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袋子菜。
    “市里没有这么新鲜的菜,怕你提不动,只给你掐这么多。”
    高至春提着菜起身往村口走,两兄弟边走边说走出去好远。
    就这样,高至春心里的这块石头落地了,没能给弟弟做到这个事心有不安,但照弟弟的反应来看,兄弟俩的感情也应该没有因为这个事产生不可挽回的隔阂,本来这是高至春最大的顾忌,现在看来高立春能理解他,弟弟总算胸怀宽阔,高至春也有了几丝安慰。
    第二十章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个方面发生急剧的变化。过去城乡二元经济,城市跟乡村完全隔离,农民只能依附在土地上,大家都是耕种着几亩田,农闲时去外面做点小生意,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都差不多。现在改革了,城市已经敞开,户口虽然不能随便迁动,但劳动力的流动算是比较自由了。在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下,全国各地都兴起了经济建设的热潮。中国富余劳动力丰富,劳动力成本低,沿海地区引进的资金多半办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自然要求大量的劳动力才能运作起来。
    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乡村里大多数人还是固守着家乡的土地。但每个地区总有几个在外面跑的人,这些人过年过节回来的衣着跟气派,让一直安居在乡村里的人蠢蠢欲动。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外面的钱真的那么好赚吗?不管好赚不好赚,那些在外面打工的人每年回来的衣着跟置办的物品就足够让人羡慕,大茅坪村的徐通不就因为两个儿子徐吉茂跟徐吉盛去广州去得早盖起了楼房,这些显著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心里都有点羡慕。但外面完全陌生的世界,去那么远的地方,如果没有人介绍,大多数人又都不敢贸然行动。
    对高立春来说,儿子女儿进麻纺厂已成泡影,他们的出路在哪里?女儿再长大一些嫁出去就好了,但儿子怎么办,如果没有个正经的事业,怕他走偏了啊!在高至春回市里的当天晚上,高立春跟高铁林谈开了。
    “你初中都毕业几年了,那时看着还小,现在这么大了,该找点事做了吧。”高立春说着。
    “不是我不想找事做,我还想早点去做事了,不是一直等着进麻纺厂吗。伯伯这次回来怎么跟你说的,还要拖到什么时候?”
    “麻纺厂现在效益不好,进去了也没有什么前途。”
    谢娇在一边听着说道:“再没前途也比种田强吧,吃国家粮了,好歹有个单位依靠。”
    高立春不想把哥哥厂里的困境说给谢娇听,他只是说道:“最好是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天天等着别人帮忙得等到什么时候!”
    “叫他伯伯帮帮忙怎么是别人了,大家都是一屋人。”谢娇说着。
    高立春不想多费口舌说道:“麻纺厂是进不了了,厂里现在工资都发不出,你进去干嘛?”
    “不会吧,谁跟你说的?”
    “王丽华以前回来时常说起,你没听说?”
    “拖欠的工资或迟或早总是会发的吧,有个单位总是好的。”
    谢娇不依不饶,高立春说道:“王丽华都不知道还能在厂里待多久,现在叫他们进去待一段时间再出来?麻纺厂现在效益不行了,大哥这次回来就是跟我说这件事!”高立春声音大了起来。
    “这点忙都帮不了,真到需要人的时候一个都靠不住,这个世界真的只能靠自己!”
    “大哥是为了他们好,让他们早点找一个能长久的工作。麻纺厂现在形势不好,进去了也没前景。”
    “平常一直听你说让铁林跟敏敏进麻纺厂,现在,哎,原来他昨天回来是给你这个信。这个事要办不到就早点通知,搞到现在,一直在等着,现在却说不行,耽误了几年时间,现在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高铁林跟高敏敏在一边听着父母的对话,他们这个年纪当然懂得不能进麻纺厂对他们意味着什么!高敏敏长期以来一直希望能早点进麻纺厂好拿一份工资,麻纺厂嘛,踩踩缝纫机这正是女孩子适合的工作,现在这个梦破碎了。但是对高铁林来说,他听着倒是有点无所谓,初中毕业后混了几年,这几年等着去麻纺厂只是他的一个借口,他更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只是父亲给了个安排让他等待,他也不大好忤逆父亲的意思。现在父母虽然争执的激烈,但对他来说是了然无事,进不进麻纺厂他基本上是无所谓。
    “你们俩自己怎么想的,说出来给爸爸妈妈听听。”
    “进不进麻纺厂我是无所谓啊,徐吉茂跟徐吉盛没进麻纺厂,他们家照样盖起了楼房。”高铁林说着。
    他这个态度倒是让高立春跟谢娇意外,高立春还想着儿子会责怪自己之前空许诺言让他等待,听他这么说,还真不知道他心里对自己是怎么安排的。
    “ 那你怎么打算了?有什么想法?是去做点生意还是去学门手艺?”
    “徐吉茂跟徐吉盛在广州赚到钱都盖起了楼房,我也想去广州那边。”
    “去广州你又能干吗,除了打工。”
    “能

章节目录

青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凯歌鲁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凯歌鲁凯并收藏青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