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所以即使是许多个人创办的私办书院,最后也会在官府登记成为官办书院。
    大梁的六科常科试,包括考查经义的经字科;考查律令的法字科;考查礼法的礼字科,其中又以朝拜、祭祀、征伐一类的官礼为主;考查诗赋文才的赋字科;以《九章算术》《算经》为主要考试内容的算字科;以及以武入仕的射字科。
    六科常科试的举行周期和举行时间并不相同,近几朝因为皇帝偏好,又以经字科与赋字科为重,基本上每年举行,其他科目则两年、三年、五年不等。
    六科常科试只需六中其一,便可参加终试,又称金殿选试,选试的内容和形式并不一定,要看圣上当年决断,但通常考查的都是时务策论,也就是治国方略治民见解。其中通过射字科进入选试之人,在选试时对于他策论的要求会低一些。
    因为常科试只需六中其一的特点,再加上朝廷对经字科、赋字科的偏重,大部分传统官学都是只重经赋而对其余科目采取听之任之,甚至完全不设课业的态度。不过有一脉书院,承袭了已故大儒董昭文的遗志,认为偏于经、赋并不足以让一名学生有完整的大局观,最终难成国之栋梁。
    所以法、礼、算、射诸科就算不参加常科考试也应当有所涉猎,并且不局限于六科常科试考校的内容,眼界足够开阔方可治国利民。
    这一脉书院被统称为董派书院,比起传统官学书院来说,数量十分之少。
    眠山书院就不属于传统官学,而是董派书院,所以书院之中,六科俱齐,还设有董派书院所特有的情境演练。情境演练一般每季一次,可能是骑射对抗,沙盘对抗一类的分组赛,也可能是由山长亲自出题设定的疑难场景,需要处理解决。
    谢光虽是大儒,但也教习不了所有科目,这会问她话的夫子程献就是算字科的夫子。
    谢光和程献说了几句话,这里是书院的最北侧,坐落着几个门户不大的小院,后方一条山路沿着径直走到最高处,就是眠山十多个有名字的峰头之一的景云峰。这一片的小院是谢光和书院夫子的日常起居处,谢光和她的家眷就住在其中最靠外侧一个小院中。
    谢光回到她居住的小院中,正好迎面遇到一个少年。
    那少年十五六岁的年纪,眉目清秀,神情看起来十分沉稳。
    他对着谢光喊了一声阿娘,谢光冲他招了招手,“云瓷啊,正好,来帮我看看,我的头发还好吗?”
    谢云瓷走到谢光跟前,谢光叹气,“我这头发早晚都要因为你爹掉光。”
    谢云瓷仰头看了他娘的脑门一眼,“和阿爹没什么关系。”他说,“主要是名字没取好。”
    第3章 束脩
    告示已经贴上了县衙前的布告栏,最后那条一两银的束脩是谢光唯一的坚持。
    书院的收入来源一部分是官衙拨款,一部分是学生束脩,还有一部分则是学田的收入。
    董派书院的一大特点就是烧钱,六科俱齐相对应的藏书用具、设施场地都要跟上,自然费钱。夫子请的多费钱,护养骑射场地费钱,饲养马匹费钱,情境演练更是费钱,眠山书院这些年虽然不至于入不敷出但也只是刚刚好相抵,所以叶晗之前动土都是用了自己的私钱。
    这些男学生招了进来,日常起居、读书习字也都要花钱,没道理挪用原来学生们的开销来填补这块窟窿,毕竟那些是正经要考科举的学生,所以谢光坚持他们必须自己出束脩,考虑到他们基本也只是念念书练练字,不用多,只要原来书院学生束脩的零头,一两银。
    叶晗答应地很爽快,不过他心里想着,到时候来的男孩但凡有拿不出束脩的,他借出来不就行了,至于什么时候还,谢光又管不着。
    卫章并不知道这位山长夫郎打着束脩皆可赊账的主意,他正在想办法凑那一两银子束脩。
    卫章离开县衙布告栏后,又折回了之前的路,在石板路上走了有小半个时辰,来到巷口一座大宅前,大宅紧闭的正门两侧圆形抱鼓石上雕着一些花饰图案,门楣甚高,卫章绕过大门进了大宅旁边的巷子,敲响了巷中一扇侧门。
    这大宅的主人家姓郑,是安阳县首屈一指的富户,现在当家的人是原来老当家的大女儿郑冲,郑家人丁兴旺,郑冲还有个同父的胞弟,嫁给了安阳县县丞。
    卫章敲了几下门就吱呀一声被打开了,开门的是个年纪不大的小侍,很客气地喊了卫章一声小卫公子,示意他进门,卫章摇头,“我不进去了,你帮我喊下我…哥,我找他有点事。”
    小侍应道,“好,我这就去通知卫侍夫,小卫公子稍等。”
    小侍转身进去,卫章站在侧门边,等的无聊便拿脚踢了踢侧门门槛。
    四年多前,卫念刚嫁给郑冲当侍夫,卫章曾经跟着他在郑家住过两年,对卫章来说那实在不算一段多么好的回忆,所以如非必要,他宁可在门边上找卫念说话,也不想踏进郑家。
    不一会刚才那小侍就带着一个男人来到了侧门前,那男人的长相和卫章有几分

章节目录

眠山书院(女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莫惹是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莫惹是非并收藏眠山书院(女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