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至春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自从招工到了市里后,自己回老家少了,对家庭的责任当然尽得也不多。父母健在的时候每年回去两三次,虽然回去钱跟礼品都没少带,但也再没多尽一点孝心。尤其父母亲病后,那些年都是弟弟赡养着父母,医药费的大头也是弟弟出了。想想立春在村里算是头脑灵活的,钱赚得比一般人多,但就因为父母的病,这么多年来赚的钱都买药了,说盖房子,说了十多年也没有盖起来。这些年来,弟弟付出了这么多,并且从来没有过一句抱怨。更何况他上学的那个时候,因为他的成绩稍比立春好,立春就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他。弟弟为自己付出了如此之多,现在给侄儿侄女在麻纺厂找个职位都办不到,这真叫人颜面无光,又深有愧疚!
怎么办?到底怎么办?这个难题找不到答案,前两天弟弟亲自来市里找他,难道自己就打个电话到供销社说这事办不到?要不要厚着脸皮去求曲劲松?哎,现在厂里这情形,曲劲松自己每天都愁眉不展,这样去找他,不是自己去碰钉子吗?更何况照厂里现在形势,把侄儿侄女招进来领不到工资这不是害了他们吗!实在没有办法了!这么多年来,弟弟跟自己提的唯一一个要求都做不到,高至春实在是抬不起头。国家的企业都靠不住,真不知道将来的社会会是怎么个形势。既然做不到,那这件事也不是打个电话回去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如果打个电话,恐怕立春认为他是在敷衍,没有尽力,兄弟间的感情都会受影响的。高至春想着什么时候找个时间亲自回去一趟跟弟弟好好解释,希望弟弟能理解他的难处,不要因此就心生意见,让兄弟间的感情产生隔阂。虽然明知这事情自己做不到,但这回去的时间也不能太早,不然弟弟怕是认为自己都没有尽力就推脱了。高至春在两个星期后回了大茅坪村。
家乡的山山水水映入眼帘,总是触动着回忆跟情绪。高至春在供销社下了车后,没有坐“慢慢游”,走在乡村的公路上,过往的许多事都在脑海里浮现出来。走过山湾后,前进组一览无余,队里有的人看到他回来,像是村里来了什么大人物似的跟家人说着。
从村际公路拐到往前进组的叉路上后,路上碰到的人基本上都是队里的人。但是高至春多年在外,他大概只记得跟他一样大的同龄人跟长辈,三十多年过去,长辈很多凋零了。走到队里,因为他是吃国家粮的,队里不论哪个年龄层的人基本都认识他,但他要看到张熟悉的面孔,就不容易了。路上很多人都跟他打着招呼,高至春带着笑脸又一边散着烟招呼着到了高立春家。
高立春刚把鸭子赶到鸭圈里,看哥哥回来了,看来之前拜托他的事有了眉目,心情一下子高涨了很多。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办好,打个电话回来就好,干嘛还跑一趟,是不是回来还有其他事?
高立春把鸭圈围拢后,立马过来了。
“大哥,怎么这个时候回了,有什么事?之前拜托你的事搞好了吧,他们什么时候去厂里报到?”
“今年又喂了多少鸭子?”高至春支吾着说道。
“喂了四百。其实我一个人看不了这么多,想着高铁林帮点忙,但这家伙天天在外面逛,现在他又等着去麻纺厂上班,没帮手。我看这鸭子长大一点后能不能卖掉一两百,一个人真的看不了这么多。”
高立春看了看墙上的石英钟,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大哥难得回来一次,马上得做晚饭,总得去买几个菜。
高立春准备去堂屋里推单车去供销社买菜,被高至春止住了。
“我买了鱼买了肉,不要再买了。”
高立春还是执意要去多买几个菜。
“别去了,现在趁只有你我俩,我有话跟你说。”高至春想着等会儿当着侄儿、侄女、弟媳妇的面那更不好开口,也更难解释清楚。
“麻纺厂的职位找好了吧,他们什么时候去报到?”
“老弟,我这次特意回来就是为跟你解释这个事。”高至春面露难色,但不得不说。
高立春听着有点纳闷。
高至春想了想,现在弟媳妇也不在,得赶紧说,亲兄弟也不必拐弯抹角了。他说道:“现在社会形势变了,我们厂效益一天比一天差,现在有点门路的都不会进麻纺厂,麻纺厂已是日薄西山了。”
高立春听着心里不是滋味,本来喜气洋洋的,心情一下子低落下来。
“老弟,不是老兄不尽力,现在厂里年年亏损,都是靠政府补助发工资,个个月都拖欠。进了厂了那是没有什么办法了,没进厂的话要有其他路子还是其他路子好,那麻纺厂将来还不知道怎么收场。现在的社会看来是再没有铁饭碗了,听说现在很多亏损的国企有些职工都已经下岗。侄儿侄女现在要是进了麻纺厂,过几年厂子搞不好就垮了,到时候他们要再找个职业那就更难,不如趁现在年纪还小,找个能够长久的职业,或者去学门手艺也好。”
这番话虽然是实实在在的话,但高至春说得很没底气,很不好意思。他一直是他们这个大家庭的骄傲,现在却这么点事都办不到。
“我
自从招工到了市里后,自己回老家少了,对家庭的责任当然尽得也不多。父母健在的时候每年回去两三次,虽然回去钱跟礼品都没少带,但也再没多尽一点孝心。尤其父母亲病后,那些年都是弟弟赡养着父母,医药费的大头也是弟弟出了。想想立春在村里算是头脑灵活的,钱赚得比一般人多,但就因为父母的病,这么多年来赚的钱都买药了,说盖房子,说了十多年也没有盖起来。这些年来,弟弟付出了这么多,并且从来没有过一句抱怨。更何况他上学的那个时候,因为他的成绩稍比立春好,立春就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他。弟弟为自己付出了如此之多,现在给侄儿侄女在麻纺厂找个职位都办不到,这真叫人颜面无光,又深有愧疚!
怎么办?到底怎么办?这个难题找不到答案,前两天弟弟亲自来市里找他,难道自己就打个电话到供销社说这事办不到?要不要厚着脸皮去求曲劲松?哎,现在厂里这情形,曲劲松自己每天都愁眉不展,这样去找他,不是自己去碰钉子吗?更何况照厂里现在形势,把侄儿侄女招进来领不到工资这不是害了他们吗!实在没有办法了!这么多年来,弟弟跟自己提的唯一一个要求都做不到,高至春实在是抬不起头。国家的企业都靠不住,真不知道将来的社会会是怎么个形势。既然做不到,那这件事也不是打个电话回去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如果打个电话,恐怕立春认为他是在敷衍,没有尽力,兄弟间的感情都会受影响的。高至春想着什么时候找个时间亲自回去一趟跟弟弟好好解释,希望弟弟能理解他的难处,不要因此就心生意见,让兄弟间的感情产生隔阂。虽然明知这事情自己做不到,但这回去的时间也不能太早,不然弟弟怕是认为自己都没有尽力就推脱了。高至春在两个星期后回了大茅坪村。
家乡的山山水水映入眼帘,总是触动着回忆跟情绪。高至春在供销社下了车后,没有坐“慢慢游”,走在乡村的公路上,过往的许多事都在脑海里浮现出来。走过山湾后,前进组一览无余,队里有的人看到他回来,像是村里来了什么大人物似的跟家人说着。
从村际公路拐到往前进组的叉路上后,路上碰到的人基本上都是队里的人。但是高至春多年在外,他大概只记得跟他一样大的同龄人跟长辈,三十多年过去,长辈很多凋零了。走到队里,因为他是吃国家粮的,队里不论哪个年龄层的人基本都认识他,但他要看到张熟悉的面孔,就不容易了。路上很多人都跟他打着招呼,高至春带着笑脸又一边散着烟招呼着到了高立春家。
高立春刚把鸭子赶到鸭圈里,看哥哥回来了,看来之前拜托他的事有了眉目,心情一下子高涨了很多。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办好,打个电话回来就好,干嘛还跑一趟,是不是回来还有其他事?
高立春把鸭圈围拢后,立马过来了。
“大哥,怎么这个时候回了,有什么事?之前拜托你的事搞好了吧,他们什么时候去厂里报到?”
“今年又喂了多少鸭子?”高至春支吾着说道。
“喂了四百。其实我一个人看不了这么多,想着高铁林帮点忙,但这家伙天天在外面逛,现在他又等着去麻纺厂上班,没帮手。我看这鸭子长大一点后能不能卖掉一两百,一个人真的看不了这么多。”
高立春看了看墙上的石英钟,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大哥难得回来一次,马上得做晚饭,总得去买几个菜。
高立春准备去堂屋里推单车去供销社买菜,被高至春止住了。
“我买了鱼买了肉,不要再买了。”
高立春还是执意要去多买几个菜。
“别去了,现在趁只有你我俩,我有话跟你说。”高至春想着等会儿当着侄儿、侄女、弟媳妇的面那更不好开口,也更难解释清楚。
“麻纺厂的职位找好了吧,他们什么时候去报到?”
“老弟,我这次特意回来就是为跟你解释这个事。”高至春面露难色,但不得不说。
高立春听着有点纳闷。
高至春想了想,现在弟媳妇也不在,得赶紧说,亲兄弟也不必拐弯抹角了。他说道:“现在社会形势变了,我们厂效益一天比一天差,现在有点门路的都不会进麻纺厂,麻纺厂已是日薄西山了。”
高立春听着心里不是滋味,本来喜气洋洋的,心情一下子低落下来。
“老弟,不是老兄不尽力,现在厂里年年亏损,都是靠政府补助发工资,个个月都拖欠。进了厂了那是没有什么办法了,没进厂的话要有其他路子还是其他路子好,那麻纺厂将来还不知道怎么收场。现在的社会看来是再没有铁饭碗了,听说现在很多亏损的国企有些职工都已经下岗。侄儿侄女现在要是进了麻纺厂,过几年厂子搞不好就垮了,到时候他们要再找个职业那就更难,不如趁现在年纪还小,找个能够长久的职业,或者去学门手艺也好。”
这番话虽然是实实在在的话,但高至春说得很没底气,很不好意思。他一直是他们这个大家庭的骄傲,现在却这么点事都办不到。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