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战场上, 两军根本没有在正面战场上真正交锋,他就已经被对方搞得焦头烂额,军心不稳。
    他却是对对方的手段束手无策。
    刺杀失败了, 闻昭有了防备他就不好得手了。
    而且刘诺自己也知道有大熙战神之称的闻昭在军中的威望有多高, 他没有动手之前, 闻昭在京中的名声也好得很,甚至比他这个皇帝还要响亮。
    城中百姓们一听说镇国大将军在哪里,全是争先恐后一窝蜂地想去看。
    刘诺曾经出宫亲自在城门楼上送闻昭出征、两人关系好时他微服出宫也跟闻昭一起在城里转过,每一次,他都能亲眼看见闻昭的影响力之大。
    民心所向。
    闻昭十几岁就随军出征,到后来做了一步一步做了将军,他不是没有跟赵国打过仗,可是无论对手是谁,有他在的地方,不管敌军用什么阴谋诡计挑拨离间都没有用。
    从来没有军心不稳这个说法。
    据说闻昭上战场时从不会稳坐中军发号施令,他向来是冲在最前面奋勇杀敌的那一个,他麾下的三军将士没有一个怕死的,到了战场上看到那一杆红缨银枪所向之处,他们只恨不能跟着一起冲杀。
    再对比刘诺这个启元帝,不啻于一个无声而又响亮的耳光。
    天子也没用。
    军中的人最是公平不过,拳头大的是老大,打得过我就服你。
    闻昭不管是军演时还是在演武场上时以一打多都是从不含糊的,就没有人见他输过。
    据说光是他那根特意打造的红缨枪都有好几十斤重,等闲人拿都拿不起来,更不要说跟他对打。
    刘诺不是不像效仿,但他自己心知肚明,他的拳脚功夫从小就不大好。
    不管是在太学的比试考核上,还是他化名秦诺跟闻昭一起跟人打架斗殴时,他都比不过闻昭。
    那时候要不是有闻昭帮忙,他在太学里不知道要多吃多少苦头。
    而如今——
    没有登上皇位、乃至刚刚登上皇位成为新帝受文武百官朝拜的时候,刘诺对闻昭这个从小就相识、一同长大的好友、知己、兄弟,是没有过任何疑心的。
    只是……
    坐在那把冷冰冰的龙椅上时,时间越久,他就越是明白什么是帝王心术。
    这万里江山都是属于他的,他不能容忍自己的臣民,有一个人比他更耀眼,更得民心。
    有一日偶尔听人说起“镇国大将军万民敬仰”时,他的心中就留下了一根刺。
    后来那根刺越扎越深、越来越难以忍受。
    西疆、燕国的使臣去了一座山上,刘诺收到消息时心情还有些复杂。如果可以的话,他也不想背信弃义,逼死旧日的兄弟。
    可赵国一再拿他做文章给自己制造麻烦,在皇位上说一不二久了、已经忘记怎么忍耐的启元帝刘诺再一次选择动手。
    下那道命令时,他的心里不是不难受的。
    为什么闻昭就不能稍微平庸一些呢?像他的祖父、他的父亲那样只做大熙的一柄利剑不好吗?
    闻昭若是后半生老实在山寨里隐居下去,刘诺不是不可以放他一条生路的,那毕竟是对自己有恩的人。
    可现实并非如此……
    刺杀失败了。
    而那些别国的使臣,能去第一次就会再去第二次第三次,无数次,直到说动闻昭为止。
    刘诺这个熙朝的皇帝是不可能眼睁睁放任闻昭去别国领兵的,那他将会成为熙朝的心腹大患,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闻昭在军事上的天赋有多高。
    更何况就算闻昭不入别国,他的存在也只会被别国利用,赵国如今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么?
    他已经不能放任了。
    心中动了刺杀的心思之后,刘诺就想着要万无一失——
    没想到他派去鸡鸣城的人手却突然回来回报说闻家阖族一夜之间消失无踪了?
    刘诺当即大怒。
    他动用自己的私库花费重金养的这些人难道都是酒囊饭袋不成?!只是看守一个普通的农庄也能把人看丢了?!
    还说什么一夜之间,那么一大家子上百口人男女老少都
    脸红心跳

章节目录

穿到反派童年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柠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柠柒并收藏穿到反派童年时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