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大腿不去抱,跑来我这抽签??
    ——
    惜春去看贾蓉,指的是参加贾蓉丧事
    我家这边有这种说法,顺手写上去了(才意识到这是类似方言的语句……)
    感觉直接说“看贾蓉”蛮带感的,就不改啦,备注一下~
    第24章 唱生旦
    大年初一,日头近午时,贾家传来消息,贾母与邢夫人都被留在宫中宴席上,要迎春与探春自便,不必急急忙忙回府。
    “外头的雪还没融干净呢,不用急吼吼地走。”
    迎春和探春就留着用了一顿素斋,才和元凤话别,坐上马车回去。
    可还没行两步——
    外头喧闹的声音夹杂着愤怒嘶吼,兵戈与硬木撞击,马蹄声,盔甲晃动声。
    一声嘶吼划破天际:“凭什么城里的大老爷吃好喝好,我们就在这挨冻待死?”
    伴迎春出府的仆从大多是家生子,纵是外头买的,也签了死契,此时没一个倒戈的。
    连乳母都只战战兢兢地问来说话的婆子:“要怎么办?”
    婆子是来问主子主意的。
    迎春略想了想:“先回宝光寺。”
    婆子微笑,这是一个最稳妥的主意。
    他们也想到这一点,但奴仆没有独自去敲私寺的道理,所以还要主子点头。
    而迎春想到的点则不同。
    进门的时候她就看得明白,寺里头的棍棒僧有不少。
    ……瞧着有些像是王家笼络的一些地痞流氓。
    给他们安身之所,之后要他们干什么,就不清楚了。
    败落的时候,这些混混或许会给他们添一层罪名,但如今盛势,也算得上锦上添花。
    探春也不担忧,笑道:“那签还挺准的,危难之际,我还真得拔剑四顾,然后说不定还混个爵位呢。”
    迎春摇头,掩盖下心中的无奈。
    上一世,探春就是为了解贾府危难,受了南安太妃的挑拨,代她女儿陪公主和亲去了。
    贾府颠覆不改,她远在北疆,至此也了无音讯。
    不过,南安太妃也因此稍稍照顾了贾环一点。
    上一世……
    也罢。
    迎春定定神,不时派人到寺院门口打听消息。
    城郊闹的一群人并不是上岁来的游民,而是城郊西静王田庄的佃农。
    因庄头欺压,田租赋重,因此不堪驱使,成为游民,来京郊闹事。
    听说,今天西静王兴致正浓,拐了十六十七皇弟出外打猎。
    贾府众男也在受邀之列,奈何一个能拉弓的都没有。
    二春听了就放下心,专注于听别人家八卦。
    西静王好死不死,去的是被庄头欺压狠的那块田。
    自投罗网。
    走投无路的佃农们集结起来,绕过给西静王添战利品的侍卫们,把西静王拉下来打。
    太平侍卫们,西静王拐来的皇子王孙看着都吓怕了,纷纷逃窜。
    佃农的威风因此大涨。
    知道自己来日可期(斩首流放关监狱)的佃农们,恶向胆边生,渐渐往城里头闹去。
    迎春听着摇摇头:“闹完了,往旁边的山里头躲一阵子,等庄头事发。想要安稳日子的话,过几年再慢慢回去,也就好了。”
    “不想要安稳日子呢?”
    “那就往南去,往北去。南边缺工人,北边缺小兵,都有活路。”
    太平日久,路引查的已经不严了。
    探春却只听得瞠目结舌,半晌道:“他们抬头低头都只能看到那片田庄,因此认为自己没有活路了吧。”
    迎春微微叹一口气。
    她们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在内宅,抬头低头,不过是相夫教子。
    探春也意识到了这点,便不说话了。
    寺院门口忽然来了一个男子。
    浑身狼狈,上好的衣料都被泥土遮掩得看不分明。
    人看起来倒是挺齐整,也细皮嫩肉的,不像是佃农扒了人衣服后伪装的。
    寺院的人问她能不能放他进来。
    “能。”迎春言简意赅。
    她忽然想到:元凤和她差不多同时离开,也一样会被前方的佃农拦截,她怎么还没消息?
    心下便添了一层担忧。
    和探春静静坐了一阵子。
    寺院里一个跑腿小丫鬟前来,脸颊绯红,小声说,那位男子请她们过去说话。
    探春看着那丫鬟只皱眉。
    脸红什么?家里的宝玉不好看吗?
    话都传不清楚了?
    迎春问道:“说什么话?”
    “说是外头贼寇活动,怕姑娘们忧虑,因此邀姑娘们过去坐坐,也能稍稍安心。”
    探春心下不满:“他一个被贼寇吓到浑身泥滚在寺院门前的人,有脸说‘安心’?”

章节目录

迎春是天命之子[红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一鹤三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鹤三金并收藏迎春是天命之子[红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