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6
一个孟夫人是个女人,一个忘尘是个和尚。
而且现在这世道,做学问有什么用,皇帝老儿都不晓得还活不活着,难不成能去考状元做官
更可况还要交束修,虽然并不怎么贵,但是那也是一份收入啊,以往攒的金银花费不出去了,拿粮食他们又舍不得,所以村里少有人愿意送孩子去学校,只来了一个叫锁头的男孩。
他是早产儿自幼体弱,干不了体力活,以前爹娘想供他念书也供不起,好歹现在有这么个机会,学点儿东西日后总多条出路,要是能学点儿练身之法强健身体,那更好不过,他爹娘这才从口粮里省出一份束修,送他来上学。
这样一来,整个学校只有夏家送去的四个孩子,姚家小辈的八个,连同锁头一起,一共才十三个学生,加上幼娘和萱娘,其中只有三个女孩。
起初夏琛说要送幼娘去念书的时候,家里人都很意外,不是不愿意,而是根本没想过女孩也能去学堂念书,这是固有的观念造成的结果。
好在他家里人很开明,也很愿意孩子多学些东西,幼娘便十分开心的得到了去念书的机会。针娘自己没念过书,听夏琛说可以送萱娘去学堂,只有感激的,没一点儿不愿意。
倒是夏琛舅舅家,明明适龄的女孩还有两个,她们父母却死活不愿意松口,夏琛替她们出束修都不行,说女儿家跟那么多男孩一起厮混,要坏了名声的。
夏琛无奈,只能先这样算了,他嫂子倒是很开心自家小闺女能去念书,开学前翻找着以往存下的布料给幼娘做新衣服,他娘还把他以前用的书箱找出来,说给幼娘用让她沾沾小叔的文气。
夏琛就很尴尬,他可是连续两次大考最后一名,要是幼娘跟他一样,嫂子怕是得哭了。
看着小姑娘背着大书箱,跑都跑不利索的样子,夏琛一合掌,开学怎么能没有新书包呢
幼娘有,萱娘井生薛广宗也该有,舅舅家的孩子都是他晚辈,一个书包,要不了多少布,他空间里囤的多着呢,干脆就当给学生们的开学礼物。
拿了一批耐磨的深蓝色粗布给针娘,又比划了现代小学生书包样式给她,拉链换成几个搭扣,书包里有夹层,两侧有小兜,一模一样的款式大小。
幼娘拿到新书包,开心极了,书本还没发,背着家里给她准备的木板和炭笔在院子里来回走。
炭笔就是粗制滥造版的铅笔,以前夏琛还在孟先生家里念书的时候就用过,图个方便省事快捷。这次孟先生主动提议让学生们改用炭笔,否则笔墨纸张的费用,又是一大笔支出。
炭笔木板制作都十分简单,磨一根碳条再夹两片木片,实在不行不要木片也行,家里大人随便做做就成了,无非是哪个做的更精致好用哪个更粗糙。
书包有了,幼娘甜蜜蜜地跟夏琛说了几句好话,“小叔叔”喊得婉转又亲密,夏琛心一软,大手一挥再每人送套校服。
这个款式就不能随便改成现代样式了,审美差异不是那么容易让人接受的,他还盼着以后能有更多的女孩被送进学校来。
跟针娘商量了一番,让她尽量做得方便活动,尤其是女孩,毕竟学生们还有武学课要上。
第111章
阳春三月, 柳树开始抽条,黑褐色的土地披上一层细绒绒的绿衣。
一早夏家便热闹起来了, 巧娘早早做好了早饭, 本来吃完饭便该出门的, 夏大郎去地里检查活计,东哥儿每日去温束手下受训, 其他人也各有各的事做。
但是今日夏琛有事要召集村民宣布,一切活动暂停, 大家便不用赶时间, 消消停停的吃一顿早饭。
“娘你早上怎么没叫我啊”幼娘早上起晚了, 急得手忙脚乱, 发髻绑得歪歪扭扭地从房间里冲出来,书包斜背在肩膀上, 抓了个包子在手上就要往外跑。
“回来。”巧娘一把揪住女儿“姑娘家家这般邋遢像什么样子。”
幼娘急得直跺脚“我上学要迟到啦”
巧娘把女儿绑歪的发髻解了重新束好, 戳了戳她额头“急什么, 忘了今日是周休了”
夏琛当初跟孟先生商量过,学校周休一周休息一天,比起双休日当然不如, 但是跟现在旬休的学生比, 还算是幸福的。
幼娘从书包里翻出本子看了看自己记载的日期,这才恍然大悟“对哦, 今天不上学。”
蒙头蒙脑的小侄女憨乎乎的, 夏琛弯起眼睛, 给她盛了碗粥“先坐下吃饭。”
幼娘马上又高兴起来“那我一会儿去叫萱娘萍娘去河边捉鱼, 中午咱们炸小鱼干吃吧。”萍娘是夏琛三舅舅家的小孙女,学校唯三的女学生之一。
对此南哥儿跟小了他十来岁的妹妹很有共同话题,立刻接话道“好呀好呀,多抓点儿,酥炸小鱼干最好吃了。”
夏大郎蒲扇般的大掌糊在南哥儿后脑勺上“就知道吃,没听见你小叔说今个儿有要事要说,不说想着帮忙,还惦记着吃。”
“那我是想着我娘爱
而且现在这世道,做学问有什么用,皇帝老儿都不晓得还活不活着,难不成能去考状元做官
更可况还要交束修,虽然并不怎么贵,但是那也是一份收入啊,以往攒的金银花费不出去了,拿粮食他们又舍不得,所以村里少有人愿意送孩子去学校,只来了一个叫锁头的男孩。
他是早产儿自幼体弱,干不了体力活,以前爹娘想供他念书也供不起,好歹现在有这么个机会,学点儿东西日后总多条出路,要是能学点儿练身之法强健身体,那更好不过,他爹娘这才从口粮里省出一份束修,送他来上学。
这样一来,整个学校只有夏家送去的四个孩子,姚家小辈的八个,连同锁头一起,一共才十三个学生,加上幼娘和萱娘,其中只有三个女孩。
起初夏琛说要送幼娘去念书的时候,家里人都很意外,不是不愿意,而是根本没想过女孩也能去学堂念书,这是固有的观念造成的结果。
好在他家里人很开明,也很愿意孩子多学些东西,幼娘便十分开心的得到了去念书的机会。针娘自己没念过书,听夏琛说可以送萱娘去学堂,只有感激的,没一点儿不愿意。
倒是夏琛舅舅家,明明适龄的女孩还有两个,她们父母却死活不愿意松口,夏琛替她们出束修都不行,说女儿家跟那么多男孩一起厮混,要坏了名声的。
夏琛无奈,只能先这样算了,他嫂子倒是很开心自家小闺女能去念书,开学前翻找着以往存下的布料给幼娘做新衣服,他娘还把他以前用的书箱找出来,说给幼娘用让她沾沾小叔的文气。
夏琛就很尴尬,他可是连续两次大考最后一名,要是幼娘跟他一样,嫂子怕是得哭了。
看着小姑娘背着大书箱,跑都跑不利索的样子,夏琛一合掌,开学怎么能没有新书包呢
幼娘有,萱娘井生薛广宗也该有,舅舅家的孩子都是他晚辈,一个书包,要不了多少布,他空间里囤的多着呢,干脆就当给学生们的开学礼物。
拿了一批耐磨的深蓝色粗布给针娘,又比划了现代小学生书包样式给她,拉链换成几个搭扣,书包里有夹层,两侧有小兜,一模一样的款式大小。
幼娘拿到新书包,开心极了,书本还没发,背着家里给她准备的木板和炭笔在院子里来回走。
炭笔就是粗制滥造版的铅笔,以前夏琛还在孟先生家里念书的时候就用过,图个方便省事快捷。这次孟先生主动提议让学生们改用炭笔,否则笔墨纸张的费用,又是一大笔支出。
炭笔木板制作都十分简单,磨一根碳条再夹两片木片,实在不行不要木片也行,家里大人随便做做就成了,无非是哪个做的更精致好用哪个更粗糙。
书包有了,幼娘甜蜜蜜地跟夏琛说了几句好话,“小叔叔”喊得婉转又亲密,夏琛心一软,大手一挥再每人送套校服。
这个款式就不能随便改成现代样式了,审美差异不是那么容易让人接受的,他还盼着以后能有更多的女孩被送进学校来。
跟针娘商量了一番,让她尽量做得方便活动,尤其是女孩,毕竟学生们还有武学课要上。
第111章
阳春三月, 柳树开始抽条,黑褐色的土地披上一层细绒绒的绿衣。
一早夏家便热闹起来了, 巧娘早早做好了早饭, 本来吃完饭便该出门的, 夏大郎去地里检查活计,东哥儿每日去温束手下受训, 其他人也各有各的事做。
但是今日夏琛有事要召集村民宣布,一切活动暂停, 大家便不用赶时间, 消消停停的吃一顿早饭。
“娘你早上怎么没叫我啊”幼娘早上起晚了, 急得手忙脚乱, 发髻绑得歪歪扭扭地从房间里冲出来,书包斜背在肩膀上, 抓了个包子在手上就要往外跑。
“回来。”巧娘一把揪住女儿“姑娘家家这般邋遢像什么样子。”
幼娘急得直跺脚“我上学要迟到啦”
巧娘把女儿绑歪的发髻解了重新束好, 戳了戳她额头“急什么, 忘了今日是周休了”
夏琛当初跟孟先生商量过,学校周休一周休息一天,比起双休日当然不如, 但是跟现在旬休的学生比, 还算是幸福的。
幼娘从书包里翻出本子看了看自己记载的日期,这才恍然大悟“对哦, 今天不上学。”
蒙头蒙脑的小侄女憨乎乎的, 夏琛弯起眼睛, 给她盛了碗粥“先坐下吃饭。”
幼娘马上又高兴起来“那我一会儿去叫萱娘萍娘去河边捉鱼, 中午咱们炸小鱼干吃吧。”萍娘是夏琛三舅舅家的小孙女,学校唯三的女学生之一。
对此南哥儿跟小了他十来岁的妹妹很有共同话题,立刻接话道“好呀好呀,多抓点儿,酥炸小鱼干最好吃了。”
夏大郎蒲扇般的大掌糊在南哥儿后脑勺上“就知道吃,没听见你小叔说今个儿有要事要说,不说想着帮忙,还惦记着吃。”
“那我是想着我娘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