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看了看张传荣,张传荣笑着在二丫头上轻轻一拍:“这次不成,带宝儿一个去,已经给你阿舅添麻烦了,要不是他非闹着要去,我也不想带他呢!”
    “等爹回来了,一定带你和你大姐去镇子上瞧瞧!”
    外头天还是黑的,空中密密麻麻布满了星辰,闪烁的光芒连成一片,大丫抬头轻轻说了一句话:“要是天上的银子能掉下来就就好了。”
    院里大人哈哈大笑 ,但张皓文听出了这笑声中的辛酸。
    他趴在张传荣身后的背篓中,两手扒着篓沿,他的目光在院子里扫过,看到了一张张表情复杂的脸,有不舍,有担忧,有愧疚,有崇敬,还有吴氏那张长方脸上,那一丝隐藏在平静下的洋洋自得。
    张传荣走到张老爹跟前,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倒是平日沉默寡言的张老爹开口说道:“传荣呐,别的都是小事,当心自己别伤着了!”
    张传荣眼眶一热,忍住泪点了点头。爹没让老三跟他一起去,但他不怪爹,老二到底急躁了些,家里还得有个主意正的人。
    他正转身要走,院深处一间小屋木门吱嘎一响,众人回头望去,一个不到二十面色苍白的青年踉踉跄跄走了出来。
    张皓文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他的五叔张传云,他见这个五叔的次数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
    吴氏吓了一跳,赶忙过去扶着自己的小儿子,这一霎大家以为张传云的头好了,可惜,他只是看着张传荣的方向无声的笑了笑,然后一扭头又钻了回去。
    不过,张皓文觉得,那不完全是一个痴傻之人的笑容。
    迎着月色星光,父子两人就这么上路了。按照计划,他们会先到李思家里去拜访李思两口子,顺便张传荣在潭牛镇上办置点进山的东西,然后把张皓文放在李思家,张传荣一个人继续往东进山。
    背篓里的张皓文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想把自己丢在潭牛镇?没那么容易!
    天渐渐发亮,张传荣脚下的土路变的宽阔,他们周围的人也多了起来。张皓文好奇的从背篓里探出头往外看去,说是镇子,其实就像一个规模不大的集市,路两旁卖吃食点心的一个个小摊不断有人吆喝,后面还有一排整齐的铺子,进出的都是衣冠齐整的“体面人”,尽管在见过世面的张皓文眼里这个小镇也算不得什么,不过他承认,确实比天赐村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张传荣常来打短工,认识他的人不少,时不时有人跟他打个招呼:“传荣,哟,这是你小儿子?长得可真俊呀!”
    张传荣脸上的得意和骄傲遮掩不住,嘴上却还得谦虚几句:“哪里,没出过村儿的毛头小子罢了。”
    张传荣为防万一,干脆把背篓背在了胸前,眼看着张皓文转着黑亮的眼珠四处瞅来瞅去,张传荣还以为他喜欢那些小孩儿玩儿的玩意儿,心里不禁生出愧意,安慰道:“宝儿,爹现在手上没有闲钱,等爹从山上回来,给你买糕点吃!”
    张皓文回头冲着张传荣一笑:“爹,我不馋那个。”
    张传荣对张皓文的懂事更感到过意不去了,这个年纪的小孩,闻见肉香味,看见一块块的糖糕,谁不是哭着闹着打着滚儿的让爹娘给买,看看张皓文,身上穿的还是过年的时候李思给他带来的小袄和裤子,胳膊腿儿的都短了,但也只能凑合着穿,这么一想,张传荣更加坚定了进山的决心。
    李思一家就住在离集市不远的地方,一座不大的砖瓦小院,拾掇得整整齐齐,还有几株花草点缀,和张家那挤挤攘攘,四处充溢着鸡屎味儿的乡下人家一比显得格外清雅洁净。李思早就收到了信儿,一见张传荣和张皓文两人,欢喜的迎了出来,道:“哎呀,妹夫,我这一早上就让你嫂子准备饭呢,你怎么这会儿才来?!”
    李青安也从东边厢房里头走了出来,见礼过后,饶有兴趣的看着张皓文,张皓文也打量着他,比起第一次相见时,李青安看上去成熟多了,十五岁的少年已经和李思差不多高,比李思更白皙些,眉目却和李思一样清秀俊朗,再加上从小李思夫妇对他寄予厚望,他饱读诗书,身上有一种浓浓的书卷气,张皓文脑海中浮现出了他小姑张传翠那铁锅底一样的大黑脸盘子 ……这两个人绝对是不般配的!
    这边张传荣把张皓文从背篓里放出来,让李青安带着他到一旁去玩,他和李思则坐在院里石桌旁聊了起来。李思一听他这次进城的目的是备办东西去铜鼓岭,脸色变得沉重:“妹夫,这事儿慧儿和你爹他们都同意吗?我前两日还听说镇上有几个小子好奇,跑到山里半天没出来,最后还是当地的猎户把他们救出来的,其中一个掉了半条命呐。你……张家

章节目录

农家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风暄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暄和并收藏农家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