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后强忍着心里的难过,露着笑脸故作轻松地说道:“妈妈今天应该是有事脱不开身,说不定明天就回来了,再说今天也还没有过去。不管怎样,有姐姐在家,家里也还有钱,妈妈就算迟几
    天回来也没事的。”
    高春兰、高翔若有所思地看了大姐一眼。
    这时候,从后面传来了车的灯光,他们往后看了看靠边走着。车子越来越近,很快开了过来。
    在经过他们时,车突然停了下来。三个孩子回头看,原来是胡致富开的“慢慢游”。
    “顺路,坐我车上吧,我带你们过去,懒得走了,天这么黑了。”
    胡致富的“慢慢游”经常在村里的马路上跑,三个孩子对他的“慢慢游”还是很熟悉的。
    “上来吧,反正顺路。”
    “那我们就搭个便车吧。”高玉兰见胡致富这样热心跟弟弟妹妹说着。
    于是三个人坐了上去,胡致富把他们送到了屋门口的马路上。
    打开门,拉亮电灯,满怀着希望出门,现在却都神情黯然,无精打采。高玉兰坐了会儿后划着火柴在灶堂里生起了火。
    “妹妹,你来烧火,我炒菜。”
    几个小菜很快炒好了。
    盛好饭后,高翔把菜端到了桌子上。高玉兰把上午吊锅子里煮的白干子煮鱼跟肉倒到了炒菜锅里。
    “我们就吃小菜,鱼跟肉等着妈妈回来吃。天气热,在里面煮点酸豆角放的时间长一点。妹妹你再烧几灶火。”
    高玉兰说完拿着碗揭开坛子拿出了小半碗酸豆角。
    鱼煮酸豆角的气味飘荡在屋里馋得人流口水,但得等妈妈回来才能吃,妈妈什么时候能够回来了?
    三个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盼着妈妈能够早点回来。只有妈妈回来了,才能证明妈妈这次出去不是一走了之,妈妈还要他们,还爱他们,他们一家人还是抱在一块儿的!
    第十六章
    等着妈妈回来,每天的日子都像是变长了。高玉兰忙着家务跟农活的间隙,总是会时不时往转角的山湾张望。高春兰、高翔在学校里上课,在课本上看到“妈妈”这个词时总是一阵怅然。妈妈什么时候回来了?还回不回来?
    《基督山伯爵》结尾的名言说人世间最大的智慧是希望跟等待,可是这不知道结果的希望跟等待,这中间难熬的滋味也只有等待的当事人能体会。希望?等待?希望跟等待?有没有希望?又要等待多久?在未知面前一片茫然,时间长了,茫然带给人的是无助跟失望。
    妈妈出门前说好的日子没有回来,一开始的盼望一天比一天强烈,但是时间过去,这份强烈的盼望越来越蒙上了失望的色彩。在习惯了每天的失望之后,家里的气氛一天比一天低沉。
    妈妈不知道到底还回不回,出门时准备了一个多月的米跟油,米缸现在快要见底,油剩得也不多了。要是米跟油都没有了,妈妈还不回来该怎么办?他们该怎么生活?高玉兰每天做饭看着越来越低的米缸跟油桶,时不时地心慌。炒菜的油可以少放点,但饭总不能少煮吧。高玉兰操持着这个家,这些生活的基本问题全落到了她身上。弟弟妹妹要上学,不能让他们为此分心。
    每天都是精打细算,但米跟油总是一天比一天少。妈妈出门前给的五十块钱就那天买了两个法饼跟一包情人梅,剩下的这点钱能买多少油!高玉兰管不了这么多了,能买多少就是多少吧。油买回来后,身上只剩下打米的钱了。
    习惯了等待的失望,但这失望之中也得多几分坚强。离妈妈说好回来的日子过去十多天了,不如朝好的方面想,妈妈是在忙着工作没有时间回来看他们吧。妈妈在给他们赚钱,他们应该牢记妈妈出门前的嘱咐,对生活充满希望,尽量把家营造得跟妈妈在家时一个样。希望给人信念,等待给人结果,在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保持信念,看来人世间最大的智慧是希望跟等待也有几分道理。
    油已经买了,米缸里的米一天天少,得去打一担米回来。高玉兰担不起一担谷,她等着周末弟弟妹妹不上学时,三个人用扁担轮换着抬一箩筐谷去陈世宝那打米。本来还担心他们个子不高,不能把谷倒到打米机里,但陈世宝不但帮他们把谷倒到打米机里,米打完后还帮他们用风车把米里的糠去掉了。生活虽然冷酷,但是也有人跟人的友爱,这点友爱像是寒冬中的一束阳光,总是给人带来温暖跟希望。
    妈妈虽然没有如期回来,想念跟失落是免不了的。已是这样的情形,不如多抱一份希望,朝好的方面想,相信妈妈是因为工作忙,妈妈不会说话不算数的,妈妈有时间就会回来的。抱着这个信念,这也是支撑生活的信念,三个孩子得习惯妈妈不在身边的生活。时间拉长之后,他们相互之间总是避免提及妈妈,以免引起让人难过的感伤,对妈妈的想念都藏到了各自的心里,希望妈妈能早一点回来吧。
    有一天,高翔放学回来走到村口,远远地看到村干部跟一个不认识的人站在他们家地坪里。今天是有什么事,村干部竟然上他们家门了

章节目录

青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凯歌鲁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凯歌鲁凯并收藏青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