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口水塘,每年开春时,每个队队长都去队员家收钱买些鱼苗回来养在水塘里,到了秋天的时候再把水塘放干,把鱼捞出来后每家每户按人数分,这是村里队里的大事。每年到这个时候,村里总要热闹段时间。但是水塘这样养鱼,总是有人去钓,因为是公家的,大家都不好去制止。所以每年春天鱼苗买了不少,但到秋天的时候也分不到多少鱼,大家之所以还是兴高采烈,完全图个热闹。曾迪升想着能不能把水塘承包出去,然后用承包的钱来修水渠。想着应该是可以的。另外对于发家致富,村里人没有多少知识,他们很少见识外面的世界,生产习惯都是因袭着祖辈,要致富先得有市场思维,根据市场需求来做相应的种植生产安排。这四个月来,曾迪升看书看报,每个周末又去农贸市场考察,对于市场需求有了大致了解。另外他还叫市里的农业科技人员来村里看了看,测量了土质。农科院的专家说村里的山地适合种冰糖柑,而稻田要是把水放干各种蔬菜都能种,说不定还能搭大棚种反季蔬菜。曾迪升又根据农科院给的平均产量跟当前市面上的价格做了翻计算,算下来,山里如果种冰糖柑的话,一亩山地产值能有五六千元,如果真照这个思路做起来,并且做成的话,那真的会乡村巨变。
这个思路出来后,曾迪升兴奋了好几天。想起来这个思路花点心思也不难得出,怎么村里就没有人这样做?也许大家习惯了既往的日子,即使经济不宽裕,但限于学识或者是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原因,都困于既有的局面不能作出改变。也许有的人想到了这个方面,但大氛围是这样,要跟别人不同,万一失败了那不是被人笑话。因循着既往的习惯,大家日子都过得困难,但大家也都相安无事。知道出路跟希望在哪里,还能照着这个思路去做的寥寥无几,要做到知行合一看来确实是不容易。
思路有了,但怎么把工作开展起来?几天的兴奋过后,曾迪升想到这时,才发现事情并不是只要想好了就能做这么简单。怎么办?要做就得尽快行动起来,他只在这里挂职一年,得在这一年把思路落实下去,只要指明了方向,村干部带着村民朝这个方向努力,几年之后村里总会换一个面貌的。怎么样才能把自己的思想贯彻下去,让村民认可并自愿跟着这样做?曾迪升逢人就会说到自己的这个想法,为此,他要胡建明召集村干部跟各队队长开会商讨怎么样在村里把这个思路落实下去。
接到开会的通知后,村干部跟各队队长按通知的时间到了供销社。曾迪升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与会的人员个个大吃一惊,大家都没想到曾迪升要把事情做得这样大。会场一片沉默,真要按照曾迪升说的做,那需要多大的闯劲啊!
“ 刚我把我的思路说了,你们各位有什么看法,这个事情能做吗?”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说话。又沉静了一会儿,曾迪升说道:“胡村长,你对村里情况熟悉,村里人应该也都服你吧,你觉得我说的这个思路能干吗?村民们会认可会理解吗?”
胡建明露着笑脸说道:“只要能给村民带来好处,那村民当然是支持的了。”
“大家都习惯了现在的日子,这个事情这么大,万一没做成的话,那今后我们村干部个个都得看村民的脸色。这样的事做好了,讲你几句好话而已,要是没做好那会遭怪,别人会一辈子都记着我们。成事无功,败事摊责,实在划不来。”张秀琴说着。
几个队长接连说着泼凉水的话,看来这个事情确实不容易执行。是啊,全村的山都重新挖一遍种冰糖柑,这需要多少劳力才能挖得出,有时候想都不敢想,现在可不是跟以前搞集体可以调动全村的人力物力。田里不种水稻种大棚蔬菜,想起来是很简单,但种哪种蔬菜?有没有种植技术?即使菜种好了,要是没有销路怎么办?到时候吃饭都是问题。现在这个情况,大家虽然都不宽裕,但好歹吃穿不愁。要是照曾迪升说的这样一番折腾,失败了怎么办?到时候家家户户都去找政府吃救济吗?这一连串的问题从各位队长口中说出来,曾迪升没料到村干部、队干部都这么守成,要做点事情真难啊。不过反过来说,他们的担心也有道理。在会议召开前这些问题他也都思考过,也做过数据分析。只要村里下定决心全村的山都种冰糖柑,那就能形成规模效应,说不定还能创出品牌。现在每到秋冬,市场上卖的冰糖柑多是沅江那边过来的,村里要是能形成规模,那会没有市场?至于大棚蔬菜,大棚蔬菜面对的市场是市里跟省会,村里离省会并不远,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而已,据初步调查,省会蔬菜批发市场很多菜是外省运过来的,本地产的成本更低又新鲜,会没有市场吗?这个事情看起来不容易,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至少理论上是可行的。至于村干部跟队长们的意见,也许他们一直生活在乡村,对外面世界的情况不了解,由此自然而然会有畏惧,这也在情理之中。他们的经济情况让他们冒不起风险,一旦失败衣食都难保,但是世界上又哪有那么多稳稳妥妥不担一点风险的好事!乡村的脱贫致富不容易啊。
大家先后发完言后,大多数的意见是不敢以村里的名义号召大家都去把山
这个思路出来后,曾迪升兴奋了好几天。想起来这个思路花点心思也不难得出,怎么村里就没有人这样做?也许大家习惯了既往的日子,即使经济不宽裕,但限于学识或者是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原因,都困于既有的局面不能作出改变。也许有的人想到了这个方面,但大氛围是这样,要跟别人不同,万一失败了那不是被人笑话。因循着既往的习惯,大家日子都过得困难,但大家也都相安无事。知道出路跟希望在哪里,还能照着这个思路去做的寥寥无几,要做到知行合一看来确实是不容易。
思路有了,但怎么把工作开展起来?几天的兴奋过后,曾迪升想到这时,才发现事情并不是只要想好了就能做这么简单。怎么办?要做就得尽快行动起来,他只在这里挂职一年,得在这一年把思路落实下去,只要指明了方向,村干部带着村民朝这个方向努力,几年之后村里总会换一个面貌的。怎么样才能把自己的思想贯彻下去,让村民认可并自愿跟着这样做?曾迪升逢人就会说到自己的这个想法,为此,他要胡建明召集村干部跟各队队长开会商讨怎么样在村里把这个思路落实下去。
接到开会的通知后,村干部跟各队队长按通知的时间到了供销社。曾迪升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与会的人员个个大吃一惊,大家都没想到曾迪升要把事情做得这样大。会场一片沉默,真要按照曾迪升说的做,那需要多大的闯劲啊!
“ 刚我把我的思路说了,你们各位有什么看法,这个事情能做吗?”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说话。又沉静了一会儿,曾迪升说道:“胡村长,你对村里情况熟悉,村里人应该也都服你吧,你觉得我说的这个思路能干吗?村民们会认可会理解吗?”
胡建明露着笑脸说道:“只要能给村民带来好处,那村民当然是支持的了。”
“大家都习惯了现在的日子,这个事情这么大,万一没做成的话,那今后我们村干部个个都得看村民的脸色。这样的事做好了,讲你几句好话而已,要是没做好那会遭怪,别人会一辈子都记着我们。成事无功,败事摊责,实在划不来。”张秀琴说着。
几个队长接连说着泼凉水的话,看来这个事情确实不容易执行。是啊,全村的山都重新挖一遍种冰糖柑,这需要多少劳力才能挖得出,有时候想都不敢想,现在可不是跟以前搞集体可以调动全村的人力物力。田里不种水稻种大棚蔬菜,想起来是很简单,但种哪种蔬菜?有没有种植技术?即使菜种好了,要是没有销路怎么办?到时候吃饭都是问题。现在这个情况,大家虽然都不宽裕,但好歹吃穿不愁。要是照曾迪升说的这样一番折腾,失败了怎么办?到时候家家户户都去找政府吃救济吗?这一连串的问题从各位队长口中说出来,曾迪升没料到村干部、队干部都这么守成,要做点事情真难啊。不过反过来说,他们的担心也有道理。在会议召开前这些问题他也都思考过,也做过数据分析。只要村里下定决心全村的山都种冰糖柑,那就能形成规模效应,说不定还能创出品牌。现在每到秋冬,市场上卖的冰糖柑多是沅江那边过来的,村里要是能形成规模,那会没有市场?至于大棚蔬菜,大棚蔬菜面对的市场是市里跟省会,村里离省会并不远,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而已,据初步调查,省会蔬菜批发市场很多菜是外省运过来的,本地产的成本更低又新鲜,会没有市场吗?这个事情看起来不容易,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至少理论上是可行的。至于村干部跟队长们的意见,也许他们一直生活在乡村,对外面世界的情况不了解,由此自然而然会有畏惧,这也在情理之中。他们的经济情况让他们冒不起风险,一旦失败衣食都难保,但是世界上又哪有那么多稳稳妥妥不担一点风险的好事!乡村的脱贫致富不容易啊。
大家先后发完言后,大多数的意见是不敢以村里的名义号召大家都去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