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想到这辈子,心中不免嗤笑。两次都是自己傻乎乎的真心实意为家人兄弟谋划,两次都是被他们利用的理所当然,既然家人靠不住,她便收了顾家的心思,只多为自己考虑吧。只现在并不能和家里决裂,为了不会再被红袖无故找茬儿,温止来了一次比十二年前花样更多的装神弄鬼。
    首先是温止病倒,接着全家一个接一个的浑身无力卧病在床,大夫却查不出有什么问题来。接着文昌帝君的画像渐渐失了颜色,变成一片纯白布帛,在大家还没来得弄个明白时突然起火,然后消失不见,连一丝灰烬都找不到。
    理所当然的,这是文昌帝君抛弃了温家。
    温家人到底是敬鬼神的,连连向上天请罪,只是身体越发虚弱,竟是在跪拜中一同昏厥过去。迷糊中,他们仿佛听到一个空灵的声音在仙乐中说道,温止仙童乃是朝花仙子的亲妹妹,看在仙童的面子上,朝花仙子默许了温家人分享文昌帝君给弟子的恩赏,甚至在恩赏结束后经不住仙童的苦苦哀求继续赐予慧果,不想温家人不但不知感恩,反而处处刁难仙童,作为蓬莱岛的女仙之首的朝花仙子十分震怒,因此在温家降下惩罚,如若温家人不知忏悔,仙子便是拼着得罪帝君也要将温家打回原形。
    一家人悠悠转醒,面面相觑,总算是回想起十二年前的朝花仙子就曾说过怠慢温止恐怕有业报,只是这么多年里顺风顺水,温止也尽心尽力的帮助温家,他们竟妄自尊大起来,可不是要惹来报应么?
    这些装神弄鬼的手段自然都是温止干的。让人无力和昏迷的药粉,一个音乐播放器,加上以催眠方式说出的话,足够让他们对此深信不疑。
    对付这种投机取巧又自私自利的人,鬼神之事果然是最好使的。温止立刻受到了温家人前所未有的宠爱,甚至还隐约带着惶恐和讨好。
    被莫名其妙弄晕的五兄弟们在温李氏的解释中也明白过来,原本就十分亲近和顺从温止的他们恨不得扑在大姐床头嚎啕大哭,而陈红袖则荣升为全家的罪人。孩子们出于温止多年的教养,并未说什么过分的话出来,只是原本就有些冷淡的关系跌入冰点,而温鹏和温李氏若不是看在她到底是孩子亲娘的份上,只怕不休了她也要让她脱层皮。
    红袖这次也是真的怕了,她哪里想得到,自己不过稍微扬眉吐气了一下就得罪狠了温止,连带着她身后的仙人们都发怒了。她到底是个村妇,被吓一跳后再不敢作妖,乖乖的每天诵经祈福,低眉顺眼。
    温止却再也不像之前那般和温家人亲近,而是提出了参加采选的要求。
    第17章 打算
    采选,相当于是清朝的选秀,但又颇有不同。说起来大鈅朝的后宫制度也是有些奇葩,洪烈皇帝登基时已经四十五岁,彼时天下尚未平顶,因此他在位期间并没有考虑过后宫之事,而他的儿子,先帝爷继位时伤了身子,不想劳民伤财选拔女子进宫守活寡,亦是没有选秀。等到今上登基,守孝三年,大臣们终于有理由提出充盈后宫,没想到今上以前两代皇帝为榜样,并不想兴师动众,又有御史言前朝乃是帝王沉迷女色、放纵外戚干政导致亡国,在多番扯皮之下,终于定下了一条奇葩的规矩:采选从帝王守孝后启,每五年一次,到帝王四十五岁止。采选只在二到五个省中进行,由女子家中主动报名参选,入宫的女子除了正宫皇后是世家或官宦人家出身外,妃嫔只能在民间百姓中采选良家女,且一旦进宫之后,这些女子就再不能和家中有任何联系。
    这样一来,后妃对帝王和前朝的影响力降到了最低,有女儿的人家宁愿将女儿们拿来联姻也不想送进宫中,采选之事一下子变得乏人问津,只是正好合了温止的意——可不就是能彻底逃离温家的掌控吗?她在心中甚至感激帝王小气,在当年蝗灾之事中并没有因温鹏的贡献而给他赐下什么官职,否则自己还真的无法走这条路,只能想办法谋算个好婆家。
    温止打算的很好:今年正是采选之年,采选范围在北方的山东省、直北直隶和南方南江省和苏江省,温鹏又与陆县令、王知府多有来往,若是庆江知府王大人能够稍作配合,温止被选中的可能性极大。
    大鈅朝和历史上的明朝不同,朱程理学并不盛行,虽然讲究贞静娴德,但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入宫的女子受到的束缚也远比明清时代少,不会轻易因言获罪。
    温止打算在入宫之后看看皇帝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若是君王睿智大气,她便可以当个智囊,若是碌碌无为的,只要低调蛰伏,想来也能衣食无忧的度过一生。
    不是温止画风变太快,一下从种田跳到宫斗,实在是她不喜欢这种勉强来的优待。强扭的瓜不甜,与其和温家人别扭的相处,不如自己先跳出来。
    她也是想明白了,自己手上那些算得上惊世骇俗的东西要交到弟弟们手里,至少还要十年时间,而且一个不小心,整个温家还会沦落为利益斗争中的炮灰,其中耗费的谋划太多,不是她能够掌控的。就算温家能够顺遂的发展壮大,可是命运依旧掌握在上位者手中,只怕更加要如履薄冰身不由己

章节目录

谋生在古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妙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利并收藏谋生在古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