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秋湖是老粟家的老三,上有两哥哥,下有一弟弟,可能因为是家里就她一个妹几,平日里她的嘴巴又比较会漂(说好听话)的缘故。
在老粟家第三代,也就是粟米这一代人还未出生时,粟秋湖在家里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哪怕是后头她嫁了人,因着每回回娘家,她都带了些东西来孝敬父母,嘴上又说的好听。
所以你还真别说,老太太马芳兰还挺在意这个女儿的,这也导致了,哪怕粟秋湖是个外嫁姑娘,回了娘家还挺能拿事。
上回回娘家,还是年初二的时候。
他们这边过年的风俗异于其他地方,过年时拜年有讲究,初一拜叔伯,初二女儿拜娘家,初三拜姑姨……
而周围的邻居,没有什么亲戚关系的,大过年的是不能随便上别人家串门子的,那样显得没教养。
不过不上门,路上若是遇到了,却要跟对方拜年、问候,也可以三五相邀出来到外头玩。
按说,虽然她嫁的人家不远,不过没事的时候,她也不大乐意总回娘家来,毕竟来一次,多少得带些东西才不丢人,才能显得自己日子过的不错,有面子。
“娘啊,我累死了,走不动了,要不你背我吧?”
粟秋湖嫁人这些年,一共得了一崽一女,大崽李保家,今年七岁,小女李杜娟,今年四岁。
粟秋湖这人骨子里虽然自私,不过却是难得的没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女人,对于小女儿,她还是很疼爱的。
不然也不会因为丈夫去大炼钢了,自己顶了男人的工,去社里挣壮劳力的工分时,怕崽女在家被老虔婆虐待,自己照看不过来,而特特的把孩子送到娘家来呆一阵子。
她婆家隔燕家坝集市不远,一路从家里走来,眼看着拐过弯去,大路都走完了,马上要走山路了,自来没怎么吃过苦的四岁李杜娟,哪里能跟毛毛比?又哪里还能忍得下去?
终于是哼哼唧唧的表示,自己走不动了,需要老娘背。
粟秋湖看着抱着自己双腿耍赖的女儿,看了眼也走的满脸通红,明显一副蔫里吧唧的大崽,终是不忍心把身上背着的大竹垒子(瓶装竹篓)交给大崽背。
竹垒子里,她装了两双自己拿破旧衣裳改了,做给爹娘的千层底布鞋、十个鸡蛋、一包蕨根粉,另外还有一双崽女换洗的两套衣裳,拢共加起来,份量不算轻,大崽只有七岁,背着当然吃力。
既然东西不能分给儿子,只能自己背,粟秋湖无奈,无法去抱脚下耍赖的懒货,只得半蹲在地上,示意懒丫头赶紧上来,好背着她赶路。
李杜娟见了她娘蹲下来的身子,小丫头高兴的只差没有欢呼,三两下爬上母亲的背,哪里还有刚才吵吵着走不动的架势?
可怜粟秋湖,身上侧背着大竹垒子,背上背着小女儿,身边跟着大崽,母子三人加快脚步往前走,为了防止大崽拖后腿,边走,粟秋湖还边给儿子打气。
“保家,我们再坚持坚持,等到了你婆婆家,娘让婆婆给你做好吃的!”
“嗯。”听到有好吃的这根大胡萝卜吊着气,李保家极力打起精神来赶路。
将将走到公班路口拐弯上小路的时候,今天同样去赶趟,还买了两只小猪仔回家,挑了一路走累了,半道停在路口歇气的一位团里人,看到粟秋湖,他笑着打招呼。
“咦?是秋湖啊,你今天怎么得空回娘家来?”
闻声,粟秋湖抬眼看去,见是团里的熟人,她低头,往右肩膀上蹭了蹭汗,也笑着回应,“全则叔,您在这里歇气呢?”
“嗯呢.”对方一口应了,吧嗒了一口手里的烟杆子,提了提身边的猪笼,“呵呵,我这不是上集里买了两只小猪仔么,老了,干不动了,挑几步路就直喘气,不比年轻的时候啦!得歇歇,歇歇。”
粟秋湖历来会说话,听对方自我唏嘘,她笑着把背着的女儿放下来,也想歇歇气,同时嘴里回应。
“全则叔看您说的,您哪里老啦?我还真没看出来!上回我回家,我还听我娘说,您老能干的很,在社里拿的还是一等一的壮劳力工分呢!”
“呵呵呵……”对方听了恭维,虽然明知道,自己拿壮劳力工分,沾的是堂哥李全发的光,不过这事情嘛,心知肚明就好。
笑着再度抽了口烟,看着跟着往路边青石走,也准备歇气的人,李全则不经意的来了句。
“我说秋湖啊,你在这里歇气,不去追你侄儿侄女?刚才我还看到米妹几带着毛阿几过去了,你……”
“什么?全则叔,您说您刚才看到米妹几跟毛啊几刚刚过去啦?他们也去赶趟啦?”不自觉拉高的音调,问的李全则一愣,人下意识的点点头。
“啊,是呀,我刚刚才看到他们姐弟俩过去,还提着鸡笼子买了小鸡仔呢!”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粟秋湖坐不住了。
她娘家的这对侄儿侄女,以前看着闷闷拘拘的,不显山不漏水的,哪知道才多久没见,过年时她回娘家可就听她娘跟自己嘘
在老粟家第三代,也就是粟米这一代人还未出生时,粟秋湖在家里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哪怕是后头她嫁了人,因着每回回娘家,她都带了些东西来孝敬父母,嘴上又说的好听。
所以你还真别说,老太太马芳兰还挺在意这个女儿的,这也导致了,哪怕粟秋湖是个外嫁姑娘,回了娘家还挺能拿事。
上回回娘家,还是年初二的时候。
他们这边过年的风俗异于其他地方,过年时拜年有讲究,初一拜叔伯,初二女儿拜娘家,初三拜姑姨……
而周围的邻居,没有什么亲戚关系的,大过年的是不能随便上别人家串门子的,那样显得没教养。
不过不上门,路上若是遇到了,却要跟对方拜年、问候,也可以三五相邀出来到外头玩。
按说,虽然她嫁的人家不远,不过没事的时候,她也不大乐意总回娘家来,毕竟来一次,多少得带些东西才不丢人,才能显得自己日子过的不错,有面子。
“娘啊,我累死了,走不动了,要不你背我吧?”
粟秋湖嫁人这些年,一共得了一崽一女,大崽李保家,今年七岁,小女李杜娟,今年四岁。
粟秋湖这人骨子里虽然自私,不过却是难得的没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女人,对于小女儿,她还是很疼爱的。
不然也不会因为丈夫去大炼钢了,自己顶了男人的工,去社里挣壮劳力的工分时,怕崽女在家被老虔婆虐待,自己照看不过来,而特特的把孩子送到娘家来呆一阵子。
她婆家隔燕家坝集市不远,一路从家里走来,眼看着拐过弯去,大路都走完了,马上要走山路了,自来没怎么吃过苦的四岁李杜娟,哪里能跟毛毛比?又哪里还能忍得下去?
终于是哼哼唧唧的表示,自己走不动了,需要老娘背。
粟秋湖看着抱着自己双腿耍赖的女儿,看了眼也走的满脸通红,明显一副蔫里吧唧的大崽,终是不忍心把身上背着的大竹垒子(瓶装竹篓)交给大崽背。
竹垒子里,她装了两双自己拿破旧衣裳改了,做给爹娘的千层底布鞋、十个鸡蛋、一包蕨根粉,另外还有一双崽女换洗的两套衣裳,拢共加起来,份量不算轻,大崽只有七岁,背着当然吃力。
既然东西不能分给儿子,只能自己背,粟秋湖无奈,无法去抱脚下耍赖的懒货,只得半蹲在地上,示意懒丫头赶紧上来,好背着她赶路。
李杜娟见了她娘蹲下来的身子,小丫头高兴的只差没有欢呼,三两下爬上母亲的背,哪里还有刚才吵吵着走不动的架势?
可怜粟秋湖,身上侧背着大竹垒子,背上背着小女儿,身边跟着大崽,母子三人加快脚步往前走,为了防止大崽拖后腿,边走,粟秋湖还边给儿子打气。
“保家,我们再坚持坚持,等到了你婆婆家,娘让婆婆给你做好吃的!”
“嗯。”听到有好吃的这根大胡萝卜吊着气,李保家极力打起精神来赶路。
将将走到公班路口拐弯上小路的时候,今天同样去赶趟,还买了两只小猪仔回家,挑了一路走累了,半道停在路口歇气的一位团里人,看到粟秋湖,他笑着打招呼。
“咦?是秋湖啊,你今天怎么得空回娘家来?”
闻声,粟秋湖抬眼看去,见是团里的熟人,她低头,往右肩膀上蹭了蹭汗,也笑着回应,“全则叔,您在这里歇气呢?”
“嗯呢.”对方一口应了,吧嗒了一口手里的烟杆子,提了提身边的猪笼,“呵呵,我这不是上集里买了两只小猪仔么,老了,干不动了,挑几步路就直喘气,不比年轻的时候啦!得歇歇,歇歇。”
粟秋湖历来会说话,听对方自我唏嘘,她笑着把背着的女儿放下来,也想歇歇气,同时嘴里回应。
“全则叔看您说的,您哪里老啦?我还真没看出来!上回我回家,我还听我娘说,您老能干的很,在社里拿的还是一等一的壮劳力工分呢!”
“呵呵呵……”对方听了恭维,虽然明知道,自己拿壮劳力工分,沾的是堂哥李全发的光,不过这事情嘛,心知肚明就好。
笑着再度抽了口烟,看着跟着往路边青石走,也准备歇气的人,李全则不经意的来了句。
“我说秋湖啊,你在这里歇气,不去追你侄儿侄女?刚才我还看到米妹几带着毛阿几过去了,你……”
“什么?全则叔,您说您刚才看到米妹几跟毛啊几刚刚过去啦?他们也去赶趟啦?”不自觉拉高的音调,问的李全则一愣,人下意识的点点头。
“啊,是呀,我刚刚才看到他们姐弟俩过去,还提着鸡笼子买了小鸡仔呢!”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粟秋湖坐不住了。
她娘家的这对侄儿侄女,以前看着闷闷拘拘的,不显山不漏水的,哪知道才多久没见,过年时她回娘家可就听她娘跟自己嘘