么可以不回来?
    就在他到达洛阳后没多久,他的小女儿也到了。
    这位褚家三娘子早些年被自己的父亲嫁给了上官家的七郎, 这回进京,自然是为了救丈夫。
    褚淮当然不能同意,为了向皇帝与天下人表示自己的公允,他甚至连小女儿的面都没有见, 坚决的将其拒之门外。
    那时卫夫人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她在次女回来后便病倒,褚瑗出殡后, 大夫们都说,卫夫人或许活不长了,偏生褚淮不信,找来了当时他能找到的一切名医,并衣不解带的照顾发妻。虽然他那时听说小女儿的情况也不是很好,听说自己的外孙也病倒了,可是他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理会。
    当长女提出愿意派人将三妹带去别处安置并亲自照顾她时,他欣然同意。
    自小被家人宠爱着的明月,在面对长姊派来的人时,全然没有怀疑。
    那时她的第一个儿子,因为种种原因病重,褚亭为她请来了御医诊治,可依旧没能救得了那孩子的性命。
    长子夭亡时,自小顺风顺水的明月因悲痛过度几乎流产,也是褚亭为她找来最好的女医官,替她稳住了胎像。
    但明月不知道的是,正当她为自己腹中死里逃生的孩子庆幸时,她的长姊正站在一旁,低声的吩咐宦官:“去告诉我父亲,说明月命苦,在儿子夭折后,又悲痛过度失去了肚子里的那个——若是他想要来探望明月,你就说,明月心里正怨恨他呢,不想见他。”
    明月抚摸着自己高高隆起的腹部感慨万千,完全没有料到长姊心中在想什么。
    *
    褚瑗死的时候没有合上眼睛,因为她放不下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和处于危险中的家族。
    褚亭早年患有疾病,无法生育;皇帝也恰好体弱,孩子并不多。换而言之,日后即位的,很有可能会是一个从旁支过继来的孩子,一个既与褚亭无血缘关系,又不曾由她亲手抚养的孩子。
    她曾在自己因产痛而拼命挣扎的时候,庆幸褚亭无法生育,不用受这样的痛楚,同时又在忧虑褚亭和褚家的未来。
    东汉那么多显赫一时的皇后、太后、外戚,最终都还是死在了皇帝

章节目录

十年后我死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渲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渲洇并收藏十年后我死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